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电气伤害风险与控制论文_金寅德

电梯检验电气伤害风险与控制论文_金寅德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电梯检验不仅要对设备本身运行安全和乘客使用安全负责,也要对自身检验安全负责。通过对电梯电气伤害风险点的总结和风险控制,有意识的去规避检验中的电气伤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服务于检验事业。

关键词:电梯检验;电气伤害风险;控制

1电梯检验阶段的检查内容

(1)工程输入资料:电梯的生产单位要具备生产许可证书,出厂电梯要具备相关检查报告、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主要技术参数等,涉及的零件设备以机械传动装置、门箱、电气设备等为主。(2)机房的机器设备检验:具体包括检查机房通道及其通道门、机房内机械设备、照明设施、机械开关、电梯主机、制动装备等。(3)井道及其相关机械设施:通常是指牵引空间、井内安全门、导轨、轿厢周边空间、井道内开关等的检查。

2电梯存在的电气伤害风险点

电气伤害主要有触电、电弧烧伤、雷电和静电伤害等。电梯设备本身需要电力驱动运行,带电部件都是潜在的触电风险点,同时由于检验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复杂,有的老旧和改造电梯线路杂乱,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检验人员受到电气伤害。现笔者对检验人员可能受到的电气伤害风险点总结如下:(1)设备导线老化绝缘破损后导体裸露,意外接触裸露导体导致触电;(2)检验人员对电梯设备带电部位不清楚,直接接触发生触电;(3)检验人员违规操作使用仪器和工具或者仪器和工具本身存在缺陷,直接触电受到伤害。例如在检验现场验证检验条件时,用万用表测量电源输入电压波动是否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操作过程中手指接触到万用表的表笔裸露部分或者由于表笔绝缘部分损坏发生触电;(4)检验人员未遵守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接触带电部件发生触电。例如在验证断错相保护功能有效时,没有断开主开关,而直接去拆三相交流电源的导线,就很有可能触电;(5)电梯本身接地保护故障,漏电时保护装置未起作用,人接触带电设备发生触电;(6)水管道破裂漏水或者雨水流入机房、井道和底坑,使绝缘降低可能触电;(7)建筑工地等施工未完成的复杂检验现场,存在私自乱接电源现象,存在很多的临时性电气线路,容易漏电和短路。检验人员对现场不熟悉,可能直接触电;(8)在机房、井道等电气设备封闭空间内,如果存在可燃性气体,在有静电的情况下,静电极有可能将可燃性气体点燃,引发火灾,从而对人员造成伤害;(9)工作区域内无避雷措施或者避雷装置失效,极端情况下雷雨天遭受雷击;(10)带电进行一些短接操作时遭受电弧烧伤等。

在这些电气伤害中,触电是比较常见而且伤害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在电气伤害事故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我们重点了解触电及防范触电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检验侧重点和控制风险点,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触电事故。

3触电

触电是电击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触电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者线路的带电部位而遭受到电击,这种伤害是很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抖的极限电流,严重时导致心跳停止。间接触电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设备故障或者电气线路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导致其外露部分对地存在故障电压,人体接触其外露部分导致触电遭受电击。

4防范触电的技术手段

电梯上,直接触电的主要防护措施是采用防护壳罩,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3.1.2条规定:在机房和滑轮间内,必须采用防护罩壳以防止直接触电。所用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IP2X是防护等级的代号,根据GB4208-2008/IEC60529:2001《外壳防护等级》的规定要求,外壳防护等级为IP2X时,可以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也就是手指不能伸入。通过采用规定的防护罩壳将带电部分隐藏隔离,能够有效的避免人的误碰或者手指伸入导致的直接触电伤害。间接触电的防护主要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1)保护接地:也就是用足够容量的金属导线将电气设备的导体部分或者外壳与大地可靠连接,当人体触及带电的设备外壳时,人体相当于接地电阻的一条并联支路,因为人体电阻远大于接地电阻,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小,这样就避免了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

(2)保护接零:将正常情况下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零线进行良好的导体连接,当某一相绝缘损坏致使电源相线与设备外壳接触导致其带电时,因为外壳及导体部分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该相线与零线构成了一个回路。因为单相短路电流很大,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动作,切断故障电流,使带电设备与电源断开,从而避免了人接触带电设备受到电气伤害的事故发生。

5电梯的接地系统

GB7588-2003第13.1.5条规定: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1]。要实现零线和接地线始终分开,则必须同时设置工作零线(中性线)和保护零线(接地线)。简单了解接地系统的特点后我们应该知道,只有TN-S和TN-C-S系统符合规范中第13.1.5条的要求。实际上此条规定也间接要求了电梯只能使用TN-S和局部TNC-S接地系统,因为只有TN-S和局部的TN-C-S接地系统才能满足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的要求。

6检验中电气伤害具体防范措施

对接地的确认可以有效的避免触电事故,同样对于本文第1节中其他电气伤害风险源中的问题也应有针对性的防范与风险控制,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现场注意观察导线是否有老化绝缘破损现象,在检验现场做到不乱触乱碰;(2)有针对性地总结电梯的所有带电部位,避免检验工作中直接触碰;(3)按照规章规程使用检验仪器和工具,在使用前检查确认仪器和工具通过校验并且在有效期内,没有损坏并且功能正常;(4)以检规为准则,按照检规规定方法进行检验,同时检验人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违规和危险操作,避免受到伤害;(5)重视TSGT7001-2009第2.10项接地检验项目,必要时按照上一节所述方法进行测量验证,确认接地良好;(6)水管道破裂或者雨水进入底坑、机房时,如继续检验可能存在危险,可以向受检验单位书面说明原因,中止检验;(7)对于建筑工地等复杂环境,可以要求熟悉现场的人员陪同;(8)TSGT7001-2009第十五条对电梯整机进行检验时,检验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三)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3];如检验环境中有易燃性气体,则不符合检验条件,应当向受检验单位书面说明原因,中止检验;(9)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有遭受雷击风险的机房等高处进行检验工作;(10)进行短接操作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结束语

在日常检验过程中,剪切、挤压、坠落、撞击、被困等风险都是检验人员的重点防范事故类型。而电梯对人的电气伤害风险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掉,这种风险不仅是对检验人员自身安全工作的威胁,对于乘客和维保人员也存有安全隐患,电气伤害尤其是触电事故极易对人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危险性,所以作为检验人员,日常检验工作中应该重视电梯的电气伤害风险。

参考文献

[1]滕明明,董乐乐.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8(10):91-92.

[2]左一凡,宋帆.电梯检验中常见危险源分析及安全防护[J].南方农机,2018,49(08):216.

[3]张廷杰,于洲,邬甦,纪刚,郭书奎.浅谈曳引电梯检验与维修保养中的安全隐患[J].西部特种设备,2018(02):70-72+62.

[4]刘铭祥.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8,16(10):103+105.

论文作者:金寅德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电梯检验电气伤害风险与控制论文_金寅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