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论文_吕瑞宁

唐山海港鑫珏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唐山海港 063611

摘要:随着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其中,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具体勘察过程中一定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为水利工程选址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数据,这也是不断提高水利工程选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主要途径。此外,还应该做好降水处理工作,从而更好地避免工程施工过程受到地下水不良影响。本文就影响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因素,勘察要点以及降水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降水处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极为迅速,施工期间面对不同地质条件为保障工程本身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其做好全方位的地质勘察工作,以此使其后续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安全能够得以体现。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由于各方因素影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所遇到问题也相对较多,导致最终地质勘察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对应建筑工程整体建设品质。

1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勘察指标也体现出了多样性,这就需要充分结合多个专业技术,对勘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勘察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与此同时,勘察数据计算工作量也非常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工程最终建设质量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1.2施工问题较多

1.2.1进行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期间,施工问题也是其所面临主要问题。比如在对部分区域为粉土、砂层、卯石层进行钻进时,一旦未能采用较为优质的泥浆护壁,极易导致整个泥浆浓度很难控制,继而使得整个过程中出现塌孔甚至埋钻现象严重,导致地层漏记以及部分原位测试无法正开展进行,所取试样也无法第一时间贴标签,也未能第一时间进行送检试验,造成土样出现失水现象,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液性指数、压缩系数等指标完全无法体现真实性。与此同时勘察施工期间往往存在动探试验时没能第一时间进行清除孔底残土便开始进行对应试验,同时在静探试验时存在对贯入速率控制缺乏标准设定,导致相应试验数据准确性无法体现。

1.2.2在勘察场地地层中针对潜水含水层以及承压含水层没能进行分层测水位设置,甚至直接忽略承压水头检测,使得整个勘察报告不能明确反映出地下水性质,造成整个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受损。造成这种情况出现原因与勘察单位施工人员自身综合专业素质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其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自身技术水平无法达到工程勘察工作要求,导致整个现场作业不规范行为较多,而少数技术人员对操作规范标准以及强制性条文的习惯性忽视,都使得整个地质勘察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2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2.1加强相关勘察人员综合专业能力

加强相关勘察人员综合专业能力,相关企业应周期性的开展培训计划,针对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先进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其完全适应工程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做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施,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及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规范当前工程地质勘察市场,使相应水利工程勘察工作质量能够完全达到预期。

2.2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水平

考虑到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中,要注意对于勘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水文地质勘察对于勘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较高的技术投入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问题对于工程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强化对于容水性、透水性、持水性的技术勘察。同时,也需要充分考量岩土状态,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通常来说,水文地质的采样检测,应当分别从枯水期及丰水期两个阶段入手,对地下水质、地下水成分等因素加以分析,包括地下水的总硬度、镁离子、钙离子、pH值与碳酸根离子等,明确地下水的具体问题,并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应对其问题,避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减少地下水的危害。另外,还需对地下水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压力及腐蚀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处理措施。

2.3地质构造勘探

只有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顺利推进,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在对水利工程坝址进行选择的时候,周围地质构造对大坝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水利工程最终建设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地质构造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大坝建设区域必须有效避开地震活动范围。首先,地质勘查人员应该对区域构造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与整理,结合勘探结果对断裂带可能存在的区域进行提前预测。坝址位置应该尽可能避开断裂带,否则会严重影响大坝建设质量,甚至会引发大坝垮塌现象的发生,给当地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总之,在对坝址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避开断裂带区域,坝基应该选择岩体较为完整的区域。

3降水处理措施

3.1井排降水技术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宽度小于150m的基坑,且基质土壤的渗透系数在1.0×10-4~1.0×10-3cm/s的基坑降水处理中,其主要优点为:降水效果明显、井距可实时调整、可实现集中排水、工序简单、施工便捷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地质结构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和明排水措施结合使用。本工程基坑地下水位埋深为3.5m,渗透系数为1.5×10-4cm/s,而且距离水源较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井的深度和井的间距布置要通过水力学进行计算,以确保降水的效果。

3.2集水井明排法

集水井明排法的应用,是当存在较高地下水位的时候,通过设置排水管道进行排水。但不同于其他排水法,集水井明排法的应用,需要首先进行集水,通过集水来使地下水汇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与排水量,具备较好的排水效果。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明沟排水法,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且应用范围广泛。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首先做好明沟管理与清理工作。暗沟排水也是一种集水井明排法,可以减少消耗在管理与清理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但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与施工成本,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地下水的排水的实际需求来合理选择。本文所提出的拟建水利工程施工地块中,对于基坑积水可以采用明沟排水的方式进行。

图1集水井明排法

3.3挖垄沟降水法

该方法适用于降雨量大、地下埋深较深的水利工程基坑降水处理中,具有施工便捷、费用低、对基坑大小和水文地质条件要求较低、工序可随时调整的优点。应用此种该方法,可以把地下水和地表积水合二为一,从而实现共同降水的目的。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天然建筑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水利工程往往处于偏远山区,很多施工材料难以顺利运输到施工现场,因此,需要充分应用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施工区域位于太行山区,附近有众多的砂石料开采加工厂,砂石料储量丰富,质量优良,均能满足工程需要,并且到施工现场运距在20km以内,按业主要求,将砂砾料作为主要施工材料。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想要不断提高工程最终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特别是对施工区域岩土体、地质构造以及土质稳定性的详细勘察和充分了解,从而保证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恰当的降水处理技术,为水利工程最终建设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雨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J].河南建材,2017(06):110-111.

[2]卓灵.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四川水泥,2017(12):165.

论文作者:吕瑞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  ;  ;  ;  ;  ;  ;  ;  

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和降水处理措施论文_吕瑞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