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春雨,

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春雨,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直观的数学模型,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数学建模角度入手,探讨了一些建模策略,期望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新时期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加入数学建模的教学实例,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允许学生通过逻辑方法,从数学字符、数字运算、字母等概念出发,合理地建立模型并理解模型所表达的数学含义,发现数学学习的本质。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数学课程都可以看作数学模型的教学实例。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配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过建模思想充分凸显数学的特征。

1数学建模及建模意识培养

什么是数学模型呢?一般地说,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模型自然是建立起来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与简化,也就是说,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如果能够对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抽象与简化,那就是在进行数学建模。很显然,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也因此,数学建模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价值在于:

其一,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数学学科。很多小学生都认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算”的学习,会算、算得对、算得快,是许多小学生,甚至是成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显然,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而数学建模自然蕴含的抽象与简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建模的意识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定位在数学本身。

其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数学思维。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如果学生有明确的数学建模意识,就意味着他们有综合运用不同数学方法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其三,可以培育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核心素养如何培育?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答案是:只有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才有培育的依靠。如果学生有了数学建模意识,那他们必然就具有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也就意味着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打开了大门。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正当其时。

2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渗透化归转化思想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化归转化思想方法是基于知识之间相互联系而产生的一种通过转化将未知问题变成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它一般遵循熟悉、简单、具体三原则,旨在将陌生、复杂、抽象问题熟悉、简单、具体化。而转化、化归的途径一般包括:常量与变量转化、一般与特殊转化、画辅助线、换元、配方等变形转化。这种思想方法对解决几何问题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可以在几何教学中渗透化归转化思想方法。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笔者将转化化归思想方法渗透到了具体的几何问题当中。如,面对“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种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组成,设中间最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这个矩形色块图的面积为多少?”这一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思路,而大部分学生都考虑几何面积求法;其次,引导学生顺着思路解决问题,结果学生陷入了求各个正方形边长的死胡同中,于是,产生了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就可以渗透转化、化归思想,指导学生将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求解。这就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相较一开始渗透转化化归思想方法,这时渗透恰到好处,学生可以加深对这种思想方法的理解,进而高效使用,提高几何问题解决能力。

2.2引入建模思想教学实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必须积极引入建模思想教学实例,在教学实例中引导学生将建模思想融入思维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学习方法。这样,建模思想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对于灵活多变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学学习体系,让他们有一个核心性的主线,也有一种系统化的建模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核心基础知识,使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具体和形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建模思想,并潜移默化地应用到各种数学例题的求解过程中。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很多需要结合图像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例题的本质。

2.3将数学问题转换为生活原型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从而爱学数学,并且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数学素养。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需要教师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再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讲授,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

2.4转变思路给拓展模型外延

数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虽然每道题都有固定的答案,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理念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却彰显得淋漓尽致.所以在数学建模教学手段引入后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还应当通过对学生数学思路的转变来完成数学直观性、感知性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原本简单、单一的数学模型展开不断提升与扩充。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站在“鸡”“兔”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但这种情况下所建立起的数学建模仅仅能够对一个范围内的题目进行解答,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继续拓展思考范围、分析当前情境数据变化等角度来实现小学数学能力的本质提升。在此基础上“鸡兔同笼”问题还可以衍生为“9张桌子26人,请问目前正在进行的乒乓球双打、单打各有几张桌子?”等问题,相信在这些拓展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学会数学建模的变形和拓展,同时也能够掌握一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思路,为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多可能。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这门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很多时候教师是通过不断建立和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建模思想,发挥数学课堂教学优势,在教材中挖掘建模思想,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引入各种各样的建模思想教学实例,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当学生学会自主应对数学问题,找到解答的关键突破口时,就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引导,逐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建忠.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36):176-177.

[2]傅俊星.关于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17,(10):110-111.

[3]朱丽红.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9).

论文作者:常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试论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常春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