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论文_赵坤 李传勇 周井铎

针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论文_赵坤 李传勇 周井铎

天津市武清中医院神经外科 301700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针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性综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伤后行针药联合治疗, 观察与对比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胃肠道反应。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是(1685±150)kcal,对照组是(1439±172)kca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流、胃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药联合能够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痹,改善患者腹泻、腹胀、便秘等病症,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针刺;大黄粉;重型颅脑损伤;肠麻痹

重型颅脑损伤(SHI)可导致患者出现负氮平衡、高代谢,降低胃肠道功能,使患者胃肠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不利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1]。而且重度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发生胃肠功能性障碍,特别是肠麻痹,导致患者出现呕吐、腹胀不适以及肠麻痹等临床并发症,降低患者胃肠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后期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针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醉的临床效果,以下为具体报告: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实验以8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46岁,平均(40.7±11.4)岁。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伤后12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在超过12h的时间内是6-8分; 闭合性颅脑损伤,且经临床和CT证实;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依从性高。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者;合并腹部外伤患者;有消化道病史者;营养不良、妊娠、癌症者;有糖尿病、血液病等内分泌疾病者。以40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性综合治疗,其中主要包括止血、手术、降颅压、抗感染、制酸、神经细胞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表等,同时根据病患实际病情和意识状态选择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气管切开与否。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伤后24h内给予生大黄粉经鼻胃管鼻饲, 每次 0.1g/ kg, 用温开水50ml拌匀, 每8 h1次;并在治疗过程中将大黄粉剂量调整至保持每日大便 2~ 4次, 连续治疗 3~ 5天。为一疗程。伤后24h内联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具体治疗方案如下。①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0.30×40 mm 毫针,双侧足三里直刺长度为1.5寸,快速进针。一般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补泻手法,得气的标准为有酸、麻、重、胀任一感觉或兼而有之,后接电针仪,用疏密波通电刺激30 min,电流调节以肌束抖动或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 次,1疗程为3-5 d。②器具:0.3 mm×40 mm 毫针规格(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1A,上海华谊仪器厂生产)。

1.3观察指标

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胃肠道反应,均于肠内营养支持7d后测得。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差异,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比较差异,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统计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比较

肠内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是(1685±150)kcal,对照组是(1439±172)kca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5)。

2.2两组胃肠道反应比较

观察组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流、胃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胃肠道反应比较

项目组别例数百分比P

腹泻观察组37.52.43<0.05

对照组922.5

腹胀观察组25.04.22<0.05

对照组1230.0

反流观察组25.00.28>0.05

对照组615.0

便秘观察组007.42<0.05

对照组1435.0

胃出血观察组25.00.14>0.05

对照组410.0

3讨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患者,早期的营养支持有可改善临床结局。通常情况在入ICU24-48h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开始趋于稳定,此时即可开始营养支持。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大多会选择肠内营养[1]。由于分解代谢旺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代谢紊乱,比如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在进行肠内营养的过程中,经常由于患者的胃肠道缺血、胃动力缺失而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比如呕吐、误吸、便秘、腹胀、腹泻、反流、高血糖,严重情况下还会损伤肝功能,这使得肠内营养变得较为复杂,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和难度,且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肠内营养的实施,降低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对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治疗后,会并发肠麻痹与应激性溃疡,具有较多研究与应用的中药主要是大黄与云南白药。其中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止血、生肌、散瘀以及止痛等功效,其抗菌作用也比较明显,对纤维蛋白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止血,而且对患者胃粘膜修复也具有促进作用,加速患者溃疡愈合。而大黄的主要作用是舒血管,对患者病变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降低患者炎症程度,提升患者胃肠黏膜灌注,对患者氧自由基予以稳定与全面清除,对胃肠黏膜中的新陈代谢也具有促进作用,改善患者胃肠道的运动功能[2]。本研究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支持7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供给的热量是(1685±150)kcal,对照组是(1439±172)kca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0,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流、胃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与冯金周[3]等学者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针药联合能够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痹,改善患者腹泻、腹胀、便秘等病症,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传湄,徐丽丹,赖小燕等.重型颅脑损伤应激高血糖病人应用低糖类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4):203-205.

[2]陶艳玲,管玉梅,赖文娟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时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19-21.

[3]冯金周,曾俊,孙明伟等.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6):331-334.

论文作者:赵坤 李传勇 周井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针药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论文_赵坤 李传勇 周井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