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 要】目的 比较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患者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随机选自2018年1月—2019年4月入院治疗并确诊为胫腓骨骨折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研究组患者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29例患者中治疗优良率为86.21%;对照组中治疗优良率为65.5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5,P<0.05);研究组2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29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6,P<0.05)。结论 利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ofibular fracture.Methods 58 patients with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April 2019.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 fixa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reatment was 86.21% in the study group,65.52%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10.735,P <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6.90% in the study group,and 13.7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2=7.266,P < 0.05).Conclus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has good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low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treatment effect
胫腓骨是胫骨与腓骨的统称,由于两骨骼的生理位置接近,通常并发骨折因此称为胫腓骨骨折[1]。胫腓骨在人体骨骼结构中的位置决定其发挥着支撑身体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其生理结构的重要性导致胫腓骨骨折成为临床常见的骨折形式。由于胫腓骨生理解剖学结构的特异性,其骨折后周围软组织由于骨折处血液流通缓慢导致愈合困难,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疾病的加重,严重的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2]。目前临床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段主要有外固定架方法、加压钢板内固定法以及髓内钉内固定法,但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该文中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入院治疗的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差异,寻找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良好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随机选取入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3~56岁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7.88±3.65)岁;研究组2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74±3.32)岁;患者对于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特点选择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于骨折处小腿前外侧做一长度约10~14 cm的弧形切口,分离胫骨前肌肉,使得骨折处充分暴露,对患处形成的血块及时清理,清理时应当注意降低对患者骨膜的剥离。将骨折处骨骼进行复位,复位时需将旋转骨折及时矫正位置,复位完成后在骨折外侧加钢板用3~4个螺钉在骨折线两侧行固定操作。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药物治疗。患者体位选择仰卧位,麻醉完成后将患者膝关节弯曲。在髌骨与胫骨关节中间做一约5 cm长的切口,将皮下的肌肉组织以及髌韧带逐层分离,暴露出骨折部位。根据患者骨折程度与类型选择合适的交锁髓内钉,在打入器的辅助下先固定近端骨折,将髓内钉打入近端髓腔中;随后对骨折部位行常规复位,复位完成后固定远端髓内钉。固定完成后对操作区清洗消毒,缝合各层组织;手术完成后应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术后3个月左右,可以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肌肉功能性锻炼,加速疾病的好转。
1.3 评价指标
根据Johner-Wruhs 评价法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价标准包括优、良、可、差4个程度。若患者治疗后骨愈合良好,关节活动灵活,可正常活动,未见成角畸形,患者无明显痛感定义为优;若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能力可达正常情况的75%,可正常行走,成角畸形程度<5°,患者无痛感定义为良;若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能力可达正常情况的50%,行走时有轻微跛态,成角畸形程度<5°,有轻微痛感但为出现感染定义为可;若患者骨折愈合出现延迟或者不愈合,关节活动能力达不到正常情况的50%,行走时有明显痛感有跛态,成角畸形程度大于20°,有痛感并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定义为差。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Johner-Wruhs 评价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研究组29例患者中治疗优良的患者共25例,所占比例为86.21%;而对照组中治疗优良患者共19例,占比65.5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2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骨畸形愈合,未见感染与骨不連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29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骨畸形愈合;1例感染;2例骨不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长管骨骨折,由于胫腓骨特殊的生理位置决定其承受人体约85%的重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因受到外力撞击或者其他危害后出现骨折现象。患者骨折后由于患处血流较慢,最终导致软组织愈合缓慢。而治疗后患者也易出现如感染、内固定物断裂、骨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等并发症状,并发症的出现严重的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以及疾病预后,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段主要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形式,而内固定则包括交锁髓内钉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此前有部分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段患者的骨创伤愈合速度较快且不易出现并发症[5]。针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该研究进行如下讨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在临床上应用较多,该方法具有骨折处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容易的优点,但手术中形成的创口较大,出血量大,且手术中骨膜剥离的操作会导致创口周围软组织受到广泛的破坏,给患处血液循环带来压力[6];此外,由于骨折创口的存在会对外部的皮肤组织产生压迫,同时筋膜室的压迫感也随之增加,导致患者产生皮肤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7]。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段符合生物力学原则,是一种轴向弹性固定方式。该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有诸多优点,由于操作本身的特殊性,将患者胫腓骨骨折部位的远端与近端均进行固定,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防止患者骨折部位发生旋转,可加速骨折患处的愈合,防止出现缩短畸形的发生。此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形成的创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操作中不剥离骨膜,对周围软组织的损害较低,并发症较少,方便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在该文中,比较了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中治疗优良率为86.21%;而对照组中治疗优良率为65.5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发现,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梁九洲[8]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其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2%,而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实验组为6%,与该文的研究结果类似。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常伴随着一些营养血管的损伤,会导致患者患处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存在供血不足的症状,因此在固定治疗时需将保护患者患处营养血管功能纳入考虑范围,此外,在患者术后基本康复后应督促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保证患处的血液循环,防止骨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等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利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恒.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2):84-86.
[2] 柯顺忠,杨荣源,罗艺,等.交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1/3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1):65-67.
[3] 蒋守海,王春,夏建军,等.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66-567.
[4] 秦练,陈琦,周赤兵.带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5):50-51.
[5] 顾华,付建,宋小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3):359-360.
[6] 廖德发,陈民生.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2015(9):1339-1341.
[7] 王云清,王爱国,朱长喜,等.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难愈合的影响因素[J].创伤外科杂志,2015(4):365-366.
[8] 梁九洲.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47):9343-9346.
论文作者:宋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腓骨论文; 钢板论文; 率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