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特定的一种活动,通过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构建自己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将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教育与社会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德育教育是课改以来一直强调的教育重点,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主要分析了微德育教育模式,希望能够对提升我国的德育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班本;微德育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91-01
德育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生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学生人生历程来看,德育教育不仅要贯穿学校生活的始终,而且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的延伸,即终身德育,实现德育的理想化,为了弥补德育教育生活的断档,必须要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对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以生活为依托,以班级为单位,以微时代为大背景,推动学生的微进步。
一、微德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微时代多指以信息数字技术为重要依托,使用数字影像,利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方式实现信息的高度传播,在微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客、微语录、微小说、微视频和微电影等进行价值观的传递,以微文化为标志的信息传递模式繁衍生息,对此,在教育领域也应当以微时代为发展背景,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微德育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微体验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种德育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内心体验的变化和要求,通过小道理来推动整个集体德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当前班级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和德育理念的引导,缺乏系统性的工作,导致整体的德育工作水平较低,同时在德育工作中,片面强调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发展,而且由于脱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发展需要,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塑造,导致青少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失范问题。
德育教育内容过于空洞,政治化严重,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味的说教和劝导忽视了道德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化和发展。
三、如何加强班本的微德育教育
在微德育教育过程中,只有从学生本身出发探索新思路,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气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展开微德育宣传
在每个班级都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认为的文明行为,让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地从这些小事做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来提高整体的文明素养,做文明人,讲文明话,办文明事,从个体的点滴做起提升整体的学习风气,同时,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小事,有时身边人的一个善意的举动或一句问候都能让人瞬间感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互帮互助的快乐,才能够体会到微力量的影响。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育基本以说教和灌输方法为主,学生的机械被动的接受很难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质水平,只有改变传统说教的方法,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体验被感知被尊重和被需要的道德需求感,才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班级也是一个环境,所以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必须以身边的道德环境为依托,德育教育应当以心理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也活动为载体,在班集体内部展开一些小活动,让学生具有明确的价值方向,德育教育就创设良好的情景创设条件,才能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感悟,唤起对生命的强烈热情,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他的成长需要,而且也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在班级内部设置专项活动
为德育教育的展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推荐,为了让学生培养生活角色意识,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生活当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自己的角色,如在班集体内部,可以展开一系列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值日班长、宿舍长、学习委员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使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断强化,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引导,最后外化为学生的自觉道德行为。
也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在家中的生活,第二天来学校中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会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家中,在学校和在社会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从而有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的判断,需要找出不足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这种集体成长的方式,通过自我约定和自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总之,班级是学生与社会沟通的第一个重要集体,为了让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一定要在班集体内部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风气,通过微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进行影响,学生的道德规范不是靠外部力量形成的,而是靠实践自动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实现社会化发展,一定要通过德育的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曾莉红.巧用德育资源提高德育水平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20):10-11.
[2]何明涛.开发班级德育微课程,创建“幸福教室”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8,7(04):52-53.
[3]徐剑军.以班级APP为平台显“互联网+”时代的德育魅力[J].教育现代化,2016,3(37):348-351.
[4]王小羊.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76-77.
论文作者:丁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班级论文; 自己的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