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高考作文与中国学生的参考成绩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评美国高考作文与中国学生的参考成绩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美国高考作文Essay和中国学生参考表现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中国学生论文,高考作文论文,Essa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Essay的高考背景

美国高考作文Essay伴随着SAT而进入中国语文教育界的视野。SAT俗称美国第一高考(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完全独立于美国高中的教学内容,是进入美国大学最主要的一项考试(有别于美国大学第二高考ACT)。该考试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负责组织并实施。SAT考查的是学生学术英语的创新能力,它与中国高考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考查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文理学科的系统化知识水平,而SAT考查的是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将来从事任何学科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学术拓展和创新能力,诸如考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化解专业问题的学术能力,包括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数学(Mathe-matics)和写作(Writing)三种科目的创新能力。作为写作科目的有机组成部分,Essay正是基于这种背景而精心设计的。

SAT的“写作”科目包含一篇作文和49道语法选择题。虽然SAT写作考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对Essay篇幅要求尚嫌不足(Essay 一般长度只是要求在400字左右)、作文比分只约占写作科目总分的30%,致使写作考试的重点变成了语法和词汇选择,语法和词汇选择题的比分大约占了写作科目总分的70%。尽管如此,作文Essay自身却颇具鲜明的文体特色和价值指向。Essay作为美国大学招生中学术创新的短作文,其考试题型结构为:前半部分是“提示”(Prompt),介绍话题、背景、多元观点;后半部分是“任务”(Assignment),说明写作的文体及其具体要求。SAT每年举办六次,Es-say则是变中守恒:“提示”(Prompt)卷卷出新、篇篇创意,而“任务”(Assignment)则相对稳定。Essay评分,并不过分拘泥于个别用词不当、个别不完善的语法现象和少量书写涂抹现象,也并不在意考生观点的“是”与“非”或“对”与“错”、“主流”与“支流”等主观价值取向上的区分度;但是,其评价标准高度看重反流俗的批判性思维和个性表达以及逻辑论证中的对应性恰当的例子——这种例子,以两到三个为妥,既紧密支撑上位的基本观点,又相互贯通且具一定的饱满度。这就是美国学术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对考生写作似乎失之于“偏颇”“片面”的特殊要求。

二、Essay的文体特色

作为一种学术评论体的Essay,其文体结构一般要求三个部分:首先是总起段,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这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和灵魂所在;中间是主体部分,包含若干自然段,这是对观点的论证过程,包括缜密的思想演绎、适当的事例或细节引入、有针对性的现象分析等;最后是结束段,以结论回应开头的观点并作升华或拓展。这个结构模型表明,Essay是以阐述观点为主、辅以事实材料的学术性、思想性评论体。它以作者基本观点统领全文,重在表达个人独特的思想倾向或价值评判,贯穿全文的主线就是缜密严谨的论证,因此,与中国语文高考或中考所习见的记叙文、说明文、写景文甚至议论文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文体性质决定了其可能具有的特征。

首先,作为阐发观点、评论为主的Essay文体,独立评论是贯穿它始终的灵魂,也是其语言表达的主要形态。而中国高考作文中常用的记叙文、说明文、写景文等文体,其语言表达方法常以复述、摹拟、套用为主,共同价值取向在于作者“再现”客观事物、情节或场景,客观性强,共性化色彩明显。另外,由于Essay的“任务”(Assignment)规定学生用推理或来自自己的阅读、学习、经历或观察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这样的要求决定了Essay从根本上来说是展示作者一己思想智慧的思辨性载体。而中国语文考试卷中所习用的记叙文、说明文、写景文,常常明确要求作者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外在事物,甚至规定好了“反映”事实与人物时那种特定文体的基本元素,致使学生不是自觉地从各自相对独特的立场和视角去观照外在事物,而这样求“似”求“真”的必然结果则是同质化程度很高,作者个人的思想个性或语用特色被共性表达的“潜规则”淹没了。与Essay相比,它难免异化为“实录式”“摄影式”“复制式”写作,作为个人主体的独一无二的价值特征势必弱化。换言之,Essay文体赋予考生思维主观性、个人性和多元性以明确的合理性,这构成了对考生写作最本质的内在规定性。

其次,思辨含量很高的Essay文体,甚至与同样偏重阐释的中国高考中的议论文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分度。由于前者被话题“提示”(Prompt)所决定,无法以公共的既成结论代替自己的个性表达;另被“任务”(Assignment)所要求必须以推理或自己阅读、学习、经历和观察的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故Essay不可能承载同质化、复制式的思想观念。而后者则不然,其写作受制于“硬性命题”和“软性命题”,考生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倾向常常被要求纳入“思想积极、情感高尚”的作文习惯性套路中,写作主体的个性特征(尤其是思想个性)往往湮没在高度同质化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模式中。这种思想和表达的“双重受制”,既来自学校教育文化的长期的潜移默化,也源于考前的教师指导和考题本身的“思想指南”。例如2001年的“诚信”作文,那段保留了“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六大背囊却唯独抛弃了“诚信”背囊的材料,曾经造就了多少“思想粘贴”的“好”作文——考生由此而被“逼”入了一个极其狭隘的思维空间。因此,比较而言,如果说Essay提供了一种放飞心智的开放的精神宇宙,那么,中国所习见的议论文实际上常常异化为“规范”思想乃至“被议被论”的应试文——本真意义上独立言说、缜密论证的议论文,早已不复存矣。

三、Essay最新真题译例及其简评

下面译介2011年—2012年3月Essay的最新完整真题(省略英语原文)。因篇幅所限,仅选择部分真题,以收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供中国语文教育界参阅和借鉴。每篇Essay包含命题人的“提示”(话题材料)和写作“任务”(命题和写作要求)两大部分。

1.提示: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应该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坚强,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这种途径启示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我们的错误,我们应该记住它们,无论这些错误曾经带给我们多么巨大的伤痛,置于我们多么窘迫的境地。然而,因为一些过往的错误而使自己顾虑重重将会一无所获,我们应该尽快地将它们遗忘。

任务:尽可能快地忘记曾犯的错误是最佳策略吗?计划和撰写一篇能够表达你自己观点的文章。用推理和来自你阅读、学习、经历或观察的实例来支撑你的态度及观点。

2.提示:在一个自由的现代社会中,压力已经不像过去一样巨大了,在过去失败就意味着被监禁或者更为糟糕的境遇。然而,这种影响却是更加危险的,因为它难以预测。这一类压力包括像我们的邻居一样生活,像我们的社会团体一样思考,按照他人的意向来重塑我们自己。加入一个团体的呼吁是极具吸引力的,但是摧毁我们个性的不正是这种一致性吗?

任务:个体像集体中的其他人一样思考和生活是否始终是有害的?(要求同上)

3.提示:现代社会的人们将从日益丰富的有效选择中获益,这个观点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举个例子,如果消费者可以选择几百种早餐麦片或者各种款式的手机,他们应该可以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一种商品。但是,有了这么多的选择,人们永远也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他们为每一个选择而苦恼。

任务:多重选择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多于少量选择吗?(要求同上)

4.提示:“传统”这个词看起来实在有些无辜,看到它我们就联想到我们的祖先所实行的节日习惯。但是,传统或者至少是它所蕴含的信条,是一个圈套。在不同程度上,从个体到民族,传统仅仅是一个借口,一个让我们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借口,即使这种做法事实上毫无意义甚至对他人是有伤害的。

任务:传统会阻碍人们按照新的或者更为明智的方式办事吗?(要求同上)

5.提示:“权威”无处不在——专家、行家,从作家到医生再到政治家,这些人似乎支配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往好处着想,这些权威使我们获得安全感,他们代替我们做决定、为我们寻找最佳利益。这大约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权威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任务:人们是否付诸了过多的信任于专家或权威的指引?(要求同上)

6.提示:那些抱怨进步和改变的人把自己置身于批判主义的行列。然而,在生活的提升和改良中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威胁,进步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缺点和劣势。有时候似乎我们花费了自己一半的时间致力于制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的所谓“提高”,但是原始状况中的一些品质常常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消失殆尽了。

任务:进步往往会包含一种重大的缺陷或问题吗?(要求同上)

7.提示:Margaret Mead说:“永远不要怀疑一个有思想的市民集体可以改变整个世界。事实上,这确实是发生过的事。然而,一小部分人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令人难以置信。就拿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来说,要想使它们往好的方向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组织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并且拥有充裕的资金。”

任务:一个由关心社会的个体组成的小集体能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吗?(要求同上)①

Essay题型与中国高考作文命题比较,有着明显区别。就观点而言,Essay偏重个人观点,中国高考作文则偏于社会道德评判;就思维形态而言,Es-say鼓励双向逆反思维和多元开放探索,促进思维形态立体化,而中国高考作文则限于单向和单元思维,致使思维形态陷于扁平化;就作文主题而言,Essay鼓励走向日常生活和私人空间,而中国高考作文则要求考生追随主流意识形态。

Essay是一种学术评论体,由主题、支撑事例或细节、结论三部分构成,用以砥砺缜密的逻辑理性。如上所述,SAT关于Essay的题型结构包括“提示”和“任务”两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提示”所提供的无论是现象、事实或思想观点,均是开放式材料,即内含着某些不确定性;而“任务”部分,鼓励表达自己观点,或推理或事例皆出于支撑观点之需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多元乃至无限延展的精神空间:学生可以自由放飞一己的思想翅膀,酣畅地享受思想表达的快乐,充分地获得“我思故我在”的成就感。这就实现了写作是思维的体操之意图,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强劲思辨力。

四、Essay考试:中国学生的表现

近年来,伴随SAT在全球的走热,中国学生的参考率直线飙升。2011年内地学生的参考成绩和基本表现已经由学术英语机构杜克国际教育统计并公开发表。杜克国际教育凭借自己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AT分析系统,历经一年的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后最终形成了《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杜克国际教育的《报告》对中国考生作文Essay的统计,值得我们语文教育界密切关注并深深忧虑。

就作文整体而言,缺乏新意和逻辑思辨力是中国学生的两大致命问题。首先,新意枯涩。杜克教育学术总监在阅读2000篇以上Essay的基础上,作了这样的描述:由于过多套用预制的“写作模板”和“万能例子”“名人名言”等等,导致中国学生的作文惊人相似。言其为典型的“泡沫写作”,并不过分。统计的结果表明,爱迪生、伽利略、乔布斯、比尔·盖茨这四位影响广泛的名人例子,中国学生套用率高达70%以上。这种不加深思、拈来就用的轻松“套用”,使我们不免联想起中国学生母语作文中对“写作模板”的全盘预制和娴熟因袭。在长期实施的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们已经养成了从思想到表达的轻车熟路的复制习惯,并日益泛滥成灾,窒息了青春心灵本应飙升的创造欲望。

其次,缺失逻辑思辨力。Essay 一般长度要求在400字左右,而中国学生的平均字数仅为120—180字,如此字数自然降低其得分。因为Essay注重逻辑思辨力,故篇幅短小反映了中国学生语用和思维双重意义上的贫乏,尤其暴露出其丰富、缜密和深刻的思想力之短缺;就论点和论据而言,中国学生最典型的问题是难于把握写作提示(Prompt)的观点,不能用明确有力的论点作全文坚实的核心支撑;甚至出现普遍的“跑题”现象。这里除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和英语表达的阻隔,主要源于考生们逻辑推断能力的深度缺乏。以一道SAT真题的写作提示为例:“学校是否需要教授学生伦理与道德。”多数中国学生支持该论点,即学校应该教授学生伦理知识;然而在构架论据时,他们却将该论点等同于“伦理是否值得学习”。再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中支持下述观点:“成功需要通过个人努力,而并非一两次的侥幸就能达到。”但是他给出的例子却是一个人坚持买彩票直到中了大奖。这个例子从表面现象上看的确说明此人非常执著,但仔细推敲一番,就会发现其实更大程度上它更适合作反面的论据。诸如此类内在逻辑关系的散乱甚至缺失,又恰恰是中国学生在Essay写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上文所述,Essay文体不同于中国作文考试中常见的所谓记叙文、说明文、写景文之类,后者均是偏重“客观再现”的文体,无需生命思维能量的充分释放。Essay甚至也不同于中国高考中的论说文,后者虽有观点,却忽视独立见解、缜密论证和充分理据,忽视作为逻辑论证的严谨过程和环节链接。而Essay作为纯粹的学术文体,高度注重对学生自主、开放和逻辑思辨力的考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学生的考分之低不难推知。Essay成绩的欠佳,真正使中国学生思想力和表达力的深层次危机浮出水面。

无论是美国高考作文Essay题型的本身,还是中国学生在Essay参考写作中的遗憾表现,都是值得中国语文教育界深长思考的。中国现代思想先驱梁启超先生基于中西方教育之比较而作出了十分清醒的判断:“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中国之教人,偏于记性者也。”②这在上述高考写作命题的比较研究中也获得鲜明的反映。梁先生的批判性省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古代包括蒙学在内的教育传统中为何难以产生心智发达、思维缜密、擅长构建体大虑周的逻辑体系的语用大师:“能说一经”的儒生何其多,“博览古今”的通人亦不乏,而“著书表文,论说古今”的鸿儒则“万不耐一”③。处在由机械单一的传统“命题时代”向开放多元的“后命题”转型时期,如何汲取美国高考SAT的学术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度开拓广大考生的思维空间,特别是给来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经历和不同审美积淀的考生提供畅所欲言、自由评说、破除窠臼的开放语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引爆”青春生命的思维能量——这就是Essay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注释:

①杜克国际教育《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杜克官网:www.sat2400.com.cn。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吴松等编校《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③《超奇篇》,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4月。

标签:;  ;  ;  

评美国高考作文与中国学生的参考成绩_高考语文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