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视角下的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研究_美国智库论文

情报视角下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建设论文,视角论文,情报论文,能力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信息化融合背景下,国内外环境瞬息万变,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领域利益的碰撞、博弈日趋频繁,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增多,科学决策难度也空前增大,需要智库高水平的决策支持。近几年,党和政府对智库在国家治理、决策支持、公众影响等层面上的作用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我国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1]: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在2015年1月我国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以下简称《意见》中对我国智库进行了界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同时《意见》也指出了我国智库存在的问题: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够多,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缺乏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这些是在我国智库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库建设涉及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层次,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元性,如何解决我国智库建设中的问题,应从什么视角去切入,以取得智库建设上的发展。本文拟从情报学视角研究我国特色新型智库能力体系,并寻找我国智库建设的途径。

      1 智库相关研究现状

      1.1 我国学者的智库研究成果

      毫无疑问,智库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业界话语中的高频热词,很多学者都在关注和探讨我国智库建设的问题,在中国知网(CNKI)以“智库”为主题的文章近6400篇。而近几年发表的主题论文数量变化趋势也反映了在智库研究上的热度,图1是在2015年8月5日分别以主题“智库”、“智库建设”和“智库发展”在期刊网中搜索获得相应主题在2010~2014年度中发表的论文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12年间变化是近似线性增长的,2012~2014年间变化近似于指数增长。这种变化趋势以2012年为转折点,这也符合这几年我国智库建设和国家发展大环境客观实际的要求。

      

      1.2 国内外智库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智库的研究呈现出主题与领域的丰富性、观点和学科的多元性、方法和工具的多样性、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等特点。笔者尝试从回答智库是什么、智库做什么、怎么做(建设)智库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梳理和阐述,且从情报学视角来触及智库建设的共性层面——智库能力体系的构建。

      1.2.1 智库是什么

      也即是探讨智库的本质,这一方面阐述可分为两类:一类强调以智库的行为来定义智库的,如智库是从事政策研究和问题解决的组织[3],McGann和Sabatini认为“智库是针对国内外问题,开展政策导向的研究分析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以促进决策者和公众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决策”[4]。另一类概念突出智库所具有的功能和特征[5-6],即具有某类特征的组织或机构。有人把非营利性作为智库的本质特征[7],如Rich将智库定义为“独立的、中立的、非营利性的,以专业知识和思想观点产出为基础获得资助并影响政策过程的研究机构”[8]。由于所持立场的不同,智库的概念也始终未能得到统一。

      1.2.2 智库做什么

      主要涉及智库的角色,研究内容包括智库的角色、作用机制、运行规律。有人认为智库的角色就是专业学者、顾问和倡导者[9],Denham认为智库的作用是对与政策相关的智慧分析、趋势分析、信息收集等[10],如Bing认为中国智库的作用从开始的信息收集、编译到提供智库产品的转变[11]:Smith则认为智库是思想经纪人(idea broker),通过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从而影响别人的决策和政策[12]。在智库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上主要包括智库运作、对外交流、资金管理、知识管理、人员配置、法律监督等方面的研究[13-15],如在决策影响力的形成与传播扩散过程中,可以根据智库与不同阶层的互动的行为特点,将智库影响力分为:决策(核心)影响力、精英(中心)影响力和大众(边缘)影响力,通过不同途径传播扩散其影响力[16-17]。在人才培养与流转路径的研究上,西方国家的智库有着独特的“旋转门”机制,既促进了人才的培养、锻炼,也保持了对决策的持续影响力[18]。

      1.2.3 怎么做智库

      即是如何建设智库,主要内容涉及智库的研究方法、智库建设与发展机制、知识创造与智慧融合、理论创新和决策支持、运行流程与机制、资源与能力体系建设等方面[17,19]。鉴于我国智库影响力偏弱的情况,我国学者则强调智库在能力建设和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安淑新、谢晶仁认为我国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于智库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体制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研究方法落后[20-21];成思危提及中国智库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22];牛文元指出中国智库的四大缺失:缺失有效的理论创新、缺失学科的有机交叉、缺失有效的技术平台和缺失权威的领军学者[23];胡锐军和宝成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加强整合机制、准入机制、竞争机制、供给机制、转化机制、共享机制和培育机制的建设。”[2]

      1.2.4 情报学视角智库能力体系的研究

      从情报学视角对智库运行机制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也较为零散。我们知道,情报研究是向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智能活动,早在1991年我国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就指出“情报研究是对情报的深度加工,属思想库范畴”[25]。智库和战略情报研究都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26];其他相关研究多从智库某个领域、侧面或方法上探究情报的作用。如许鑫和吴珊燕研究智库知识库如何构建[15],王世伟分析了情报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27],齐欣、唐珊红则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兰德公司的作业流程[28],赵蕾霞等研究国外权威智库分析工具的应用[29],李纲和李阳从情报视角探讨情报机构和智库之间的关系[30],等等。

      2 智库影响力和智库能力体系

      2.1 智库的影响力

      我们知道智库研究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通过各种研究成果和公共媒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舆论”[31]。智库成果的主要形式有:报告类(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学术类(著作、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等)、传统媒介类(电视讲座、广播讲座、各种会议等)、新媒体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种社交媒体等)、工具平台类(评价工具、分析工具、收集系统等)。因此,智库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其产品或成果对他人、组织、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思想、决策、政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力[17],这种影响力是一种“软性”权力[2],具体作用是对政府决策的支撑,为公私企业和各类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通过其学术成果引领学术研究,借助各种平台向普通民众阐释新的议题和主张,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发挥其影响力。智库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中的观点、判断、方法、理论、策略等要素在实践检验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前瞻性、准确性、客观性、合理性、可行性等优秀品质。国外知名智库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大量研究成果、对策和建议转变成为国家战略、政策甚至是立法,引导公众选择自己的政策倡议,凸显其影响力。表面上看,智库的影响力是其产品或成果被政府机构、其他公私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接纳程度意愿的大小,但在本质上来说,是智库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2.2 智库能力体系内涵及其构成

      智库能力体系并不是空洞和抽象的,是智库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内在素质。智库能力通过影响力来体现,影响力是通过与他者发生关系并进而改变他者的行为或态度的结果,因此,智库的能力和影响力是互为表里的。智库能力体系指的是保证智库运行流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能力组成,是智库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来知识创新、思想创新、问题解决、决策服务等能力。具体地说,包括信息和情报能力、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思想和知识的生产能力、沟通和传播能力、智库的创新能力等,见图2。这些能力是智库运作流程中相应环节所必须具备的,缺少某个环节的能力,那么智库产品或研究都将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 信息和情报能力

      信息和情报能力是保证智库对内外部环境或某事件具有“先知”的功能。这里信息能力是指智库具有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能力,智库具备信息能力为人们所熟知。然而,智库要实现“资政”、“启智”、“制衡”、“聚才”、“强国”之目标,还得在信息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情报能力,情报能力是一个(情报)机构(无论规模大小)在情报过程或循环中实施行动的能力[32]。因此,作为一个生产智慧、思想的智库应具有战略对策、支撑决策服务的情报能力。根据情报功能实现路径,把情报能力分为:监视并分析竞争环境变化的能力、获取并分析竞争对手信息的能力、研究和制定竞争战略的能力、组织(企业)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情报共享和快速反应的能力等[25]。

      

      2.2.2 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

      如果说信息和情报能力是使得智库“先知”,那么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则让智库“先觉”。态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SA)源自于人因工程领域,后被广泛移植于军事、核电、航空等其他领域,Endsley认为态势感知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获取、理解以及对未来状态的预测”[33]。态势感知理论和原则也适用于智库,即作为智库具备态势感知能力,必须主动地基于内外战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和情报(包括变化)做出各种判断和预测,并及时地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智库要具有时代意识、背景意识和问题意识,同时在占据大量信息和情报的基础上,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中,敏锐地感知外部形势,发现问题,找到方向,从而在各种资源支持下,进一步通过分析和研究,提供预测、决策、咨询服务。态势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智库对重大(突发)事件临界点或之后,迅速能够为国家提供科学的、针对性的战略决策,如各类突发事件、经济危机、公共危机、灾难事故等。

      2.2.3 思想和知识生产能力

      (1)智库的另一个名称为思想(idea)库,即说明了智库的重要能力之一——不断地生产思想,思想的生产能力也是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必然要求,智库思想的提出并非是闭门造车,而是在环境态势感知、信息和情报分析基础上,针对既有决策盲点、难题或困境,抽丝剥茧,抓住核心,提出新颖独特的思想和理念。(2)智库的知识生产能力就是把智库的思想融入到具体形式产品的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其研究报告、学术专著、期刊论文等学术途径向外部输出其思想理论成果或实践贡献,包括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智库思想和知识生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数量和质量,数量是指智库产品和决策服务中提出的新思想或各种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体现在支撑决策和服务的效果、被受众的认可度等。

      2.2.4 智库沟通和传播能力

      有人称智库为思想掮客(idea brokers),形象地描述了智库向外界“兜售”其思想产品,扩大其影响力。麦甘(McGann)也指出“智库充当着学术界与决策群之间的桥梁,作为独立的声音服务于公众利益,以简明易懂且可靠的语言及形式,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传递给决策者与公众”[9]。智库应具备沟通和传播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至受众,并为受众所认可,沟通一般是指与特定的对象建立起一种固定联系或交流的通道,这里对象往往是政府、机构、公私企业等客户;传播则是借助各种媒介向潜在的受众传递、分发自己的观点,达到劝服的目标,其主要对象是公众。另外,智库沟通和传播能力体现在要善于用易理解、精准的概念表达创新思想,扩大影响力,诸如智库学者提出各种耳熟能详的理念,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布热津斯基提出“大棋局”、戴旭提出“C形包围圈”等。而且,知名智库也都认识到必须加强传播观念传播力量传播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政策研究力和舆论影响力的“双轮驱动”,才能使自身产出的政策方案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更充分地转化为决策[34]。

      2.2.5 智库的创新能力

      创新常被描述为组织对外界供给(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的变化以及创造和传播(产品或服务)方式(过程的创新)的改变[35]。Marquis根据创新过程的不同,将创新划分为激进式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和系统创新(systems innovation)[36]。很难想象缺乏创新能力的智库能够产生创新的智库产品,缺乏创新的智库产品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创新是智库的重要功能,不是单独性的存在,而是体现在智库组织运作过程之中的,智库的观点和理念、智库的方法和流程、智库的工具和平台、智库的选题和产品、智库的沟通和传播等都应有创新元素。创新能力或可理解为智库具有创新和变革的能力。Lawson和Samson根据组织实践流程把创新能力分为:愿景和战略、资源的利用、组织情报、创造力和思想管理、组织结构和系统、文化和氛围、技术管理等[37]。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智库组织特点和作业流程把创新能力划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动力和创新氛围、理念和理论创新、技术和方法创新、工具和系统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等。

      当然,以上述及智库的各种能力是为了便于问题描述而分开阐述,并不代表它们之间是孤立的,或其中某项能力是独立于其他能力之外的,它们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支持的。有的能力本身是与其他能力相融合,如创新能力体现在感知能力、情报能力、思想和知识生产能力、沟通和传播能力之中,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能力割裂开来,因而不能为了发展智库某方面能力而弱化其他能力的建设。

      3 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1 我国智库的信息和情报能力偏弱,重视不够

      信息资源和情报能力是智库基础性能力,在我国智库建设过程中没有把信息资源和信息情报能力作为智库建设的重点之一。(1)我国智库建设缺乏信息资源建设。智库的数据库资源、信息库资源、知识库资源是智库的基础性资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数据和信息资源也难以获得知识和情报,那么智库成果也成为无根之萍。(2)我国智库建设缺乏信息和情报能力的建设,主要问题包括情报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没有得到重视,高层次人才建设固然重要,基础性的信息和情报支撑人才建设也是关键。另外,建立高效、持续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系统在我国智库建设中重视不够。

      3.2 我国智库对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智库对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欠缺,表现为对大环境复杂性感知模糊、预判失误、问题意识不强、决策服务能力不够,未能实时抓住各种热点,从而难以引领公众议题,宣传自己的理论观点,增强影响力。战略环境的态势感知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智库产品战略决策功能不强,原因主要包括:智库专业性不强,关注问题领域持久性不够,因而对战略环境的变化“感觉”迟钝;智库自身某一领域缺乏高端人才的集聚,缺乏对相关领域的长期耕耘、研究等。

      3.3 我国智库的思想(idea)等产品生产能力单薄

      与国外智库比较,我国智库在思想等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显得单薄,一个事实就是我国很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也委托国外智库来做。我国智库每年出品的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论著,举办的学术会议等方面显然差强人意,数量少,且质量(影响力)也不高。究其原因,在智库选题、研究能力、激励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智库定位错位、智库组织管理过于行政化、高层次人才集聚不够、项目竞争机制不完善等。

      3.4 我国智库沟通和传播能力不强

      我国智库科研成果转化缺乏渠道或转化率低下一直是制约智库影响力发挥的重要原因,无法对决策起到必要的影响[38],这也说明了我国智库与外部沟通能力薄弱。我国智库在传播能力上与国外智库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的智库网站内容陈旧、功能不健全,没有发挥网站的基本功能。使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App应用等)的智库也很少,与普通民众的联系缺乏新媒体通道;智库的理念、思想、方法不能被底层民众所了解;正式学术文章或专著等成果,学术话语浓厚,非专业人士却难以理解,可以说这样的智库成果既不能上达决策层,也不能下接地气。

      3.5 我国智库创新能力不足

      与国外智库相比较,我国智库创新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在智库运作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如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氛围不浓、技术和方法陈旧、理论积淀和实践积累不够、管理机制和体制适应性不够等。智库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智库的组织管理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氛围、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因而制约了智库创新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

      4 完善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途径

      4.1 强化我国智库的信息和情报能力

      依据图2中的智库情报能力组成结构以及信息和情报链的演化过程,作为智库信息和情报能力建设重点包括:

      首先,智库的数据收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集聚能力等。(1)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和情报库的构建。每一个智库并非全频道,在所有领域都能发挥其影响力,其研究领域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域,专业性强。因此,作为智库研究的基础,必须构建支持其研究的通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年鉴、会议等)、专业数据库(相应学科数据库,如生物、化学、医学、地理等)。(2)自建数据库。普通机构都可以购买访问到通用数据库,为了使智库研究成果具有创新元素,更多智库都自建数据库或者在已有数据库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特别是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孕育着丰富的资源,公开源情报(Open Source Intelligence,OSI)的获取,知名智库都根据需要抓取数据自建专业数据库,如兰德公司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就建立了许多数据库供研究使用。(3)期刊、图书、报告、工具书等其他文献资料的积累。一些国外知名智库的图书堪比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如兰德公司的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各种报告30万份,期刊约3000种,以及大量缩微卡片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图等[39]。

      其次,智库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情报融合能力等。在大数据环境下,智库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情报融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智库除了数据库、信息库的建设之外,还要着力建设智库研究过程中所需的方法、工具、系统和平台。(1)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SWOT分析、情景分析、模拟分析、信息计量法、网络计量、社会网络分析、运筹方法等,兰德公司开发的分析方法甚至连美国情报界都跟着去学习和应用。(2)情报分析工具。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从数据和信息的海洋中寻找“蛛丝马迹”,需要各类分析工具。例如要进行科技发展预测、技术预见,可以运用特定工具在公开期刊文章中,分析某一领域的技术趋势、技术突现和创新机会,进行技术预测,如CiteSpace等软件。一些智库自己开发各种分析软件和系统,来帮助专家分析和研究,如兰德公司专设一个计算机中心,用以支持整个公司的数据库、系统、平台,以及开发各种工具。

      4.2 提升我国智库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

      态势感知是在理性基础上主体的分析和判断,智库对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的提升措施主要有:(1)持续性关注某个领域的国内外状态、动态,收集数据、信息和情报,是一个过程性状态把握;(2)用全局的思维、历史的视角、战略的眼光分析对象,能够把多点事件进行并联或串联起来,从而通过现象发现本质和规律;(3)善于学习其他智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决策分析工具、评估过程等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逐渐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4.3 增强我国智库思想和知识生产能力

      思想和知识的生产是智库生存的根本,我国智库思想和知识的生产能力亟待增强。首先,是转变我国智库形而上或象牙塔式的研究,而要把智库擅长的研究领域沉下去,与国家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形势的变化,同时也关注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从而产生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等。其次,智库要集聚高层次人才,思想和知识的生产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脑力加工,高层次人才既包括领域中长期从事研究的专家,也要包括邀请在相关政府、企事业机构从事实践工作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士(美国“旋转门”是智库人才工作的机制)加盟智库。最后,完善智库选题、项目资助、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以促进和激发智库中专家主动在社会实践中寻找研究机遇,鼓励他们积极地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理论、尝试新方法、开发新工具。

      4.4 完善我国智库沟通和传播能力

      智库传播信息的能力是指智库面向公众宣扬自己的思想、观点、预测、成果等,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并认同智库,以培养潜在的客户,进而形成智库影响力。特别是由于互联网普及所开启的全媒体传播变革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公共决策模式,以政策研究为核心功能的智库必须改进政策研究成果的营销方式,着力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40]。可以从三个途径推进智库的传播能力建设:首先是守住传统媒体,如期刊、杂志、报纸、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撰文、专栏、专著、讲座等形式来传播和推销自己。其次是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站、论坛、博客等形式与用户和大众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的影响力。最后是拓展新媒体,新媒体发展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和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41]。对于微信、微博、各种微应用或Apps应用,都可以作为智库信息传播平台。智库的沟通主要是指智库与客户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智库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让外界知晓、接受智库的观点、思想等。智库的沟通能力体现在智库与外部环境之间有效交流通道的构建上,如项目沟通会、学术沙龙、学术交流、人才互换。

      4.5 培育我国智库的创新能力

      智库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智库的研究流程中,分为三个层次,智库专家的创新能力、智库研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智库组织管理的创新能力。智库的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体制机制。(1)创新意识。智库中个体或研究团队应把创新作为工作和研究的重点,智库要有保护创新的机制,允许失败,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2)创新思维。智库的研究主题往往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复杂性的特征,研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与常规性方法有所不同。运用创新思维去发现、发明乃至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采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辩证思维等。(3)创新技能。智库中的个体成员和团队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一个理念(idea),把理念转换成现实,需要研究团队中具有协同创新能力,智库要拥有创新思维、专家知识、专家智慧、专家经验于一身的知名专家作为领军人物。(4)创新体制机制。智库要构建适应智库情报工作过程和智库研究流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扁平化管理、项目矩阵式结构、资金、信息资源、工具设备、系统平台等如何协调和支持各个项目团队的研究工作,以使智库研究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智库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之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支撑型人才(情报人才)、创新研究型人才和创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分别对应于智库的情报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核心又在于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与集聚。

      5 结语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国智库将在国家决策科学性、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公共政策提供咨询服务,引领学术研究和公众议题等方面将逐渐成熟起来,并发挥关键性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不断地深化,涉及问题具有领域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内外联系的广泛性等特点,这既给我国智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对我国智库能力体系的挑战。智库的能力体系是一个有机体,因此,需要用统一、整体的思维来考虑智库能力体系的建设。本文从情报视角探讨了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基本问题,认为信息和情报能力是智库基础性能力应予以重视,并从智库研究流程加强各个阶段能力的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和培育是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重点。囿于笔者的视野,关于智库能力体系的建设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和探讨。

标签:;  ;  ;  ;  ;  ;  

信息视角下的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研究_美国智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