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洋战略研究:以印度智库为例论文

印度海洋战略研究:以印度智库为例论文

印度海洋战略研究 :以印度智库为例

解斐斐

内容提要 】在印度崛起过程中,印度海洋战略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印度学者认为印度海洋战略的发展受到了诸多要素的驱动:国际格局的变化、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印度自身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印度维护经济安全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着重考察印度智库对印度海洋战略的认知,主要包括印度海洋战略文化、印度“由陆向海”的战略转向、印度海军的力量投射以及印度的沿海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本文重点分析印度学者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战略存在的关切和忧虑。印度学者对印度海洋战略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印度学者仍然存在战略短视、思维僵化等问题。

关 键 词 】印度 智库研究 海洋战略 力量投射 沿海安全

自20世纪90年代拉奥政府推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来,印度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一趋势促使印度政府逐渐重视海洋,因为印度极为看重的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都是通过海路进行。经济要素的驱动使得印度决策者开始持续关注海洋问题及其海洋战略。然而2008年11月发生的孟买恐袭事件给印度发展“蓝水海军”的海洋雄心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一事件促使印度海军高层开始关注印度的近海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日益重视印度洋地区,并逐步增加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存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印度的海洋安全态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印度海洋安全态势的变化引起了印度学界的关注和焦虑。印度学界如何理解这一变化、他们重点关注印度海洋战略中的哪些问题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印度海洋战略中的“中国因素”,这成为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印度主要智库[注] 这些智库包括: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IDSA)、印度国家海洋基金会(NMF)、印度观察家基金会(ORF)及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PR)。 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印度学者对印度海洋战略的认知。

一、 印度发展海洋战略的动机

印度当前的海洋战略是诸多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驱动性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世纪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印度学者认为这一变化既发生在全球层面,又发生在地区层面。在全球层面,美国结盟体系的相对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美国亲密盟友欧洲及日本人口问题日益凸显,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形势。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广泛的结盟体系、美国在金融及能源领域的主导权是美国强大的四大支柱,但现在这些支柱似乎已不那么稳定和牢靠。现在看来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仍旧较大,但是中国是美国在经济及军事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当前美国战略的性质是构建或重建与新兴大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的伙伴关系,但是现在的国际形势已与冷战时期有根本的不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威胁”迫使各国投入美国的怀抱;而现在,新兴大国则从多中心的世界格局中看到了更大的机遇。[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2012, pp.31-32.这一趋势意味着新崛起的印度有更广大的战略选择空间。在全球力量分布及发展趋势方面,印度学者认为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一是海洋重心已经从大西洋-太平洋转移到太平洋-印度洋;另一个经验性的现实是传统海军强国美国和英国正迅速衰落,而只有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海军力量能实现长期增长。[注] C. Uday Bhaskar,“China and India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Neither Conflict nor Cooperation Preordained”,China Report, Vol.46, Issue 3, August 2010, p.312.

在地区层面,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也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尽管学者们对美国衰落的程度有着不同的认识,[注] 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重构印太地区的势力均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美国的相对衰落不可避免;另一些学者认为,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变更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却没有那么急迫,美国依然维持着其在全球及印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详见C. Raja Mohan,“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Affairs ,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p.2-3.但是他们却承认这种变化,并认为印度洋地区有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有学者指出,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影响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的关键性因素,并且中印崛起会产生以下后果:第一,中印两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必将增强他们自身的重力,并重塑印度洋和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空间,其最大后果就是美中印三国在印太地区形成“战略三角”。第二,全球化及贸易逻辑意味着中国和印度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依赖海洋:中印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越深,两国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深。第三,中印与世界其他国家愈益明显的相互依赖要求两国采取更加灵活复杂的军事战略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海军在中印两国各自的战略估算中也将越来越重要。[注] C. Raja Mohan, “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Affairs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p.3-5.还有学者认为美国与中国是印度洋地区安全结构中的关键变量。尽管印度洋的安全已成为相关国家日益关注的焦点,但是印度洋地区的战略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其原因在于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日益减少且中国正日益成长为一个亚洲强国。这将会加剧印度洋上的战略不确定性,并导致其他大国在该地区展开竞争以争夺主导权。为了避免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对抗并确保该地区的航行自由及和平稳定,印度必须成为该地区值得信赖的大国并在建立印度洋地区合作安全框架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注] Joshy M. Paul, “Emerging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Policy Options for India”,Maritime Affairs , Vol. 7, No. 1, Summer 2011, p.28.

其次,印度自身安全形势的变化。印度学者认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印度当前安全考量中的两大重要因素,中巴威胁既来自陆地方向也来自海洋方向。印度处在两个有敌意的核武器国家之间,这使得印度的处境十分尴尬。中国不仅在传统武器方面远远领先于印度,其核武库在弹头威力和导弹射程方面也领先于印度;而巴基斯坦在传统武装力量和核武器方面尽管存在劣势,但是巴基斯坦认为当自己在军事上处于弱势时有权将小规模或意外冲突升级为核冲突。这将极大地弱化印度的核威慑力量。更为糟糕的是,在印巴传统武装冲突中,印度需要时刻考虑开辟“第二战线”以应对中国的冒险主义行动或牵制性策略。[注] 印度学者指出,在每一次的印巴冲突中,印度都必须十分谨慎,在西部边境只能部署50%~60%的陆军和空军,而剩下的军事力量必须集结在北部或东北部以应对来自中国方面的威胁。详见阿伦·普拉卡什:《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载张海文、彼德·达顿、陆伯彬、奥伊斯腾·通什主编:《21世纪海洋大国:海上合作与冲突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35-136页。 在这种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挫败中国和巴基斯坦两位对手,印度只能打“海洋牌”,利用海上优势缓解陆地方面的劣势。[注] [印]阿伦·普拉卡什:《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2014年,第135-136页。 同时,印度面临着中巴来自海洋方面的威胁。近年来,中国日益关注印度洋,并在该地区建立一种坚定的战略存在。2011年中国获得西南印度洋的海床开采权。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在印度洋进行多元化部署,譬如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反海盗行动以及中国海军潜艇访问科伦坡和卡拉奇。[注] Gurpreet S. Khurana, “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Context and Subtext”, Maritime Affairs , Vol. 13, No. 1, April 2017, p.16.而巴基斯坦追求海军核武器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自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开始采取一些列措施来实现海军核武器化。2012年巴基斯坦成立海军战略力量指挥部(Naval Strategic Forces Command)来发展海上核威慑能力;巴基斯坦计划在中国的援助下建造S-26、S-30型潜艇并计划从中国采购八艘元级常规潜艇。若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巴基斯坦海军就拥有在印度洋与印度海军相匹敌的潜力。同理,中国在发展海军威慑能力方面(尤其是中国潜艇在印度洋的对地攻击能力)所取得的进展也会对印度造成严重的后果。[注] Abhijit Singh,“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 p.11.

另一方面,印度拥有进行战略转型的有利机遇期。在中印巴都拥有核武器的背景下,印度实现其政治目标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冲突有升级为核战争的可能性。由于核武器限制了常规军事力量的效用,印度与中巴在北方陆地边境的常规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海军的作用因此日益凸显。而在未来的十多年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很可能都会继续受到内部问题的困扰,中国则可能继续专注于为经济发展及内部稳定创造有利的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印度转而发展海军力量是可行的。印度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使资源从印巴边境转移至中印边境;同时印度应该分配更多资源发展海洋能力,利用在印度洋上的有利的战略地位来增强印度的军事力量。[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pp.38-39.

此外,印度还面临海洋恐怖主义的威胁。2008年11月的孟买恐怖袭击极大地改变了印度的海洋安全估算。孟买恐袭后,沿海安全就成为印度政府海洋安全议题中的首要问题。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海岸防御成为印度海军和平时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注]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15.2014年9月,基地组织宣布要将“圣战”带入南亚次大陆。印度方面认为这可能鼓励巴基斯坦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分子将印度作为目标,再次通过海上发动一场恐怖袭击。为此,印度不得不重点关注其国内安全及海上安全。[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 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 Pentagon Press, 2016, p.278.对沿海安全和海洋恐怖主义的重视还体现在印度最新颁布的海军文件中。有学者指出,2015年印度海军发布的海洋战略文件《确保安全的海洋: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所强调的“安全的海洋”就与沿海安全密切相关。[注] Gurpreet S. Khurana, “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Context and Subtext”,Maritime Affairs ,Vol. 13, No. 1, April 2017,p.15.

再次,印度有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迫切需求。经济因素是驱使印度推行更为积极的海洋战略的关键性因素。自上世纪90年代印度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印度学界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方向已形成了一种共识,他们认为印度融入全球经济对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印度必须意识到印度权力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全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同时,印度应该意识到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要大于风险。为此印度必须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并努力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秩序。[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 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p.25.在经济全球化意识显著提升的同时,印度的经济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有力刺激下,印度经济急剧增长。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使得印度拥有了巨额的海外投资。同时2000万的海外侨民也使印度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遍布世界各地。这一态势又加深了印度经济对国际贸易及国际海上运输线的依赖。[注] Arun Prakash,“Maritime Security Of India: Future Challeng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November 26, 2013, https://idsa.in/keyspeeches/MaritimeSecurityOfIndiaFutureChallenges. 与印度经济增长相伴生的是大规模的能源消耗,预计在未来25年里,印度的制造业、运输业及农业使能源需求每年大致提高3~4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印度能够超过日本和俄罗斯,在能源消耗的阶梯中排到第三位。[注] 阿伦·普拉卡什:《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2014年,第133页。 然而印度的能源现状及前景却不容乐观。印度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当前印度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达到75%,而到2030-2031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90%。据估算,到2030-2031年,印度66%~75%的煤炭都需要进口。[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p.51.国际贸易及能源运输这两大要素使印度愈益认识到自身对海洋的依赖。

很多印度学者都将中国视为印度国家安全的主要挑战。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能够直接挤压印度地缘政治空间的大国。随着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增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权力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对印度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构成挑战。[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2012,p.13.而中国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北方陆地边界,现在这种压力已经越来越多的表现在海洋层面,这使得印度学者极为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二、印度海洋战略中的关键要素

上文中已提到,经济要素是印度发展海洋战略的一大动机。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印度经济发展与海洋战略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印度有强有力的海洋战略保护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及海外资产;另一方面,印度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又进一步拓宽了印度政治精英的战略视野和思维地图,这又为印度海洋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注] 多数印度学者认为,随着印度日益融入全球化、印度与海外的联系日益密切,尽管印度的统治精英仍然被先天的“海盲”所困扰,但是印度这种以陆地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修正。详见阿伦·普拉卡什:《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2014年,第129页;Abhijit Singh,“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18.众所周知,印度洋对于印度海洋安全而言意义重大。有学者指出,对多数国家而言,印度洋地区仅是他们海上运输的中转站,是他们的联通渠道;然而,这一地区却是印度的神经中枢,因为印度海上交通线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印度洋上。[注] Sarabjeet Singh Parmar,“The Maritime Dimension in India’s National Strategy”,in Krishnappa Venkatshamy and Princy George(eds.), Grand Strategy for India : 2020 and Beyond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2, p.85.尽管印度洋对印度而言意义重大[注] 上个世纪印度的“海权之父”亦曾对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做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对别的国家而言,印度洋仅仅是许多重要海域中的一个;但对印度说来,印度洋却是最重要的海域。印度的生命线集中在这里,印度的自由依赖于这片海域的自由。假若印度的海岸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印度的工业发展、商业繁荣以及政治稳定都是空谈。印度来日的伟大,在于海洋。”详见Don Berlin,“The Rise of India and the Indian Ocean”, Journal of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 Vol.7, No.1,June 2011,p.3.,但是印度的海洋安全关切又不仅仅局限于印度洋上,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维持在印度洋地区的优势地位以确保稳定安全的海洋环境;二、维护在印度洋地区之外的国家利益。作为一个稳定的全球参与者,印度海军应该展示“非进攻性”形象;三、确保印度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为此印度海军应该有意展示其海上存在;四、内部安全,包括岛屿领土的安全及海岸线安全。[注] Sarabjeet Singh Parmar,“The Maritime Dimension in India’s National Strategy”,in Krishnappa Venkatshamy and Princy George(eds.), Grand Strategy for India : 2020 and Beyond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2, p.91.

广深高速还是香港直通巴士来往奥港的必经之路,是奥港两地物资交流、人员往来的主要通道。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迅速形成,与广深高速的“率先领跑”作用息息相关。

印度海军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这一广泛的海洋安全关切?印度是否像多数中国学者所判断的那样实行“印度洋控制战略”?印度学者如何认识印度当前海洋战略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加深对印度海洋战略的理解,本部分将着重分析印度当前海洋战略的主要方面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战略自主”与印度“由陆向海”的战略转向

虽然印度有着悠久丰富的海洋传统,但是印度在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乔治·K.坦纳姆(George K. Tanham)就指出,在印度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印度很少创造出正式的战略思想和规划,这使得印度缺乏系统的战略思想。印度战略文化的缺失与印度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印度在其大部分历史时期都缺乏政治上的大一统,这使得人们很少思考整体性的防御计划;另一方面,印度教教义之中缺乏时间观念,并且将人生看做是神秘的、不可知的。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下,人主动规划、控制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简言之,不注重现世的印度哲学、宿命论世界观以及种姓制度的束缚在过去都阻碍了印度发展一种长远的战略规划。[注] George K. Tanham, Indian Strategic Thought :an Interpretive Essay , Published by Rand,1992, pp.50-52.

尽管乔治·K.坦纳姆的论断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但是研究印度海洋战略的学者却对这一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即印度的战略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印度历史传统中的“非暴力”(Mantra of “Ahimsa”)思想影响深远。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特色的军事文化与其崇尚的“非暴力”思想密切相关。非暴力思想已成为印度政府政策声明的基础,并驱使印度在全球和地区秩序中维持现状。印度强调自己是“净安全的提供者”而非“安全的净提供者”[注] 其区别在于后者强调印度的“地区警察”角色,而前者强调印度是“安全”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就是为了不使印度留下这样的印象:印度试图扮演地区“警察”的角色或印度试图追求地区“霸权”。这一社会思潮所导致的后果是,尽管印度当前的国防力量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国家层面,印度军事文化并没有与国家机制协调发展。不仅多数政治领导人不熟悉军事理论及军事学说,而且多数印度公民、官员及媒体人士也不熟悉海洋问题及相关的国际法。[注] Gurpreet S. Khurana, “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Context and Subtext”, Maritime Affairs ,Vol. 13, No. 1, April 2017,pp.17-18.第二,印度政界对制定战略方针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印度政治家虽然极力强调文官治军的原则,但是这些政治家却未能制定国家目标和计划,也没有为军事领导集团提供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印度大多数政治家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政治活动来为自己谋取上升空间;而较为务实的政治家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选民、政党、议会中去。在这种政界态度冷漠的大背景下,“海洋印度”的宏大愿景只能依靠印度海军的高级领导层来持续的推动。[注] 阿伦·普拉卡什:《印度海权的崛起:起源、目标与长期计划》,2014年,第127-129页。

印度当前的海洋战略不仅受到战略文化的影响,还受到更宏观的国家战略原则的影响。自印度独立以来,“战略自主”就被视为印度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这一战略原则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早已巨变的21世纪,“战略自主”是否还能运用于印度的战略实践?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印度学者就这一问题大体分为两派。一方以印度著名战略学者拉贾·莫汉(C. Raja Mohan)为代表。莫汉认为“自主”是弱国远离大国纷争、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是一种自我隔绝的方式。而如今印度的经济增长及繁荣与海外的资源、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印度自身的安全边界迅速扩大且利益分布更加广泛。在这一大背景下,“自主”已不再是印度外交和安全政策的组织原则。印度决策者应该放弃几代人珍视的旧原则(战略自主)应对当前的新形势。[注] C. Raja Mohan,“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Maritime Affairs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6.

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尽管当今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略自主”这一原则在印度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仍然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注] 该观点主要反映在印度2012年发布的一份智库报告《不结盟2.0: 21世纪印度外交及战略政策》中,该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印度官方对“战略自主”原则的态度。 全球体系的竞争结构给印度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这使印度能够通过不结盟政策来维护核心国家利益,进而使自身战略选择最大化,扩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并增强其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之外,印度能坚持“战略自主”原则还在于印度的一大特征:印度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多元化的身份和利益[注] 印度学者认为,印度自身的处境使印度能够跨越不同的国家、连接分散的全球权力体系的各个节点。从宪政的角度来看,在非西方大国中印度的“西方化”和自由化程度最高,但是印度却根植于亚洲;尽管印度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印度却拥有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尽管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比较低,但是印度具备成为技术大国的潜力;印度致力于民主实践,并且坚信一个健全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保障国家间的安全,但是印度却不“输出”民主或将其视为一个世界政治中必不可少的意识形态概念。详见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2012, p.31.。印度学者认为这是印度最宝贵的战略资产,因为这意味着印度可以成为沟通不同国家的独特桥梁。因此,印度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沟通潜能,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就印中美三角关系而言,为了不使美国削弱印度的战略自主能力,印美应该成为朋友而非盟友;同时,印度要努力打消中国对美印日关系的疑虑。[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p.31.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评价患者总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法分析miR-320a和CYLD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尽管“战略自主”原则对印度海洋战略构成限制,譬如印度海军无法与别国海军结成联盟。[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6, p.277.但是多数学者认同这一战略原则,并主张印度的战略重心应该由陆地转向海洋。本部分着重论述印度“由陆向海”战略转向的可能性(印度发展海洋战略的迫切性在第一部分已有论述)。印度学者认为内外两大因素使得印度“由陆向海”的战略转向成为可能。一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1998年印度成为核武器国家、1999年印度在卡吉尔冲突中决定性的实现其政治目标)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印度逐渐成为自信的民族国家。[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274.这为印度进一步摆脱之前的大陆包袱[注] 印度学者认为北方陆地层面的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印度北部的地理-自然障碍使印度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而其漫长的海岸线及在印度洋上的中心位置则使印度与南方海洋联系密切;二、由于印度和多数陆上邻国关系较差,印度不能通过陆地来拓展其影响力。因此印度必须塑造有利的印度洋安全环境,并通过海洋来提升自身影响力,最终增强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政治形象。详见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274;Joshy M. Paul,“Emerging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Policy Options for India”, Maritime Affairs ,Vol. 7, No. 1, Summer 2011,pp.41-42.并重点关注其海洋议题及海外利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看到这么多同学来妈妈这里吃早点,顾晓琳顿时明白了,这就是李蕴涵所说的“初一(2)班的秘密”,她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有诚恳地说:“俞敏杰,谢谢你!”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足球选项课开展现状,探讨制约学院足球选项课发展的因素,力求通过本研究的成果为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足球选项课教学的改革和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足球文化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二)印度海军的“力量投射”

印度学者认为,印度海军必须增强力量投射能力来维护广泛分布的国家利益。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仅需要进行能力建设,更需要更新观念、扩大印度海军的活动范围。

印度政治领导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严重阻碍了决策者拓宽其海洋战略视野、推行更积极的海洋战略。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印度海军领导层开始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瓦杰帕伊和曼莫汉·辛格执政时期,印度政府也反复强调印度海洋利益区的扩展,然而在官僚领导层“一切照旧”的思维模式下,印度政治精英缺乏对海洋战略的热情。在印度官方的话语体系中,“远征”一词仍是一个禁忌;“力量投射”的概念仍会让印度政治阶层感到不安(他们更能够接受的是第三世界主义的旧原则)。[注] C. Raja Mohan,“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Affairs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p.7-8.这种“政治意愿方面的限制”很可能是制约印度海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印度政治领导人总是强调印度要承担与其规模相称的责任,即印度有责任帮助周边弱小的邻国。但是这些政治家没有意识到的是,没有“硬实力投射“能力,印度就无法”帮助邻国”。[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6,p.285.

此外,印度海洋战略的制定者过于强调印度海军的良性使命。当前印度海军确保海洋安全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合作行动”为前提,即强调特殊的良性拓展使命及协作性的警察使命。印度海军通过良性行动与别国海军合作,增强印度海军与他国海军的协同性并警示潜在的对手。然而,过于强调这一非战斗角色倾向于贬低印度海军的军事职能,妨碍其在印度洋发展主动防御的战略。在印度海军远洋能力仍然有很大欠缺、印度海军还未能将“力量投射”这一概念内化为必要学说的情况下,良性使命实际上侵蚀了“力量投射”这一战略观念。[注]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p.13-14.

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印度学者认为印度海军需要拓宽其活动范围、突破“域内”与“域外”这一传统的地域界限。有学者从利益关联的角度论证了打破地区界限的必要性。在2008年印度主动召开印度洋海军论坛时,印度坚持成员国必须是印度洋沿岸的“地区”国家。印度对“域外”大国的排斥反映出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担忧。但是印度强行区分“域内”与“域外”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做法。一方面,印度也成为这种人为区分的目标。在马六甲海峡,“域内与域外”的争论经常使印度处于劣势;而在西太平洋有重大利益的印度也不希望被当做域外国家。另一方面,将有重大利益关联的大国排除在外,地区机制将无法正常运转。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讲,印度既无法排除美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存在,亦无法阻止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度不应该固守无法执行的门罗主义,而是应该设法处理美国与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与军事存在的现实。[注] C. Raja Mohan,“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Affairs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p.11-12.还有学者认为印度需要突破印度洋的地域限制,在更广阔的印太空间内应对中国的挑战。印度在南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日益扩大的贸易及能源利益呼吁印度实施强有力的跨区域海洋战略。但是印度害怕卷入太平洋有争议的海洋纠纷且无力在广阔的印太地区进行力量投射,这使其无法在印太地区保障自身的国家战略利益。[注] Abhijit Singh,“The Indian Navy’s Security Role in Littoral Asia”,in Namrata Goswami (eds.),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6,p.306.印度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影响力有限且无法在太平洋上采取更积极姿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缺乏在远海进行力量投射的兴趣。印度战略精英认为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两个不同的空间范畴。他们认为印度洋和太平洋分别面临不同性质的挑战,因而这两个地区不可能成为连贯一体的战略空间。然而中国在印度洋上日益频繁的海洋活动(海洋基础设施投资及潜艇部署)将逐渐侵蚀印度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地位,并使印度的安全估算更加复杂。对印度海军而言,在印度洋上进行防御性威慑既难以实施又很难维持。因此,印度海军很可能需要在更宽广的印太地区开展行动,在中国海军易受攻击的地区显示存在并以此挑战中国的优势。[注] Abhijit Singh,“The Indian Navy’s Security Role in Littoral Asia”,in Namrata Goswami (eds.),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6, pp.309-310;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16.

毫无疑问,印度学者认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拓展会对地区安全形势及印度自身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其中最让印度学者感到焦虑的是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日益频繁的活动。总体而言,印度的多数学者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战略存在持悲观态度,但其中也不乏乐观派。乐观派认为尽管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日益增加,但是印度并非要立刻敲响警钟,因为中国海军在远洋作战方面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尽管中国海军正在优化其水面作战的能力(大力开发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但是中国海军并不精通水面作战,并且防空战、反潜战以及在有争议的环境中进行力量投射仍是中国海军的劣势。[注] Himanil Raina,“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White Paper 2014: Far Seas Operations and the Indian Ocean Region”,in 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5,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16,p.44.此外,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存在可能导致“双赢”结果。中国海军能够有效补充印度洋地区国家的集体海军力量,以便执行警察任务,确保海上安全及航海自由。同时,中国海军能够对印度洋地区国家甚至域外大国的海军形成有效补充,通过采取稳定行动来共同应对地区危机。并且这种日益增强的多国互动很可能进一步推动地区整合,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态势。[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s Maritime-strategic Presence in IOR: Geopolitical, Geoeconomic and Security Import”,Maritime Affairs ,Vol.10,No.2,Winter 2014.

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印度学者对印度海军力量投射的前景持相对悲观的态度。有学者指出,从中期来看,印度海军的“硬”力量投射能力仅仅能拓宽行动选择的范围以更好地服务于地区事务。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的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仍被限制在印度洋地区。[注] Abhijit Singh,“The Indian Navy’s Security Role in Littoral Asia”,in Namrata Goswami (eds.),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315.同时,印度的地区性角色不太可能超出国际行为准则的限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不太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主导大国,甚至不可能成为地区性的军事经济强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印度的过度扩展。此外,缺乏军事盟友的支持,印度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军事及财政资源来执行可能遭致国际社会反对的单边行动。[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6,p.286.

(三)印度的沿海安全问题

2008年11月孟买恐怖袭击之后,沿海安全就成为印度国家安全议题的重心;2014年9月4日,基地领导人声称要将“圣战”带入印度次大陆。仅在两天之后,南亚的基地分子就围困巴基斯坦的造船厂,并试图劫走一艘护卫舰,这一事态在引起印度海军高度戒备的同时提醒人们注意印度沿海地区存在的威胁。[注] Aditi Chatterjee,“Six Years since Mumbai 26/11: A Review of India’s Coastal Security Mechanism”, in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4,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2015,p.142.这些事态的发展使人们极为关注印度的沿海安全问题。孟买恐怖主义袭击对印度海洋态势最大的影响是迫使印度政府彻底改造沿海地区现有的安全架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印度的海洋战略发展方向。

而悲观学者认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战略存在会对印度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加的军事存在可能会导致地区均势的根本性转变。尽管这一均势仍然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国,但这种转变很可能对地区稳定造成冲击。虽然中国目前显示出了促进印度洋地区安全稳定的意愿和能力。但是作为一个非现状大国,中国总体的国家战略目标与印度洋地区的其他主要大国的战略目标还是有很大不同。这种分歧可能使双方采取仓促的军事干预行动来应对地区危机,进而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 Trends and Implications”,Maritime Affairs ,Vol. 12, No. 1, Summer 2016,pp.20-21.

(2009-北京-20) 已知数集A={a1,a2,…,an}(1≤a1

云游三年,红腰带在风影的眼前晃动了三年。他的脑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猜想,红琴到底有没有去那片林子里,那根红腰带是否还挂在树枝上,风吹雨打,会不会烂断。那根红色的带子上打有一个结,之后一直没有打结,可他的心中早已经打了七七四十九个结,其实何止这几个,恐怕是心有千千结了。想来,红琴又何尝不是如此,恐怕她比他更甚。这些年来,如果她去林子里找他,或者直接去寺院里找他,见不到他又会怎么样,他不敢往下想。

即便如此,有学者指出印度的沿海安全结构仍然具有持久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在宏观层面的表现是不同的海洋机构对近海安全的优先事项有着不同的理解。印度海军所固有的广阔视野使其倾向于将一些宏大的举措视为沿海安全架构的基石。通过一些宏大的项目规划[注] 具体包括: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举行联合演习、建立沿海雷达链、建立国家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网络(N3CIN)、实施海域意识计划及建立信息管理分析中心(IMAC)。 ,印度海军认为印度沿海安全形势已经改善了一半;相比之下,印度国家海岸警卫队则更为谨慎。他们强调不能高估当前的发展趋势,并且认为无法通过一些高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近海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与此同时,沿海警察对海岸巡逻缺乏热情,这表明邦政府对近海安全的冷漠态度。[注] Abhijit Singh,“India’s Coastal Security Paradox”,ORF Special Report (52), December 2017,p.4.这种观念差异对印度的沿海安全影响巨大。只有在各机构的优先事项及愿景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印度海军与国家海岸警卫队及沿海警察之间的协调行动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而在具体层面,沿岸水域存在着系统性的安全缺陷。这些缺陷具体包括:海岸巡逻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夜晚)、沿海警察并不承担检查渔船的职责、人员严重短缺且沿海警察并未经过充分的海洋培训、基础设施建造拖沓、资金利用不足(仅使用了“沿海安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31.07%)。[注] Himadri Das,“Strengthening Coastal Security through Cooperative Federalism”,in 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6,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17,p.64.印度沿海监控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应对恐怖威胁方面:印度的近海行动更倾向于重点关注恐怖主义分子渗透的威胁。尽管印度的电子监测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升,但这一能力无法承担有效排查恐怖分子的职能;情报搜集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恐怖主义分子的渗透,但是印度这方面的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注] Abhijit Singh,“India’s Coastal Security Paradox”,ORF Special Report (52), December 2017,p.6.

在沿海安全很可能继续主导印度未来的海洋安全议程的情况下,印度应该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海岸警卫队在海洋领土防卫中扮演的角色。印度海军将继续参与近海安全的维护,但是印度海军必须逐步放弃对海岸警卫队的控制权,并使其在协调管理近海水域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印度应该强化沿海警察的能力,将其融入印度沿海安全架构之中。[注] Abhijit Singh,“India’s Coastal Security Paradox”,ORF Special Report (52), December 2017,p.10.印度学者强调海岸警卫队在沿海安全问题中的关键性角色,是因为他们认为印度海军在沿海安全问题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这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海军既有的发展目标。孟买恐怖主义袭击迫使印度海军转而关注海岸和近海安全。在部队规划方面,印度海军被迫修改其军事计划,其远洋平台与近海/警务船只之间的比率从先前的60:40(1.5)变为40:60(0.67)。这对印度海军的远洋行动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并限制了印度“蓝水”海军能力的发展。[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283.而在战略目标方面,沿海防御成为印度海军和平时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海军固有的战略使命退居次席。这会对印度海军有效利用海上力量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构成影响,使印度海军既不能投入实质性的军事力量,又不能将自身定位为更广泛的亚洲海洋安全动态中的关键角色。[注]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15.

三、印度海洋战略中的“中国因素”

2018年2月,由于马尔代夫国内政治矛盾激化,马总统阿卜杜拉·亚明(Abdulla Yameen)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印度学者对亚明无视新德里方面的外交压力深感忧虑。一方面,他们认为这是印度在南亚沿海国家影响力日益下降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也深深卷入这一事件。[注] Abhijit Singh and Abhijnan Rej,“India’s Shrinking Influence in Littoral-South Asia”,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30 Apr,2018,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indias-shrinking-influence-in-littoral-south-asia/. 还有学者对这一事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并进一步夸大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他们认为中国暗中支持马总统在岛内清除异己,并警告印度不要干预马尔代夫内部事务。这表明马尔代夫已从商业伙伴转变为中国的地缘政治盟友,并成为中国在印度洋上最耀眼的一颗珍珠;而马尔代夫从印度的堡垒转变为中国的附庸,不仅印证了中国激进的印度洋政策,更是中印海洋动态关系扭曲的一种体现。为此印度需要更为大胆的决策,采取多种战略选择来应对中国的遏制政策。[注] Tuneer Mukherjee,“China’s Maritime Quest in the Indian Ocean: New Delhi’s Options”,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21 Apr, 2018,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china-maritime-quest-in-the-indian-ocean-new-delhi-options/. 毫无疑问,一些印度学者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过度解读,并且过分夸大了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但是印度学者的这种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印度学界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频繁的活动所表现出的关切和深深的焦虑。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海洋战略、中国海军现代化其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存在、对印度的影响以及印度的应对策略。

(一)中国在印度洋进行战略拓展的动机

印度学者认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拓展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经济因素。中国对经济目标的追求源于中国对增强自身综合国力的不懈追求(这对挑战美国、成为全球性的主导大国都至关重要)。然而中国的“地理劣势”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的挑战:首先,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都远离经济活跃的海洋。其次,尽管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但是中国的海疆远离西亚非洲等能源及其他重要自然资源的主要产地。这意味着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线需要穿过极不安定的印度洋海上战略要冲;对中国的出口而言,印度洋地区的新兴市场也远离中国港口。这一“地理劣势”不仅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能转化为中国的战略弱点。为了消解这一战略劣势,中国需要确保印度洋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进而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第二,地缘政治层面的考量。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密切相关。因为经济能够带来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和优势地位。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追求这一影响力来满足核心国家目标,进而推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转化。此外,中国在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也面临日益增长的脆弱性。为此,中国需要增强自身力量以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在全球各个热点地区显示自己的存在,以此影响事态朝着有利于自身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注] Kamlesh Kumar Agnihotri,“Modernisation of the Chinese Navy, Its Strategic Expansion into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and Likely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tability”,Maritime Affairs ,Vol.7,No.1,Summer 2011,p.54;Gurpreet S.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Trends and Implications”,Maritime Affairs ,Vol.12,No.1,Summer 2016,pp.13-14.第三,消解美国的战略压力。近年来,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困境。在中国看来,美国的这一遏制战略主要分为经济、外交及战略三个层面。为此,中国也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建立经济联系以抗衡美国的经济遏制;加强与印度洋地区关键国家的接触以弥补在东亚地区影响力方面的“损失”(美国通过支持中国在西太平洋海上领土争端中的对手来排挤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中国通过增加在印度洋上的海军活动来形成一种“战略干扰”,以此应对美国把中国军力限制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内的企图。[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Maritime Affairs , Vol. 12, No. 1,Summer 2016,pp.13-14.

此外,中国海军现代化也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进行战略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相伴生的是中国国防开支的急剧增长。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防预算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10年除外,该年国防预算比上一年增长了7.5%)。2011年中国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为91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2.7%,其中海军分配到的资金占国防总支出的24%。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目标是增强其战略拓展能力及海上防卫能力,为此需实现海军硬件及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更新作战理论、战术及作战流程并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而中国庞大的国防预算正好强有力地支撑了海军的上述需求。[注] Kamlesh Kumar Agnihotri, “Modernisation of the Chinese Navy, Its Strategic Expansion into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and Likely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tability”, Maritime Affairs , Vol. 7, No. 1, Summer 2011,p.51.随着海军现代化进程跳跃式的推进,中国可以通过与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塞舌尔及其他非洲东海岸国家开展紧密的合作来增加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军存在。[注] Kamlesh Kumar Agnihotri, “Modernisation of the Chinese Navy, Its Strategic Expansion into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and Likely Impact on the Regional Stability”, Maritime Affairs , Vol. 7, No. 1, Summer 2011,p.49.

(二)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战略拓展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作为海洋国家的印度,其经济力量与海洋战略之间具有一种内在联系。有学者指出,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是持续的经济进步及国家福祉,国家可以运用经济力量追求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因此国家的安全目标不可避免的的受到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目标的驱动。[注] Sarabjeet Singh Parmar,“The Maritime Dimension in India’s National Strategy”, in Krishnappa Venkatshamy and Princy George(eds.), Grand Strategy for India : 2020 and Beyond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 2012, pp.83-84.还有学者引用马汉的观点来论证海权目标与国家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海权的目标不是海权本身,而是服务于其他重要的国家利益。由于国家强大和繁荣的源泉在于和平时期的贸易,因此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对外贸易、商业及自然资源)对国家而言至关重要,而海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手段。[注] Arun Prakash, “Maritime Security Of India: Future Challeng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es,November 26, 2013, https://idsa.in/keyspeeches/MaritimeSecurityOfIndiaFutureChallenges.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不应过分强调印度海洋战略中的“经济因素”:强调经济安全是印度当前海洋战略的独特特征,印度海洋战略的一大定位是海军是确保印度贸易及能源安全的首要工具。然而,过分强调确保印度洋地区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则会削弱印度海军在更广阔的亚太海岸保卫印度战略资产的能力。[注]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16.

印度学者认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是通过(在缅甸和巴基斯坦的)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来改变地理要素,寻求中国西部地区进入北印度洋的出海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及在印度洋海底采矿的倡议来巩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加强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的联系,进而增进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向印度洋地区国家出口国防硬件设施来加强与地区国家的安全联系并获取军事-战略红利;通过在印度洋地区推动安全多边主义(寻求加入印度洋地区联盟及印度洋海军论坛)来提升自身影响力,塑造有利于己的政策。[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Maritime Affairs , Vol. 12, No. 1,Summer 2016,pp.14-16.而具体到海洋层面,中国在印度洋主要有以下战略目标:威慑对中国战略运输通道造成威胁的国家;打击非国家行为体的威胁以维护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能源投资;抵消印度洋地区主要经济竞争者的影响力;获得对敌地缘战略“杠杆”;在战争期间实现其军事目标;增强对印核威慑及核打击能力。[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s ‘String of Pearls’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Security Implications”,Strategic Analysis , Vol. 32, No. 1, January 2008,p.16.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中国海军强调要建设和平-战时的转换能力,即在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MOOTW)能力的同时做好“战时”行动的准备工作;通过海洋控制和力量投射来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注] 库拉纳也指出,实施海洋控制及力量投射是中国在印度洋的长期海军战略。考虑到中国的航母特遣舰队还未成型,未来至少十年内解放军海军要在马六甲海峡以西建立起以航母为基础的海洋控制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很有可能要在印度洋水域部署核攻击潜艇以实施其“惩戒威慑”战略。详见 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Trends and Implications”,Maritime Affairs ,Vol.12,No.1,Summer 2016,p.18.;采用将印度洋地区和平时期的“访问设施”与“海基”[注] 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访问设施”并非潜在的“军事基地”,而是在和平时期为中国海军分队补给燃料、食品和饮水的设施;而”海基“则指海军不依赖陆基后勤及指挥基础设施就有能力采取远征性质的海外军事行动。 概念相结合的方式来补给前沿部署的海军。与此同时,中国未来很有可能在印度洋地区建立印度洋舰队。[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 Maritime Affairs , Vol. 12, No. 1,Summer 2016, pp.17-19.

传统上的翻译研究大多离不开“对等”“等值”“忠实”原文等概念;而法律翻译理论中的诸如准确性及精确性、一致性及同一性、清晰及简练原则、专业化原则、语言规范化等基本原则,(李克兴、张新红,2006)又基本上未能涉及法学论文标题中修辞格的翻译。尽管英文新闻标题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刘金龙,2011)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法学论文更强调文体的庄重、正式,因此,法学论文标题的翻译有必须进行讨论。笔者认为,在借鉴现有理论所揭示的翻译策略之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多种翻译方法。

为了增强印度海军的远洋行动能力[注] 这意味着印度海军在没有国内基地补给的情况下具备执行长期任务的能力。 及力量投射能力,印度需要实行更加强有力的军事外交。这意味着印度需要对其他友好国家的港口和周转设施做出安排,这将极大增强印度海军的辐射能力,增加印度海军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在印度海军的远洋行动中,印度海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至关重要,后勤补给是整个海军作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缺乏“前沿存在”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大国能够建立一支具备力量投射能力的蓝水海军。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排斥在印度洋上建立“海外基地”。[注] C. Raja Mohan,“India and the Chan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Maritime Affairs ,Vol. 6, No. 2, Winter 2010, pp.7-8.在没有海外军事基地的情况下,印度海军设想主要通过补给船来满足舰队一切可能的后勤-技术需求,然而印度海军的这一补给能力仍处于初始阶段。[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p.283-284.

1.2.3 发展了新业态和培育了新动能。全市立项“创投”项目中,种植水稻、柑橘、蔬菜、茶叶等81个,其他特色种养15个;其中有15个项目同步发展乡村旅游业,12个项目配套茶叶加工,有1 666.7 hm2推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这些新业态培育了产业发展新动能,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12亿元以上。

通过构建典型多参数多产品供应链碳足迹分析算例,并运用算法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均很好收敛于最优值,再通过比例浮动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作为模型参数控制依据。算例仿真计算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为产品供应链碳足迹优化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为了确保印度沿海基础设施的安全并改善总体的执法状况,印度海洋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沿海的监控能力及应对危机的能力。一方面,印度当局进行了三层安全部署,由印度海军、海岸警卫队及沿海警察联合防卫印度海区。其中,印度海军负责“整体海洋安全”,其职能范围覆盖沿海和近海;印度海岸警卫队负责领海内的“沿海安全”,包括沿海警察巡逻的地区;沿海警察主要负责近海巡逻。[注] Himadri Das,“Strengthening Coastal Security through Cooperative Federalism”,in 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6,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17,p.64.另一方面,印度大力实施第二阶段的“沿海安全计划”[注] 第一阶段的“沿海安全计划”于2005年发布;孟买恐袭事件之后,印度于2011年4月开始实施“沿海安全计划”的第二阶段。在“沿海安全计划”的两个阶段之内,印度建立了204个沿海警察局、97个检查站、58个前哨、30个营房、60个码头、10个运营中心,并采购了431艘船。详见Himadri Das,“Strengthening Coastal Security through Cooperative Federalism”,in 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6,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17,p.63.(Coastal Security Scheme ,简称CSS)。该阶段的财务支出达到2225.91亿卢比,涉及印度13个沿海邦及联邦领地。[注] Himadri Das,“Strengthening Coastal Security through Cooperative Federalism”,in Vijay Sakhuja and Gurpreet S Khurana (eds.) ,Maritime Perspective : 2016, New Delhi: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2017,p.63.在“沿海安全计划”的框架下,印度建立了一系列监控设施,包括沿海岸线分布的雷达调试站、自动识别系统、大范围的识别追踪系统(该系统直接连入印度的国家指挥控制通信智能网,这一数据网使印度能够确保对漫长海岸线的无缝隙监控)以及联合操作中心。通过增强实际的海岸巡逻、运用各种值得重视的技术手段来增强监测能力,印度在沿海地区形成了多层次的安全布局。[注] Abhijit Singh,“India’s Coastal Security Paradox”,ORF Special Report (52), December 2017,p.2;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pp.15-16.

其次,中国在印度的地缘战略边疆内拓展势力范围严重恶化了印度的周边安全环境。一方面,中国的这一行为很可能诱使地区国家(如巴基斯坦)利用中国的影响力平衡印度,进而推行更加激进的反印政策。这将缩小印度的外交政策选项,并对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印度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中国会将其印度洋上的民用基础设施转化为监测站及保护军事设施的港口。[注] Abhijit Singh, “An Indian Maritime Strategy for an Era of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9, No. 4, October-December 2015, pp.9-10;Gurpreet S. Khurana,“China as an Indian Ocean Power: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Maritime Affairs, Vol. 12, No. 1, Summer 2016, p.21.更让印度学者感到不安的是,他们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在印度洋建立军事基地。譬如有学者指出,由于马尔代夫被视为印度安全空间的自然延伸,中国在该岛修建后勤基地会成为印度战略学者最糟糕的噩梦,因为这可以使中国监控连接印度东西海岸的战略走廊。[注] Tuneer Mukherjee,“China’s Maritime Quest in the Indian Ocean: New Delhi’s Options”,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21 Apr., 2018,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china-maritime-quest-in-the-indian-ocean-new-delhi-options/.

再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直接威胁到印度的国家安全。在西太平洋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如果印度向中国的对手提供军事支持(亦或北京不信任新德里的“中立”),中国海军潜艇可能会被部署到印度港口外来保护中国的战略进口通道并对敌国进行威慑(中国将其称之为“惩罚战略”)。而且即便印度明确其“中立”立场,任何企图切断中国战略补给线的行为都会给印度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印度船只在经过海上战略要冲(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时遭到误伤的可能性极大。此外,中国一旦能够在印度洋上部署094型弹道导弹潜艇就会对印度构成全方位的、无法估算的核威胁,这将使印度的安全估算变得极其复杂。如果北京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这些潜艇发射的对地巡航导弹很可能摧毁印度的核控制指挥所,从而使印度丧失第二次打击能力。[注] Gurpreet S. Khurana,“China’s ‘String of Pearls’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Security Implications”, Strategic Analysis , Vol. 32, No. 1, January 2008,pp.18-20.

(三)印度的应对之道

印度学者认为,在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情况下,中国正朝着世界大国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中国对印度施加的海洋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不仅从东部(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还从北部进入印度洋。中国采取一种“麦金德-马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迫使印度不断关注其陆上边界问题来消解印度海洋战略的有效性。[注] Sarabjeet Singh Parmar,“Maritime Security in the Indian Ocean: An Ind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Defence Studies , Vol. 8, No. 1, January-March 2014,pp.47-48.为此,印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中国的挑战。

在国家战略层面,印度应该采取一种“接触”与“威慑”相结合的双轨战略。一方面,印度应该尊重中国的合理关切,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缓解中国的忧虑(譬如增强中印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通过合作增强海峡沿岸国家的管辖能力以缓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在符合本地区利益的情况下将中国融入印度洋地区的安全架构之中)。另一方面,印度需要发展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及战略威慑力来应对日益显现的威胁。为此,印度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包括有利的地理位置及海军力量。在地缘政治层面,印度应该增强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全方位联系并大力发展与西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以此在战略层面威慑中国。同时,印度应该与一些战略利益趋同的大国构建合作型安全关系以威慑任何潜在的敌对大国(这种威慑并不仅是针对中国),并通过与主要大国进行联合海军演习来增强印度的战略威慑能力、展示与伙伴国的团结图景。[注] Gurpreet S. Khurana,“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and Asian Security: Intentions and Capabilities”, in Namrata Goswami (eds.), India ’s Approach to Asia :Strategy ,Geopolitics and Responsibility , 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6,p.277;Gurpreet S. Khurana,“China’s ‘String of Pearls’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Security Implications”,Strategic Analysis , Vol. 32, No. 1, January 2008,pp.20-21.

印度应该通过增强自身在印度洋上的海军力量来抵消中国在北方陆地边界的优势。印度学者指出,中印在边界问题上长期存在着分歧。考虑到中国军队在陆地边界上的优势以及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印度的战略应该是在北方守住中印陆上边界线;同时在南方尽力维持并扩大印度在印度洋上的优势。[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p.13.当面临中国大规模进攻时,印军不应该大规模出击,而是应该利用“非对称战略”使中国撤退,而海军[注] 印度的非对称战略的另两大组成部分是:一是印度必须在被中国军队占领的地区发动有效的叛乱;二是印度应该通过改善陆地通信设施来加快边境地区及人员整合。 则是印度非对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注] 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allgnment 2.0: 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2012, pp.40-42. 有学者进一步分析了海军在非对称战略中的作用:尽管中国在陆地边界享有决定性的军事优势,但是在印度洋上具有控海能力的印度海军能够将战争在海上“横向升级”。由于中国高度依赖海上运输线的能源,印度能够利用中国的这种战略脆弱性(至少可以象征性的让中国“丧失颜面”)阻滞中国在陆上的攻势。[注] Gurpreet S.Khurana, “India’s Maritime Strategy: Context and Subtext”, Maritime Affairs ,Vol.13,No.1,April 2017,p.22.

还有学者指出,印度应该采取更加大胆的举措来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战略缓冲区的同时,印度应该改变原有的“战略自主”政策。印度必须承认与域外海洋大国结成伙伴关系的战略红利。由于中国逐渐包围印度,战略上孤立的印度不可能拥有平衡中国的财政和军事力量;虽然冷战时代的不结盟政策在短期看来充满活力,但是长期来看印度在印度洋上的机动航线很可能受到中国的威胁。为此,印度必须摆脱之前的战略来确保自己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而在具体的层面,印度应该落实与美国、法国达成的后勤协议,升级与美国、法国的海军关系,并向澳大利亚提供互惠的停泊权。与此同时,印度应该将海上支点与其陆上海军指挥部和岛屿作战基地连接起来,从而扩大印度海军的作战范围,提高印度海军的印度洋海上拒止能力。[注] Tuneer Mukherjee,“China’s Maritime Quest in the Indian Ocean: New Delhi’s Options”,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21 Apr, 2018, 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china-maritime-quest-in-the-indian-ocean-new-delhi-options/.

结 语

海洋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略问题而言,最重要的是关注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平衡。这也就意味着战略决策者不仅需要考虑如何赢得最后的胜利,还需要考虑赢得胜利需要付出的代价。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尽管印度学者全面细致地考察了印度海洋战略的各个方面,但是学者们对目标与手段之间关系的审视却谈不上明智。印度学者这种战略层面的“短视”在沿海安全问题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尽管学者们意识到海岸安全及国内安全对印度国家安全极为重要,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沿海安全不值得印度海军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对近海问题关注过多就意味着印度海军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关注远海问题。这一问题既涉及印度海军的优先战略目标的问题,又涉及有限的战略资源的分配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印度海军还是应该遵循“由近及远”的发展思路。在近海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印度海军在远海进行“力量投射”及“战略威慑”的能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印度学者研究印度海洋战略的另一大不足之处是思维僵化。印度学者的这一缺陷在其研究中国问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研究海洋战略时,“中国是印度国家安全的首要挑战”几乎成为无需论证的先验性假定,印度学者的许多论说都是以此为前提展开的。平心而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活动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确实也有防范印度的战略考量。但是印度若是以此认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处处包围甚至遏制印度就有些夸大其词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战略重心仍在西太平洋地区。中国在该地区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巨大战略压力。在这一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转到印度洋地区去遏制包围印度。因此,对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意图进行过度的解读会极大地削弱印度学者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③铂铬合金支架:波士顿科学(Promus支架),说明书指出支架植入术后可立即性核磁共振检查,但建议静态磁场强度3T或以下;最大全身平均比吸收率为2.0W/Kg或更低;扫描可持续15 min;静态磁场梯度<14 T/m。

式中,C为稻谷中叶黄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μg/mL;V为定容体积,单位为mL;M为稻谷质量,单位为g。

尽管如此,印度学者的研究对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印度海洋战略还是大有裨益。随着中国海洋利益与海洋视野的日益拓展,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势在必行。了解印度洋海洋大国印度的海洋安全关切、战略发展方向及印度学者的核心关切,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印度洋地区的安全态势,更能为中国海军在该地区展开进一步行动提供智力支持。

【DOI编码 】10.16717/j.cnki.53-1227/f.2019.01.007

作者简介 】解斐斐,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印度海洋战略、印巴关系,电子邮箱1335747424@qq.com

中图分类号 】D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53-1227(2019)01-0116-22

(责任编辑 冯传禄)

标签:;  ;  ;  ;  ;  ;  

印度海洋战略研究:以印度智库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