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网建设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科技水平、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很高要求,对驾驭大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重大挑战。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飞速迈进,设备类型日趋多元化,生产作业现场成倍数增长,地市公司生产压力逐渐凸显。以变电运维专业的设备运行巡视工作为例,按照时间要求开展的周期性巡视模式,无弹性,无论设备健康水平是否满足运行需要,值班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巡视,存在重复性工作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探索提高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字】变电运维 人力 缺陷 巡视
一、改善值班模式、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人力资源集约化
1.调整“常白班”工作模式
新的工作模式调整后,既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各种制度的传达,又能够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运维正常班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班组所辖变电站的所有工作由当值的3-6人全权负责,而造成的工作质量不高,以及交接班遗漏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2.整合班组有效人力资源
运维班组集中办公、力量整合,彻底改善变电运维班组分散造成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使运维专业核心工作在班组内部相对实现专业化,容易实现集中培训,使专业技能及设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人力资源的集约化为缺陷管理、状态巡视、大型现场作业的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提供了人才供应和管理保证。
二、关注设备状态、实施“116”方案,突出缺陷管理系统化
为不断提高设备缺陷管理水平,加强设备缺陷闭环管理,保障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并实施“116”系统化解决方案,即追求“一个目标”(即实现年度设备缺陷零差错);构建一个“全闭环管理”(即变电缺陷360评价“全闭环”管理);应用六种策略(即优化缺陷管理流程、录制《变电设备标准化巡视视频教程》、编写《典型缺陷案例月刊》、完善《变电站常见异常及事故处理口袋书》、共享《设备缺陷指认和定位信息库》、应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将缺陷管理关口前移,大大提升了设备缺陷管理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
三、找准定位点、推行“963”,实现大型现场精细化
公司以精细化为出发点,优化完善大型现场“963”工作法,即“作业准备九提前”、“作业过程六到位”、“作业结束三回头”。“963”工作法能够贯穿于大型现场各个环节,使现场工作中各个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全面实现大型现场精细化管理。
四、降本增效、动态管理,创新状态巡视精准化
巡视工作是运维工作另一个最重要的工作项目,公司在原定期巡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动态状态巡视模式,弥补了周期巡视中的不足,动态调整的状态巡视管理模式减轻了巡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良好变电站“过”的巡视,增加了“关注”变电站的特殊巡视,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基础上,降本增效。
1.状态巡视基本原理
变电站状态巡视从管理目标、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共5个方面对开展变电站状态巡视进行了基本规定,为开展状态巡视提供了管理制度上的支持,同时也为设备运行管理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状态巡视实施细则提供了依据。
状态巡视的实施前提是明确运维管理部门、运维执行部门、班组巡视人员的职责,运维检修部是变电站状态巡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变电站状态巡视管理实施细则,批准变电站状态巡视周期,监督、考核变电运维运维室和运维班组的状态巡视工作。变电运维室负责审核运维班组提交的变电站状态巡视周期,并报送运维检修部,检查、督促运维班组状态巡视工作的执行。运维班组负责所辖变电站状态信息的收集与评价工作,提交评价报告,提出巡视周期建议,开展状态巡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状态巡视流程化
状态巡视流程主要有:设备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设备状态评价分析;巡视周期的确定;编制巡视计划;巡视的实施及数据上报;状态巡视周期的动态调整。严格按照三级审批流程进行(班长自评、运维室审核、公司批复)。
一是设备状态评价分析
变电站按照当年发生缺陷评分:基准分为100分,每发现一项一般缺陷扣1分、严重缺陷扣2分、危急缺陷扣4分。
良好状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评定为良好状态。
变电站内所有设备年度状态评价结果均为正常;年度发生缺陷评测分值在80分及以上;变电站内设备、生产设施不存在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变电站周边环境良好,无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因素。
一般状态:不属于良好状态的变电站,评定为一般状态。
关注状态: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立即转为关注状态。
变电站内有尚未消除的严重、危急缺陷;变电站当月发生缺陷总扣分值在10分及以上;变电站主变负载率连续三天达到80%及以上;变电站内设备、生产设施存在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变电站周边环境不满足公司变电站周边环境治理要求;变电站所处环境有雨、雪、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变电站处于保电时期。
二是差异化策略制定巡视周期
按照评价办法将变电站评为“良好、一般、关注”三种状态,并根据状态确定巡视周期。良好变电站巡视周期为35~110kV变电站14天一次,220kV变电站7天一次;一般变电站巡视周期为35~110kV变电站7天一次,220kV变电站4天一次;关注变电站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特巡。
全面巡视220kV变电站每月一次,110kV及以下变电站每两月一次,全面巡视可代替一次例行巡视。熄灯巡视220kV及以下变电站每月一次。
对于良好状态的变电站,如全部设备均为室内布置,并且在线监测信息齐全,例行巡视周期可再适当延长,但220kV变电站每半月不少于一次,110kV及以下变电站每月不少于一次。
三是编制状态巡视计划
依据状态巡视资料收集、设备状态评价、季节性特点、设备巡视周期,综合制订月度设备巡视计划。当气候剧烈变化、自然灾害、异常运行和对电网安全运行有特殊要求时,根据上级下发的保电、特巡任务,对月度状态巡视计划实施时间进行调整,但当月的状态巡视计划必须全部完成。
四是状态巡视周期的动态调整
根据设备缺陷的发生和消除及时进行二次状态评价,对满足“关注”状态的变电站及时增加特巡。状态巡视周期的调整是开展巡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不及时按照设备巡视及维护的最新状况进行周期调整,那就失去了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管控。此外,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对下月需要调整的变电站进行周期修订,以便下一轮巡视工作地开展。
五、提升固化、多效合一,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高效运转
1.建立制度标准,优化调整业务流程
建立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制订了《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绩效管理细则》:建立重业绩、强激励、比贡献的全员绩效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机制的持续改善。制定2014年360评价对标方案,全面提升巡视运维、现场工作、缺陷管理、教育培训、班组建设及标准化等事项关键指标,全面提升有机整合的实践和改善。
2.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现场问题,提高运维质量
从技术手段支撑管理创新项目,结合运维现场发现及反映的问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其中“变电站电动大门防小动物组合密封条”、“手车式验电辅助装置”两项技术成果在大型现场和状态巡视中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立培训平台和竞赛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公司遵循“双向融合,齐头并进”的原则,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通过运维人员在检修班组“插班”学习和检修人员在运维班组“驻点”培训的互动方式,以及实战演练、技术沙龙、网络课堂等多元化培训,促使相关人员快速成长为“一岗多能”、“运维双尖”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需要。
论文作者:毕明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变电站论文; 状态论文; 设备论文; 缺陷论文; 班组论文; 周期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