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市南岗路小学 湖北 枝江 443200
一、前奏
悦耳的音乐铃声响起,像无声的命令,把操场上玩得正开心的孩子们立刻召回了教室。顿时,喧闹的校园被嘹亮的歌声取代了。这时已是上午第二节课的时间,我和往常一样,夹起教科书和备课表,踩着有节奏的高跟鞋,噔、噔、噔地上楼了。
二、巧设迷局
按教学进度,今天的数学课是一节练习课,练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根据给出的条件写比”的指导上,题目是:“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以往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若直接呈现此题,学生一定会被难住的。为了减少自主探究的难度,我特意设计了一道热身题做“搭桥”:甲∶乙=5∶2,乙∶丙=2∶1,甲∶丙=( )∶( )。PPT刚出示出来不到十秒钟时间,学生便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快嘴”蔡伟杰手举得最高,连喊:“老师,我!我!”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怕别人抢了这个机会,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呗!“好,机会给你,你可要好好把握哦!”我做了个顺手人情,满足了他这个强烈愿望。“甲比丙应等于5比1。因为从条件可以知道,甲是5份,乙是2份,丙只有1份,所以,甲比丙等于5比1。”蔡伟杰一口气说出了他的想法,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是5比1。”我点点头小结:“由于中间量‘乙’在前后两个比中份数相同,甲与丙的比就很容易知道。如果乙在前后两个比中的份数不相同,又该怎样求甲与丙的比呢?”接着我又出示了下面两道题:②甲∶乙=5∶2,乙∶丙=4∶3,甲∶丙=( )∶( )。③甲∶乙=2∶3,乙∶丙=4∶5,甲∶丙=( )∶( )。学生们陷入沉思中………
三、柳暗花明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还在苦思冥想。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更多的手举起来了……见时机差不多,我叫了暂停,并和孩子们商量:“想说的同学很多,我们请声音最洪亮的黄钦锐同学上台说,你们没意见吧?”孩子们点点头表示同意。“我认为这两题都应该先把中间量“乙”的份数化统一。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第②题只要将前面那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就OK了,最后结果是10∶3;而第③题要想份数统一,则要找出前后两个比中乙的份数3份和4份的最小公倍数,就像通分那样,前面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4,变成8∶12,后面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3,变成12∶15……”黄钦锐有理有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缩回去的小手,我心里明白了,他们已认同了黄钦锐的观点,就看我这个“法官”怎样“判决”,个个瞪大眼睛望着我,我做出了一个“√”的手势。“耶!”教室里欢呼声响起,孩子们庆祝自己取得了又一个开门红,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锦上添花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我环视教室一周,正准备“收兵”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时,忽然听见有声音传过来:“老师,这题可不可以这么做?”声音小而发颤,显得那么的不确定、不自信。我循声望去,是她,一个爱独自钻研问题的女孩,名叫杜颖琪。我连忙走过去,接过她呈上来的课堂训练本,将她的计算过程很慎重地写在黑板上,并开始认真地琢磨起来。见我没反应,杜颖琪连忙解释:“我是用您以前给我们讲的‘倍比法’解的。乙原来是3份,后来变成了4份,可见乙扩大了4÷3= 倍。要使比值不变,甲也应扩大 倍。甲扩大 倍后变成了 ,那么甲∶丙= ∶5=8∶15。”经她这么一解释,大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啪、啪、啪……”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掌声。孩子们什么也没说,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对同伴的赞赏、对同伴的感谢,一切尽在“掌声”中。
五、精彩纷呈
“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正当孩子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时,“怪才”周梓鑫发言了。也不管不顾老师是否允许,他直接站起来阐述自己的想法:“甲∶乙=2∶3也可以说甲是乙的 ,同理乙是丙的 ,那么甲就是丙的 的 (就是把前面的乙换成后面的‘丙的 ’),列式就是 × = ,甲是丙的 ,那么甲就是8,乙就是15,甲与乙的比就是8∶15。”周梓鑫介绍完坐下,我感觉到此刻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瞪大眼睛回望孩子们,从孩子们惊奇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惊喜”,读出了“不可思议”,那是佩服的目光。瞧瞧!瞧瞧!多好的想法啊!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大声地问孩子们:“他的这种想法可以吗?”“可以!”孩子们大声回应着,掌声再一次响起……
六、余音绕梁
本节课,老师出示基本训练题“甲∶乙=3∶2,乙∶丙=2∶1,甲∶丙=( )∶( )”,意在引导学生在解决后面填空题时,遇到中间量“乙”在前后两个比中的份数不相同,能将题中乙前后的份数化统一来解题。教学中,教师的这一意图基本实现了,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受到“搭桥”题的启发,能按蔡伟杰同学的方法解题。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班上居然还有少数同学想到了将新问题转化成用多种以前学的旧知识来解决,这是老师始料不及的。在这个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再次刷新了老师对学生的认知,不能不令老师对学生刮目相看。是啊,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之间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教师要坚信:课堂上“求同”之时还应“存异”,只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张开“思维的翅膀”尽情放飞,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随时可以迸射出来的,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也会得到凸显和发展,课堂回报你的会是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课堂也正因如此才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和精彩!
论文作者:袁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8
标签:孩子们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出了论文; 份数论文; 后项论文; 前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