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芸(楚雄州禄丰县中医院 云南禄丰 651200)
【摘要】在中医学中,胃肠功能紊乱属下利、泄泻、便秘、腹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刺激、体质虚弱、外邪内侵所致,病位在大肠部位。人体是有机系统,胃肠功能紊乱与患者肝胆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以及升清降浊功能失调等有相关关系,以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肝旺乘脾以及气机阻滞为病机特点。对肠胃功能紊乱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使患者紊乱的肠胃功能得到及时调整,从而改善患者体质,提升生活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肠胃;功能紊乱;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30-01
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持续或者间歇性发作的腹胀、腹痛,伴有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稀便粪、黏液便等便性状异常[1],这些临床表现都是由于肠道动力异常方面的功能性疾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肠胃功能紊乱的辩证分型、中医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对肠胃功能紊乱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效果良好,现做报告如下。
1 胃肠功能紊乱的辨证分型1.1 脾肾阳虚型。患者阳气虚弱衰竭。中老年人年老体衰,或长久患病导致肾阳受到损伤,加之过度食用寒凉等食品,身体阳气不足,命门火衰,寒、湿气在体内停滞,患者脏腑虚寒,失于温煦,脾胃功能下降导致泄泻、腹痛。常见症状为腹中隐痛、腹胀、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严重患者舌淡苔白,手足厥冷,脉沉细等。
1.2 肝气乘脾型。忧思太多,致使患者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恼怒伤肝,肝失则疏泄,受制脾胃,机体运化失去正常,导致水谷不归于正道,下趋肠道为泻。如果患者脾虚,水湿不能正常运转而留滞,经常因情志、精神的过度紧张而导致肝脾功能失调,造成泄泻;若气滞于身时间较长,血液运行不通畅,气滞血瘀造成患者腹痛。常见症状为泻前腹痛,泻后痛减;常伴有嗳气、喜叹息、胸闷、脉弦、舌淡红等。
1.3 食滞肠胃型。患者常暴饮暴食,或者是食用了生冷、不清洁的食物,脾胃积寒,都会造成食滞肠胃,从而导致脾胃损伤,肠胃功能失调,腑气通降不利而为泄泻、腹痛[2]。若患者嗜食寒凉、生冷食物,则会使肠道内结阴寒,而成冷秘;若患者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则会导致肠胃积热,津液受到耗伤,干涩燥结于肠道,导致热结形成。常见症状有嗳腐吞酸,腹痛泄泻或泻后不畅,舌苔垢浊,患者通常还伴有饮食不思,脉滑、沉弦等。
2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护理2.1 穴位按摩中医经络学中,穴位按摩是按照对患者内病外治原理通过按摩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通达气血,气机顺畅之目的。
具体方法为: 使患者仰卧平躺,医护人员在患者的右侧先用一指禅法逐一按摩患者的天枢、大横及中脘三个穴位,各穴位按摩时间为1~2min。后以顺时针方向环形式用手掌按摩腹部10min,使按摩热量深透至腹部,最后对长强穴进行按压2min;每日2 次,每次按摩15~20min 为宜。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前需剪去指甲,避免擦伤。
给患者按摩的力度需要注意柔和缓慢、均匀且有力,最好是根据患者的局部酸胀感受来调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关元、中脘、上巨虚、下巨虚神阙为主要穴位。如患者肝郁,那么针灸太冲、肝俞、行间穴位;如患者脾肾阳虚需针灸肾俞、命门穴位。穴位用针法,每日1 次,留针30min。其中,神阙用灸法,每日1 次,每次用艾条悬灸30min;还可配合背俞穴行火罐疗法。
2.3 患者饮食调护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的膳食需科学、合理,食清淡。根据患者不同致病原因,需对患者饮食采用辨证饮食。依据食物属性(寒、热、温、凉),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属气滞宜行气导滞,热结者宜泻热通腑,阴虚则用滋阴润燥之法,血虚宜养血润燥,气虚宜益气健脾润肠,均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相关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讲解各类蔬菜、瓜果等性味归经,并告知其饮食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病情,对食物进行辨证选择。日常护理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糙米、粗制面粉、玉米、菠菜、芹菜、韭菜以及水果等,以增加患者食物纤维的摄入量,刺激肠道蠕动,增强肠胃功能。
2.4 患者物理疗法 患者腹部以热毛巾或者热水袋进行热敷,可有效减轻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此外,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对腹部行轻柔的按摩,进行温水沐浴等方法对肠胃功能紊乱均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2.5 患者情志护理患者情志失调,郁怒伤肝或者忧愁思虑,或是久坐、少动均可致身体气机郁滞,或者是患者肝气郁结、脾胃失调、气机不利,而致使行运失常,津液不布,肠道失于濡润。因此导致欲便不出或大便干结。部分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表现淡漠,对事物兴趣缺失,生活单一,按部就班,或是因子女工作繁忙,或与子女分居,老人孤独感剧增,常表现出焦虑、恐惧以及抑郁。中医学认为[3],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气机紊乱、郁结肝气,肝火旺而伤津,腑失通利。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积极、主动接触患者,常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老年患者的情志波动以及思想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适当康复宣教、健康知识普,指导、鼓励老年患者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以改善患者腹压、促进肠道蠕动。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促进家属给予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充分的关心、照顾。
2.6 机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肠胃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其改变不良的行为,加强机体功能运动锻炼,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积极主动性,配合护理工作[4]。给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患者饮食、锻炼运动的方法给予指导,向患者讲解机体功能康复锻炼利弊、日常康复方法以及操作注意事项。机体功能康复运动主要有腹肌运动、散步等户外有氧运动等方法。
3 讨论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复杂、病程长。常伴有饮食不思、腹胀、腹胀、呃逆嗳气、腹泻、恶心呕吐以及便秘等临床状。在中医辨证原则下,对患者实施多方位的中医护理,引导患者真正认识病情,积极、主动调节情绪,根除思想疑虑,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根本上调整胃肠道功能紊乱。中医护理胃肠功能紊乱取得满意护理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华景军. 浅谈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及治疗[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7)[2] 何桂娟, 虞伟力. 胸腰椎骨折病人腹胀便秘的全程中医护理干预[J]. 中医正骨.2010(05)[3] 杨发, 王勇. 辨证治疗肠功能紊乱性腹泻136 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4)[4] 王俊杰.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4(01)
论文作者:陈丽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紊乱论文; 肠胃论文; 穴位论文; 中医论文; 胃肠论文; 脾胃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