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刘显红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刘显红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101

摘要:现阶段市政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施工企业为顺应市场,其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还是存在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出行的利益。因此,只有建设出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路面工程是市政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保证市政沥青路面工程质量,以及合理运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现阶段市政工程建设中,参与建设的单位必需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池大道(龙一路-城南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及污水改造工程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池片区,龙池片区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南部,东接厦门海沧,西连台商投资区中心区。本工程现状西起龙一路,终于城南路,沿线与龙二路、鸿渐路、琦巷路、金山路、保生路相交,道路全长约3.581km,道路红线宽度全线均为32m,现状道路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50km/h。

2、沥青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

2.1 路面裂缝路面

裂缝是较为常见的路面问题,根据裂缝原因不同,可将沥青路面的裂缝分成疲劳、反射裂缝两种类型。疲劳裂缝是因温度或荷载的作用使其应力、应变产生交叠变化;反射裂缝是因半刚性的基层突然开裂所引起的。同时,若路基的承载力不满足标准,也会使沥青路面发生开裂,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及其呈现效果。

2.2 路面的水损坏

沥青路面经常会有水损坏的问题,其形式较多,诸如脱皮与坑槽等较为常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沥青层的内部有水分渗入,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会形成一种泵吸现象,使得水分对沥青层进行长期地冲刷,导致最终路面病害的发生。对于这种水损坏的防治,应对混合料在水稳定方面的特性进行提升,并对路面的空隙率进行合理控制。

2.3 车辙问题

车辙病害在沥青路面中也较为常见,其主要是因为行车时车辆荷载对路面进行反复地作用,进而使路面产生了竖向的永久变形,该形变经长期积累导致了最终车辙病害的形成。该路面车辙的形成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诸如结构型与失稳型都十分常见。若想防止该病害出现,必须在施工时提升路面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密实度。

2.4 沉陷问题

路基沉陷导致路基面的结构遭到破坏是形成沥青路面发生沉陷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避免后期使用时发生沉陷问题,施工时需要强化对路基等各种下承层的质量检验,确保路基的承载力可以符合要求。

3、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在路面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原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工作,特别是沥青、砂、石、矿粉等主材,要高度注重原材料本身的材质问题,加强其源头的质量检测;对于矿质集料我国规范将其分为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并分别制定标准,应根据实体工程项目的情况明确集料技术要求

2)原材料厂商选择重在考虑材料质量和材料成本两个角度,一般应选择正规生产规模大的沥青或石料供应商。

3)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时,施工方应有专职的质量检测员进行验收检测,把控好入场检测关,砂、石等地材进入施工现场时同样要注重全过程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次类材料混入料场。

4)对于沥青等主材应根据试验检测评定规范,按标准抽样频率进行抽样检测,只有通过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用于工地施工。

3.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热拌沥青混合料由有资质的沥青混合料集中搅拌站供应,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现场。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和拌制,搅拌机均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的装置,生产过程根据材料含水量变化调整矿料上料比例、上料速度、确保矿料加热温度,满足拌和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拌和以后的混合料须均匀,集料所有的颗粒都涂上结合料,不得带有花白斑点、离析和结块现象,否则不得用于本工程。

沥青混合料拌和以后,不能存储时间太长,因为储存时间太长将使混合料表面结成一层硬壳。贮存时间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得超过24h,SMA混合料应当日使用。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温度,并附带载有出厂时间的运料单,不合格品不得出厂。

3.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与摊铺机匹配的自卸汽车运输,运料车的车厢要涂刷油水混合液,并对车厢进行清洁,保证车厢内无杂物。

运料车装料时,应分三次装料,第一次装车厢前部,第二次装车厢后部,第三次装车厢中部,以防止粗细集料离析。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时间应控制在规定时间以内,沥青运输时用蓬布搭盖,以防运输途中沥青散热太快,并防雨水、防污染。

运送到现场的混合料,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内容为混合料是否均匀,色泽是否一致;并逐车测量混合料的温度,做好记录,不合格品应废弃。

3.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厚度和平整度控制是施工控制重点,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时,必须进行施工放样。施工放样主要包括平面控制和标高测定两项基本内容。标高测定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原设计高程和下承层表面高程相差的准确数值,便于后续挂线纠偏时能够达到保证施工的厚度或设计值,依据标高值设置标准桩,以达到控制标高和摊铺厚度。平面控制就是要放出摊铺的平面轮廓线或设置导向线。

摊铺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摊平,摊铺机必须连续作业,以均匀的速度行驶,不能够随意的更换摊铺速度或者在摊铺时中途停顿,摊铺的速度最好控制在2~6m/min。进行铺筑作业时,必须保证摊铺机螺旋送料器不停顿的进行作业,摊铺机两侧必须保持有送料高度2/3的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应不定时检测虚铺厚度。未压实混合料的表面结构无论是纵向横向都应均匀、密实、平整,无撕裂、小波浪、局部粗糙、拉沟等现象。否则,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5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碾压工序是紧跟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序之后的,即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立刻对其进行碾压。一般情况下,碾压工序中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以及碾压技术都会影响沥青道路的实际平整度,所以,在实际的碾压工序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碾压质量,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基本施工原则。此外,施工人员在使用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和复压时也应注意控制路面的具体碾压温度,最后,以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碾压,此时,胶轮压路机的行进碾压速度应缓和、匀速。

3.6 接缝处理

1)纵向接缝

纵向接缝采用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的标高。纵向接缝设置在通行车辆轮辙之外,与横坡垂坡线的重合在15cm以内,与下卧层接缝的错位至少在15cm。混合料摊铺的后面立即用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密实。

2)横向接缝

由于工作中断,摊铺混合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者在第二天恢复工作时,做成一道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在上下层间、相邻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m,且下面层施工缝须避开基层施工缝,以防产生反射裂缝。横缝应用切缝机切成垂直上下层面的平接缝,暴露摊铺层的全厚,铺筑接头时,接缝上刷一层热沥青后紧贴加铺混合料,或先在压实段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接缝处预热软化。

结束语

规范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可以有效防范各种由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应当不断创新,并加强有效的质量管理,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樊昊.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浅析[J].山西建筑,2017,43(29):193-194.

论文作者:刘显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刘显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