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叶利未, 辜娜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深静脉置管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固定方法,研究组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情况。结果:研究组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平均置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敷料更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护理中采取改良固定方法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和平均置管时间,还能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固定方法;深静脉导管;护理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危重患者多采用深静脉置管进行输液、营养支持和抢救,深静脉置管可以长时间保留,还能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减少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管的损害[1]。由于常规固定方法对导管远端无法加强固定,且极易因患者出汗或擦浴等因素导致3M敷贴潮湿,增加了临床感染和导管脱出的风险[2]。本研究分析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深静脉置管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48±3.52)岁;研究组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49±3.51)岁。两组患者同意参与研究且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的无菌静脉导管及附件包进行置管操作,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为患者进行穿刺置管,并用医疗缝线把导管固定好,此外,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换药和维护导管,换药时均消毒穿刺部位,规范消毒操作。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固定,保证3M敷料的中点对准患者的穿刺点,按照无张力固定原则进行粘连,在贴膜的时候,要注意抚平整个薄膜,排除薄膜下的空气。最后将3M胶布置于3M敷料的边缘和外露的导管位置,并加压固定。

1.2.2研究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首先,贯彻无张力固定原则,应用粘贴管道塑型法,3M敷料的中点对准患者的穿刺点后无张力垂放,并顺着周径在导管的上方进行对贴塑型,边撕掉薄膜的边框边按压,去除薄膜内空气,从而确保3M敷料固定牢固。再把规格为5*10cm左右的3M胶布剪切成丁字形,横剪成2个4cm,纵剪成3个2cm分胶布。再用高举平台法,胶布和导管保持垂直横向进行放置,再将剪开的一部分胶布中线对准深静脉导管,粘贴在敷料和外露的导管处,在导管上顺着周径再对贴0.5厘米进行塑型,再将两端在皮肤上进行蝶形固定,抚平胶布后,确保导管悬空在皮肤上,避免和皮肤进行直接接触。最后再把剪开的其他两部分胶布把导管的主、侧两导管尾端利用翼型在其左右两边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

(2)比较两组平均置管和敷料更换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对比(例,%)

研究组的平均置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敷料更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平均置管和敷料更换时间对比(x±s)

3讨论

深静脉置管是临床常见且操作技术难度高的输液技术,常见于需要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心脏需要临时起搏、化疗、肠外营养支持和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等情况,对危重患者急救起着重要的作用[3]。因为深静脉导管要长时间留置,留置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换药,消毒液极易引起化学刺激,清洗擦拭时也会引起物理刺激,还有部分的患者皮肤对敷贴粘胶出现过敏症状[4]。因此,深静脉置管患者一旦出现上述问题,极易引起穿刺部位不适合瘙痒,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和睡眠,还会影响治疗进展,甚至还会给导管的固定造成影响,甚至会增加感染的风险[5]。中心静脉置管换药首选敷料就是3M薄膜,不但透明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还透气不透水,比较容易黏贴,固定后不会给患者的活动造成太大影响,3M薄膜的操作比较简单,有效使用还能预防临床并发症和提高治疗的舒适度。临床上患者极易因为出汗、经常翻动等原因导致薄膜松脱或导管脱出等情况,极易因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而且不良反应还会增加更换贴膜的频率,导致无法有效预防并发症[6]。

本研究采用深静脉导管改良固定方法,无张力黏贴导管塑型法能够显著加强3M薄膜、深静脉导管和皮肤的密封性,彻底封闭穿刺的部位,避免敷料不服帖导致空气残留引发松动;采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能够使导管尾端结实的固定在胶布上,而胶布又紧紧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减少了深静脉导管因牵拉导致薄膜出现松脱和导管脱出,因为患者活动导致导管移动刺激患者的穿刺口渗血,因此高举平台法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穿刺口渗血的风险和减少再次固定的次数。深静脉导管改良固定法不但美观,还比较稳固,还能减少粘贴多条胶布的情况,也能延长患者更换敷料的时间,又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受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临床价值比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平均置管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敷料更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深静脉导管护理中采取改良固定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还可以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临床意外事件。

综上所述,深静脉导管护理中采取改良固定方法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薄膜或导管松脱发生率和平均置管时间,还能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宁,张加乐,江婷.ICU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2):167-171.

[2]王小凯,田志龙,贾高磊.经胫前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03):260-261.

[3]宋娟,邓末宏.口内入路行颌下腺导管深部结石取出术[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7):771-773.

[4]施娅雪,葛玮婧,陆峰.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后中心静脉狭窄病变继续进展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8,34(12):933-935.

[5]张兴,李淑娟,巴宏军.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3):238-242.

[6]童春,魏媛,张爱青.产前诊断胎儿静脉导管闭锁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10):917-918.

论文作者:叶利未, 辜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叶利未, 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