安徽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的专业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其中,水文地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影响尤为深远。本文以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分析对象,通过解析其重要危害,提出若干防治措施,望能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问题;解决措施
序言:水文地质问题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持力层的选择、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等。科学性和安全性一向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施工工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情况、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施工分析一下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针对不同的地质状况就建筑施工项目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得工程安全、稳定地展开施工建设。
1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与简要概述
水文地质问题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前期掌握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先进的勘察技术和相关仪器设备都是进行地质勘察这项以适当比例进行科学验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最后对勘测结果进行探究分析,总结出各数据对整个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影响。自然地理勘测、地质环境勘测、地下水位勘测、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勘测和水文地质参数的勘测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勘测重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勘察,的得出相应数据,以便对整个施工方案做出科学性的设计与改进。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若干危害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人员排查水文地质隐患的主要程序为 :首先对建筑工程涵盖范围内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工程兴建要求处理相应信息,以形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接下来,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的整体把握,找出岩土层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隐患的水文地质因素,为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2.1地下水水位危害。地基事故是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轻则导致建筑工程的墙体裂纹及倾斜,重则引起施工体的坍塌毁损,严重威胁公众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是造成工程地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水位的波动会引起岩土层的变形,大幅度的胀缩变化会导致地表出现开裂,进而影响工程地基的稳定性。本文所述的地下水水位危害主要包括地下水水位上升以及下降。①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使岩土体受到水资源的浸透。此时工程地基的强度将大打折扣,土质的压缩性提高。尤其是针对盐渍土、膨胀性岩土等结构并不稳定的岩土,这种现象将更加严重。此外,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引起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土壤性质发生变化。例如 :地下水腐蚀性的提高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破坏,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以及安全性能 ;岩土层含水量的增加导致土壤呈现沼泽化的特性等。②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水位的降低可能带来施工区域的地面沉降,其主要诱因是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除人为原因外,某区域短期内的高强度干旱气候也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目前,地下水水位下降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引起的地面沉降也成为全国性的地质问题。
2.2地下水压力危害。自然环境下的地下水压力一般有其特定的平衡体系、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工程施工的危害也较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所称的地下水压力危害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外力因素的介入,打破了地下水压力的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地下水压力的异常变化,最终对工程施工造成危害。例如:由于水文地质勘察的欠缺,某些流沙地质会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在对基坑施工时,承压水突然涌入,都会造成基坑板断裂、预埋管道破裂等安全事故。
2.3地区间潜水位危害。地区间潜水位危害主要指人为兴建水利设施所引起的地区间潜水位上升,从而改变了土体的力学性质,增加了地下水以及土质对建筑的腐蚀。地基的软化甚至上浮最终会引起建筑物安全性的降低。
3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带来危害的解决措施
3.1提高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及认识程度。首先,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水文地质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下水的种类、地下水水位的起伏、地下隔水层的具体分布以及厚度、岩土层浸润影响等。其次,工作人员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应详细分析工程拟建区域的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并罗列出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制定相关的危害防治措施,从而在建筑工程投入施工前将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可能性降到最低。
3.2提高地质勘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勘查人员要详细勘测工程地基的基础持力层类型,做好水文地质的数据搜集工作,对建筑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设计出具体的工程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作出预案。例如:针对膨胀性岩土等特殊土体,通过对地下水活动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土体软化、变形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3.3加强水文地质勘察的理论学习。水文地质勘察的理论基础是科研人员对地下水性质以及活动的研究,因此相关勘察人员应该加强对地下岩层水理特性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水文地质的勘察管理体系。通过构建水文地质勘察管理体系,考察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程序化的勘察机制,并且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提供保障。
3.4加强地下水情况的调查工作
在调查之前一定要对制定合理的调查目标,详细地规划好调查内容,安排好专业的技术人员,设置专业的侦查系统。对地下水进行专业地具体分析,找出地下水的上升和下降规律,查清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强度及其腐蚀性质。通过对个方面的综合测评和数据分析,对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并有针对性地预先制定好各种防护措施,努力将危险系数降到最小。
3.5加强地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
水文勘察结果的各种数据分析是保证基础施工设计、施工建设、岩土工程调查顺利进行的基础,必须保证水文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加强水与地下岩石相互作用的研究、水的各种生化性质的研究、水位振幅规律的研究,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甚至是城市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6制定水文地质勘察的监督机制
针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各项计划与实施措施,以及各项勘察数据,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进行实时监督和评定。监督机制一方面要监督水文地质勘察的进行,另一方面要采取科学、完善的方法对各种水文地质勘察方案进行完善和补充,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水文地质勘查的各种需求,保证水文地质勘察顺利、高效、科学地进行,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和高质量、高标准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了若干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相关建筑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只有认识到水文地质问题存在的必然性,才能在工程进入施工环节前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规范化应对措施的提出能够切实避免水文地质问题危害的发生,望能够为相关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最终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宗春,杨晋炜,马艳培.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8):77-78.
[2]姜俊,言鹏.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J].江西建材,2016(20):213+218.
论文作者:王运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位论文; 岩土论文; 工程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