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264006
新学期的第一周已经结束,说是一周,其实是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们的工作时间几乎是近两周。按照惯例,刚开学忙碌的。各种会议、各种计划安排,当然还要接待那接连不断的办理转入、转出手续的学生及家长。转入也好,转出也罢,无论何种原因,我想大部分家长是出于想让孩子有一个他们认为更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是否适合就另当别论了。
也许是岁月不饶人,竟然时时感觉极度的疲惫,情绪有些多变,思维有时也是迟缓。想要克服这种潜意识的疲惫,我想到了多去走进教室。也许是职业特点,身体稍稍不适时,只要走进教室,走上课堂就可以不治而愈。
漫长的一个寒假后,我的学生们会以怎样的状态来迎接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课堂呢?
学生们的成长好象总是发生在假期里。每过一个假期,就会发现某个小豆豆突然长高了,某个男孩的发型突然改变了,某个女孩的眼神突然温柔了,某个开朗的孩子突然深沉了起来,而原本木讷的孩子也许突然开朗点了……
这个假期里,学生们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第一堂课,是上午第四节,加之经过了长长的寒假,这节课我原本的计划就没有要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要重申规矩,重新建议和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课铃声过后,我大声问候:“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换来的是参差不齐的“Good morning,Ms.Lin”。没有我想象中的“兴奋”与“激动”,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完全从假期中适应过来,何况是临近中午的时间了。就从这师生问候入手吧,我指着耳朵示意他们我没听清,执意让学生们再次问候。效果不错声音洪亮了一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于是我转到了关于课堂提问、回答问题、课前准备等等一系列课堂常规,其实就是带领他们复习了学规和学英语的方法,只不过是尽量运用了英语表述。从反应看,学生们基本都清楚但就是不能坚持。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持之以恒是难能可贵的。
看看时间,感觉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于是转入另一个话题:谈论假期。我尽量语气很兴奋地问学生们:“Did you have a happy vacation? ”只有微弱的几个“yes”和“no”,竟然有大部分没做回答!不至于是听不懂吧?我内心暗暗叹息。“How was your vacation? Was it interesting or boring,or tiring? or exciting? ”一边观察着孩子们的表情,一边慢慢地问,这回换来的答案出奇的一致:“Boring and tiring.”、“What did you do?”、“I stayed at home and slept,I did my home work,I watched TV……”这情绪未免有点太负面了,我想起Helen 假期去了毛里求斯,也是把她请了起来,介绍她的毛里求斯之旅。这稍好些,学生们有了点精气神。
接下来,让孩子们分小组“Talk about your winter vacation”,学生们谈得似乎很热烈,但交流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假期生活其实苍白得很。心里很是感慨,如此漫长的一个寒假,会有多少学生能够走出户外,观察社会,了解生活?会有多少学生能够沐浴书香,博览群书?又会有多少学生能够动手劳动,体验生活?想到此,感觉身为老师,竟有些很汗颜。
一日,中午。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是班里一位小豆豆男孩的妈妈打来的。他的成绩并不好,当然也不是特别差。他上课听讲大多情况下是在玩手指或其他小玩意儿。似乎他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预习和复习了。每每找他谈心,鼓励他要充分利用这大好时机和聪明脑袋,他总是咧着嘴答应,但只是三分钟热血。今年开学后,他似乎有些改变,尽管上课仍是要玩小东西,但我目光触及或走近他身旁,他也能马上意识到,这是与上学期的很陶醉地玩有了些改变。电话有两个内容,一是妈妈觉得他最近学英语的兴致比较高,让我多鼓励他,争取把这种势头保持下去。二是他妈妈想说服他找人给他补习语法,被他断然拒绝了,妈妈于是有点发愁,问我该怎么办?
学习英语,尽管我们可以抽象地总结出很多语法条框,但也不能一古脑地就在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啊。所以,我告诉他妈妈,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必去强求了,他并非一点都不懂,而是缺少语感,这需要循序渐进地去感悟。建议她督促孩子多读英语句子、短文,慢慢来吧。“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还遵循教育固有的“慢”的规律吧,只要孩子对学习不产生厌恶感,我们就耐心地去等一段时间吧,何况急也没有用啊!
又一日,因工作被领导教导要动脑思考,不能固守以往经验。也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世界不缺能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的确,灵光一闪之顿悟是一种思考,静默不语的沉思是一种思考,把所读所想记录下来也是一种思考。勤于思考下去,才会有进步。希望我带着我的学生们也学着去做“会思考的芦苇”。
日子如流水很快滑过,又要迎来新的一周,依旧会很忙碌,很平凡,也许就在这忙碌和平凡中,也许因为自己的工作,有学生能在许多年后回忆起他初中生活的经历,或许会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和留恋,如果能如此,也就很欣慰了。
论文作者:林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们论文; 假期论文; 毛里求斯论文; 他们的论文; 我想论文; 孩子论文; 会有论文; 《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