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光教学设计_全反射论文

“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反射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标通过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过程和情感教学的三维目标。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感性材料,而物理实验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并且让学生在协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完成进行提出问题、实验疑惑、协作解决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构建知识意义的同时,获得物理研究过程的理解和学习情感的体验,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光的全反射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培养学生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学习能力,掌握实验技能。

(2)让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愉快协作、共享资源、专注和细致的优秀素质。

(3)了解全反射现象,理解全反射规律,掌握解决折射问题及全反射问题的思路方法,能灵活解决光路的问题。

(4)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上课教具

1.烧杯、螺帽

2.全反射现象仪(带光源的一个水槽)、激光笔

3.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一面贴有机板的水槽电池组、小电珠)

4.光导纤维应用演示器

5.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第一组:装有半瓶水的透明可乐瓶、有标记的纸

第二组:水槽、涂有炭的金属小球

第三组:水槽、玻璃试管

第四组:全反射棱镜、激光笔

第五组:弯曲的有机玻璃棒、激光笔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演示1 将一个带锈的螺帽放到平底烧杯的底部中央,往烧杯中加水,发现当水加到一定程度看不到螺帽了。

师:螺帽为何“不见”了(提示:人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眼睛)

生:可能螺帽发出的光线没有从水中折射出来,而是在水中全部折回了。

生:可能螺帽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折射出来且向上,没有进入眼睛。

师:带着猜想,用实验解惑。

(二)实验解惑

实验1 让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作出法线,一面逆时针旋转激光笔,直到入射角达到90°,一面引导学生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是否出现光线全部折回的现象。

实验2 让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作出法线,一面逆时针旋转光源,直到入射角达到90°,一面引导学生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是否出现光线全部折回的现象。

师: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光学现象是什么?

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出现光线全部折回的现象。

光从空气射向水,无论入射角多大,不会出现光线全部折回的现象。

师:光线全部折回的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水这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并查看课本中“几种介质的折射率”。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师:怎样比较空气、水、玻璃的疏密

生:光疏和光密是相对的,根据折射率的大小比较可知:水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而相对于玻璃又属于光疏介质。

师: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根据实验可知:

①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某一角度。

师:将折射角等于90°时对应的入射角C叫做临界角。

多媒体显示 如果已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光从该种介质射向真空界面时的临界角C。

生:根据折射定律:当折射角为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C是临界角,即

(三)现象解释

师:根据新知识解释螺帽不见的现象

生:如图1所示,螺帽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向界面,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没有光线射出界面。另一束光线射到另一界面,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有折射光线射出,但折射光线斜向上。而同学们的眼睛位置低于水平面没有光线进入眼睛,于是就看不到螺帽。根据分析,如果我们从上往下看则可以看见螺帽。

图1

(四)巩固拓展

多媒体显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当在水面下深处放一个点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

(1)其中射向水面的那部分光线,能照亮水面的几何形状是什么?

(2)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通过作图分析求出圆形亮斑半径R?当此圆形区域的直径变大时,则判断光源正在上浮还是正在下沉?

生:(1)圆形

图2

(2)如图2所示,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对应宽度即为圆形光斑的直径。可得:

由以上可得:D=6m,且深度增大圆直径增大,于是判断光源正在下沉。

师:实验中由于眼睛的特点我们观察不到这种现象,但如果在水面铺上一层薄纸或一块可透光的有机板,让光源射到对应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我们就可以看到圆斑。

生:用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验证分析正确。

(五)全反射实验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结论,推出全反射的应用)

方案一 如图3所示,在瓶下压一张有字的纸,从瓶侧面较瓶内水平面稍低处斜向上看水面。

现象:原来清澈透明的水面好像镀银的镜面,可看到水面所映现的是另一侧面纸上的字。

分析:另一侧纸上字所发出的光线在水面与空气交界处发生了全反射。

拓展:潜水员在水中抬头看到的是水底的景象。

图3

图4

方案二 如图4所示用激光笔垂直照射全反射棱镜的直角边。

现象:光像转弯了一样,在纸屏上出现一个亮点。

解释:光在全反射棱镜的斜边上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拓展:自行车尾灯、汽车尾灯、望远镜等原理。

方案三 涂有炭的金属小球浸入水中,水平观察小球。

现象:看到的被烟熏黑的金属小球是一个光亮的小球。

分析:金属球被熏黑是因为金属球上附着了一层黑色油烟。黑色的金属球改变颜色的原因是:水对油烟是不浸润的,当金属球放水中时,在金属球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图5),当光从水(光密介质)进入空气层(光疏介质)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这样金属球就呈现出明亮的与照射光颜色相同的颜色。

拓展:光在空气中有诸多全反射现象,如:蒙气差现象、海市蜃楼现象。

图5

图6

方案四 如图6所示,水槽装满水,斜插入空试管,在正上方观察试管;往试管里加些水,仍在正上方观察试管。

现象:空试管像镀了层银似的特别明亮,装水的部分试管无此现象

分析:空试管在水中形成一个大空气泡,光射到试管壁上发生全反射现象,这样试管壁就呈现出明亮的与照射光颜色相同的颜色,像镀了银似的。

拓展:瓶壁上的小水珠看上去特别明亮。

方案五 如图7所示,激光笔照射有机玻璃棒的一端,观察另一端。

图7

现象:光象弯曲了一样,沿弯曲的有机玻璃棒传播,在棒另一端出现了亮点。

分析:当光在有机玻璃棒内传播时,从有机玻璃棒射向空气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现象,于是在有机玻璃棒内多次全反射后从另端射出。

拓展:光导纤维的原理及应用。

四、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 “海市蜃楼”自然奇观。

演示2 光导纤维应用演示器演示光导纤维发光、传声音和传图象的现象。

五、课后练习

1.理论分析“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

2.上网阅读了解:光导纤维材料和技术指标以及我国光导纤维的发展。

标签:;  ;  

全反射光教学设计_全反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