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文祥外交思想初探论文_陈瑶

晚清重臣文祥外交思想初探论文_陈瑶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文祥是晚清政局中一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晚清的政局不仅有重要影响,而且是当时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光绪皇帝皇帝评价他“……及办理中外交涉事务,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文祥的外交思想,主要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层面,但以及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东西。在万马齐喑的满清统治阶层中,文祥无疑是最有眼界、最有希望的统治阶级精英。

关键词:文祥;外交思想;晚清

文祥,字博川,号文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九月十七生于辽阳(今沈阳)。其父为辽阳州笔政,是一个专管税务兼理城守尉衙门词讼的低级官员。五岁始读《三字经》,七岁拜曾爽、赵尚桐等人为师,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刻苦学做八股文章。十七岁“见入伴者心羡极”,开始荫发科举成名思想,愈加发奋,“昼夜攻苦”,他的儒学根底逐渐夯实起来。依他后来撰写的文稿来看,他对儒家伦理的研究是极为精深的。二十三岁中举。二十八岁(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中进士,正式进入清政府内部任职,历任工部主事、工部员外郎、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时人誉之为当世之“全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文祥与奕訢及大学士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被任为总理衙门大臣,成为手握满清中央权柄、炙手可热的少数重臣之一。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清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文祥是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中地位仅次于奕䜣的实权人物。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光绪帝继位后,文祥晋武英殿大学士。文祥因长年患病,请求解职,朝廷挽留,命其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文祥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赐骑都尉世职,入祀京师贤良祠。又拨银三千两为其治丧,派贝勒载澄作为代表前往祭奠,谥号“文忠”,入祀贤良祠。文祥好书、画,篆、隶等古法,有《巴林纪程》、《蜀轺纪程》等存世。

文祥政治生涯最为辉煌的时候,正值满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关头。如何维持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实现清朝的中兴,就成为身居高位的文祥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命令文祥偕同奕诉出面议和、收拾残局。最终却只能步步退让、委曲求全、割地赔款,背上“卖国贼”的骂名。亲身经历屈辱的文祥痛感必须加强对夷情的了解,第一要办的便是立即筹办一个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以解燃眉之急。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一切对外事务。文祥作为创立者之一,他在总理衙门任职长达15年之久。在这15 年中,文祥一般作为奕诉的助手出现,给人们留下奕诉、文样、桂良三人在思想、方法、措施上总是协调一致的印象。“文祥自同治初年偕恭亲王同心辅政,总理各国事务,以一身负其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总理衙门办理各种对外交涉和通商事务时虽由奕䜣主持大局,但奕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文祥在办理具体洋务,文祥是总理衙门干实事的人,总理衙门的重担实际上是落在文祥一人身上。

当清王朝日趋衰落,列强虎视眈眈瓜分大清朝时,“夫敌国外患,无代无之,然未有如今日之局之奇、患之深、为我敌者之多且狡也。”文祥的内心极为痛苦,他希望清帝国可以像西方列强那样富强、殷实,能免受列强的欺辱。文祥想通过搞洋务以达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对文祥也极为倚重,许多重大外交事务皆交由其全权处理。文样在总理衙门任事最专,理所应当被视为清末出色而重要的外交家之一。

1.“师夷长技以制夷”

文祥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晚清时期,面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具有可行性的进步的应对策略。文祥认为“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一切奏牍之陈,类多敷衍讳饰。今日之敌,非得其所长,断难与抗,稍识时务者,亦讵勿知?”文祥希望学习西方技术,“驭外之端,为国家第一要务。现筹自强之计,为安危全局一大关键。”发展洋务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在其最后十多年中,文祥极力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对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祥还认为中国与外国人打交道中总是处于被动、吃亏的境地,主要原因是对夷情了解较少,更重要的是缺少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祥主张翻译机构翻译夷文、培养专门涉外的人才和翻译人才。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洋务派终于压倒顽固派,遂有1863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值得注意的是,文祥还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产生浓厚了的兴趣,希望可以从中探寻到某些部分得以运用。但由于现实情况、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他的思想未能付诸实践。

2.军事实力的重要性

文祥认为,晚清政府之所以面对西方列强毫无优势可言,最大的缺陷在于军事实力的不足。“和局之本在自强,自强之要在武备”要想在强敌环饲的情况下不被侵略必须自强。文祥建议清政府筹集专款用于购买西方先进火器、枪炮,选练一支运用西方先进火器的新型武装力量,用来对内镇压叛乱,对外与列强讨价还价。清政府采纳了该建议,建立起了满人自己的一支新型武装力量——神机营。1874年发生的日本侵台事件对文祥触动最大“明知彼之理屈,而苦于我之备虚”,文祥与奕䜣一起奏请清廷“练兵、简器、设丁、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富国强兵的建议,并向清廷疾呼改革弊政,建议朝廷要在用人、行事诸领域考虑民情,顺从民意,一致对外。文祥认为自强的内容主要在于建立一支现代军队,“今日而始言备,诚病其已迟;今日而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矣”特别重视海军的建设、制造现代舰船、购置最新式武器,以壮大自身军事实力。

3.塞防、海防并重

文祥在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及日本侵台事件后,深刻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大清国的主要威胁不仅在陆上。在日本侵台事件发生之后,文祥极力主张要加强海防建设,并恳请清廷:“敕下户部、内务府宽筹饷需,裁减浮用,停不急之工作,谋至急之海防,俾部臣、疆臣皆得专力图维。”但并不意味着文祥主张放弃“塞防”,俄国侵略新疆时他“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文祥的支持影响着清政府的决定,他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祥在面对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局面时,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具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思维。

4.忠君报国

文祥在外交事务上始终以“忠君报国”的思想为宗旨。他希望维持满清贵族的统治、维护大清帝国的尊严和主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文祥与英法联军议和时,“文祥出入敌营,不卑不亢,时则侃侃面谈,时则据理力争,时则反复申辩,另对方大伤脑筋,不敢小觑。后来,文祥主持总理衙门期间,对洋人也毫不客气,事事敢于抗争,令一些外国驻京大使很是苦恼。”《大清见闻录》评价文祥“文相国祥以忠忱挚悃诚实不欺”,英法侵略者也称赞“文相国必日忠鲠清廉,而微嫌其与彼为难,余皆以圆融识时务誉之”,文祥在统治者和侵略者看来都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家。由于文祥当时身处清廷的特定位置,是总理衙门事务实际的处理者,也由于在办理中外事务能够寸理必争,特别是在俄国侵略中国新疆时力主左宗棠兵出新疆,以及在天津教案和日本侵台事件中,更表现了他的忠君报国之心,他能够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独立的大局上,尽全力与西方列强周旋,尽量为中国争取权益,“忠勤”的文样理所应当被视为清末出色而重要的外交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文文忠公自订年谱[M].不详.

[2]文文忠公事略[M].不详.

[3]胡忠明.文祥略论[J].安徽史学,1998,(4):49.

[4]苑书义,潘振平.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4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论文作者:陈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晚清重臣文祥外交思想初探论文_陈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