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杨智雄

(柳州市二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高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2500例健康产妇,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CS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者,局麻药用量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2%(224/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96%(387/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采用CSEA方法,具有见效迅速、局麻药用量少、过程相对安全等优势,该麻醉方式值得在外科领域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疗效观察;安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331-0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简称腰硬联合麻醉),为最近几年中临床外科领域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特别是产科,应用范畴不断拓展,效果也得到医患的一致肯定。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时,为确保分娩的顺畅度,对术前麻醉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见效迅速,同时还要降低麻醉类药物对产妇与胎儿健康水平造成的影响[1]。结合以上因素,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对1250例剖宫产采用了CSEA方法,效果相对理想,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2500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2.5±4.7)岁;体重54~87㎏,平均体重(62.5±5.2)㎏;身高153~172㎝,平均身高(159±5.8)㎝;其中初产妇1652例,经产妇848例,有流产史者672例。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50例,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产妇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都接受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同时密切监测呼吸、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建设静脉通路,快速输注350~450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正式手术前结束不同的麻醉方式。

1.2.1对照组 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协助产妇保持左侧卧位,经由腰2~3椎间隙或腰1~2椎间隙进行穿刺,先在产妇产侧放置长度为3㎝导管后注射2%利多卡因2.0ml(试验剂量),经5min观察后若患者没有腰麻迹象,则追加剂量8~12ml,始终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6平面以下。

1.2.2观察组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协助孕产妇保持左侧卧位,应用B-D型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经由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采用25G腰穿针从硬膜外18G穿刺针针孔穿越硬脊膜,进而抵达蛛网膜下腔,观察脑脊液流出情况,在确保顺畅度基础上,注射0.5%布比卡因1.5mL与脑脊液混合稀释成等比重液2mL,注射时间控制在20~30s,同时在硬膜外内头侧放置长度为3cm的导管,以备用。上述操作结束后,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并控制麻醉平面处于胸6以下。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χ2进行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者,局麻药用量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观察组麻醉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为临床常用手术方式。有国内文献指出,硬膜外麻醉的失败率为9.60%。开展连续硬膜外麻醉法实施手术。经常会因为牵拉反应过于明显,导致麻醉效果不完善,引起手术操作困难。甚至有时,需要更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够完成剖腹产手术。与之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能够取得相对完善的麻醉效果,这种方式能够经过人体蛛网膜下腔组织,进而起到麻醉作用。起效时间短、牵拉反应弱、可方便手术顺利进行。

剖宫产属于一类应急性产科手术,其优点在于产妇不必经历分娩所造成的痛苦,因此也不会造成产道撕裂伤。但这种手术方式存在较高概率出现产后大出血。其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或者引起术后感染等等。对于接受剖宫产手术者,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药剂量更小、起效时间短、麻醉阻滞也相对完善。这种麻醉方式不会对产妇的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干扰。属于首选麻醉方式。该方式主要利用腰麻以及硬膜外麻醉的特点,提升临床操作技术水平,进而改善麻醉效果。

硬膜外麻醉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接受剖宫产手术过程中产妇疼痛问题,但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对产妇所使用麻醉药剂量偏大,起效也相对缓慢,手术时间较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麻药物中毒的概率,同时也会令少数患者麻醉阻滞不完善。

当前,腰硬联合麻醉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手术之中,其兼备了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麻的优点,阻滞效果满意,诱导时间短,时间可控性强。且相对于传统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法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麻药物中毒发生概率。此外,腰硬联合麻醉由于能够全面扩张患者血管,进而提升了下肢血流循环率,避免患者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可以实现满足患者麻醉要求范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本文得出的相关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优势为一体,和硬膜外麻醉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见效相对快速,局麻药物使用量相对较低,阻滞完全,为当下剖宫产术中常用麻醉方式,值得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春举,闫春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43.

[2]陈晓丽.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199-5200.

[3]李维武.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3):162-163.

[4]梁尚辉.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45-46.

[5]许振.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2):228-229.

论文作者:杨智雄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杨智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