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肖堰镇中心卫生院 湖北南漳 441525
【摘要】目的: 分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具体病情作出准确评估后,给予对症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治疗,即:(1)性激素替代疗法;(2)鲑鱼降钙素治疗;(3)促改吸收剂;(4)对症干预;(5)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者占比46.67%(42/90),有效者占比31.11%(28/90),无效者占比22.22%(20/90),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显效者占比77.78%(70/90),有效者占比17.78%(16/90),无效者占比4.44%(4/90),总有效率95.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78%vs95.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4,P<0.05)。结论:综合疗法应用于内分泌激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可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具备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83-01
骨质疏松症是由骨量下降引起的骨质病理性改变,表现为骨矿物质及骨基质比例下降,骨脆性增加,强度下降,患者骨折风险高[1]。该疾病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发生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其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现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2]。研究发现,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因发病机制复杂,仅通过常规检查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延误病情。而临床治疗方面预后效果差,大部分药物见效缓慢,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3]。本文以我院某阶段纳入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样本均源于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男43例,女47例;年龄53~78岁,平均(65.39±5.63)岁。观察组男42例,女48例;年龄56~77岁,平均(65.73±5.14)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可比性(P>0.05)。全体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自发性腰部、背部、腿部酸痛,同性骨量峰值和实际骨量值计算结果符合1994年WHO发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同时,本组患者β胶原蛋白及甲状旁激素等内分泌激素指标检测值均较常规值高,提示为高转换性骨质疏松症,已排除因受伤、长期卧床等外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由医护人员对患者具体病情作出准确评估后,给予对症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治疗,即:(1)性激素替代疗法:由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评估,结合各指标检测值,酌情选用替勃龙片(国药准字H20030595,生产单位:北京优华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25mg/次,1次/d或甲睾片酮(国药准字H21021816,生产单位:沈阳格林制药有限公司)口服,5~10mg/次,2次/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鲑鱼降钙素治疗:通过鼻内给药,剂量为200IU/次,每次给药间隔24h。(3)促改吸收剂: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2次/d。(4)对症干预: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酌情使用止痛类药物。(5)手术治疗:由椎体、椎弓根骨为入路,向锥体内灌注水泥,重建锥体高度,强化锥体强度,重塑其生理结构及功能,改善疼痛症后,酌情实施经皮锥体成形术(PV)或球囊扩张锥体成形术(PVP)。
1.3疗效评价
根据《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较治疗前,患者BMD值增长幅度≥2.51%,腰、背、腿等部位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较治疗前,患者BMD值>2.51%,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进一步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5.0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显效者占比46.67%(42/90),有效者占比31.11%(28/90),无效者占比22.22%(20/90),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显效者占比77.78%(70/90),有效者占比17.78%(16/90),无效者占比4.44%(4/90),总有效率95.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78%vs95.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4,P<0.05)。
3讨论
骨量下降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发生会引起骨组织生理结构及功能受损。临床调查结果显示,9成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均为原发性疾病,仅1成左右的患者为继发性疾病,多由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所致,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临床治疗用药安全性升高,由该原因所导致的疾病正逐渐减少[4]。另根据转换情况不同,可分为:Ⅰ型:高转换型,此类患者多为绝经后女性,因内分泌紊乱,雌激素下降,出现骨形成及骨破速度加快,进而诱发疾病;Ⅱ型:低转换型,此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部分人群因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全身情况差,最终导致骨量缓慢流失。
众所周知,人体骨质的重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内分泌情况的影响。雌激素的释放对破骨细胞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甲状腺旁腺激素及降钙素等,均可选择性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人体骨量提升,为骨形成创造有利的生物环境。另有研究证实[5],女性绝经后,性激素分泌下降,骨强度和BMD也会随之受到影响,骨折风险也随之增高。既往临床治疗内分泌型骨质疏松症多采用激素类药,其中,雷诺昔芬可直接作用于雌激素靶器官;二磷酸盐则能有效抑制股转换,促进BMD的增长;活性维生素D则有利于改善机体钙代谢,减缓骨质中的矿物流失。
综上,综合疗法应用于内分泌激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可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具备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费琦.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2):15-16.
[2]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集,2007:83-86.
[3]吴文杰.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73.
[4]赵建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1):46-47.
[5]徐伟良,等.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观察[J].内科,2013,8(3):258-259.
论文作者:李艳青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患者论文; 骨质疏松症论文; 锥体论文; 对照组论文; 内分泌失调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有效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