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东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展开分析,思考了识别的一些具体的理念和识别的思路,对于如何更好的提升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因素,识别方法
前言
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的过程中,一定要真正明确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把握好识别的对策和措施,提高识别的质量和水平。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可完成建设。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都是在工厂里预先制作好的,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机械化的吊装方式进行组装而成的。它的施工可以与其他专业的施工同时进行,避免了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工序和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周期的延误。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建设周期短、施工速度快、冬季可施工等特点。
传统建筑的内外表面都会根据外观需求进行装饰装修,但是建筑物外表面由于常年遭受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内表面由于常常遭受人为等因素的破坏,其粉刷的涂料和铺贴的装饰瓷砖都会出现严重的褪色和色差。装配式建筑都是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作业等进行预制构件大框架化的制作,对于门窗、装饰等具有特殊要求的构件,常常采用模具加工、机械喷涂和烘烤等工艺一次成型,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并能够有效的降低材料的耗损。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自重要比传统建筑的自重轻,因此,装配式建筑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送来后,在施工现场的工人们便可以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现场组装,工地上再也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规模的湿作业情况。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精确、质量可靠、劳动力降低、安全环保、成本降低等特点。
目前,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常常具有承重墙多,开间小,房间内部的空间无法灵活分隔等弊端,而装配式建筑就克服了这些弊端,其可以根据居民的需要,利用轻质隔墙,灵活划分房间的开间尺寸,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具有节能、隔声、抗震等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风险因素识别
2.1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正确进行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的重要前提,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相关性、延续性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德尔菲法、敏感性分析法、SWOT技术分析法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也存在自身缺陷和不足。
2.2装配式建筑风险清单的构建
为避免重复,确定有效合理的风险因素,凸显层次性、系统性和结构性,以内在逻辑和外在联系为前提,综合考量整体和局部,按照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进行归类整理,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清单,最终确定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风险因素46项。笔者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与研究需要,将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A)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决策、设计、构件生产和运输、施工以及运营阶段。
(1)决策阶段(B)。项目的前期决策工作直接影响建筑全寿命周期后续阶段的成果,对于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合理识别此阶段的风险因素对于项目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决策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投资估计不准B1,未考虑通货膨胀影响B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B3,对预期收益估计不准B4,相关政策的不利变化B5,政府繁杂的审批程序B6,市场需求预测不准B7,目标定位不准确B8,项目所需资金不足B9,缺乏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咨询顾问B10。
(2)设计阶段(C)。装配式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要求在于其更追求设计的“绿色化”,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设计理念,更加符合国家对于低碳环保的要求。该阶段的风险因素包括:结构选型与布置不合理C1,未遵守模数协调原则C2,未充分体现建筑使用功能C3,缺乏装配式建筑集成设计经验C4,建筑体型、平面布置、构造不满足抗震要求C5,设计可施工性差C6,未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法C7,未充分考虑构配件标准化、多样化特点C8,预制构件划分不合理C9,设计未考虑土建、装修、设备一体化C10,未考虑项目全寿命周期C11,平面设计未充分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C12,外墙板设计未充分考虑生产运输及安装的可行性C13,电气开关、接线盒等埋设位置设计不合理C14,设计不能因地制宜C15。
(3)构件生产和运输阶段(D)。构件生产和运输阶段是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关键,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所有构件都必须预先在构件厂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生产,再运输至现场组装。这个阶段的风险直接影响构件的质量,从而对构件安装甚至建筑的安全性造成威胁。该阶段的风险因素包括: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D1,构件用钢筋网或钢筋骨架偏差大D2,构件脱模起吊时强度不足D3,运输车辆未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D4,运输时未采取绑扎固定措施D5,构件吊环不符合要求D6,预埋件、插筋、预留孔洞等位置偏差大D7,混凝土发生紧缩D8,构件尺寸偏差大D9,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D10,码放和运输时支撑位置和方法不符合要求D11,预埋件锚板强度不足D12,连接套筒性能不符合要求D13,高强度螺栓强度不符合标准D14,外墙板底部限位连接件过少D15,构件生产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管理要求D16,构件运输损伤D17,制作前未深刻理解构件设计加工图D18,模板翘曲、凹陷D19,插放架、靠放架稳定性差D20,构件中钢筋焊接网片配筋不符合要求D21。
(4)施工阶段(E)。装配式建筑对施工阶段提出比传统建筑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工期、质量和成本,更加追求低碳环保的施工理念。装配式建筑是采用机械吊装各种预制构件,并在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方式,具有建造速度快、节约劳动力、建造质量高、机械化程度高、“四节一环保”等特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方法,采取更好的识别的方案,才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更加有效,这是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本文总结了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因素识别的具体的方法,可供今后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建筑节能要抢抓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J].居业,2016(4).43
[2]张红霞.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分析[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7.33
论文作者:沈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风险论文; 因素论文; 周期论文; 寿命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