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惑与探索中——军旅文坛的新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旅论文,文坛论文,困惑论文,新趋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的军旅文坛,耐人寻味。50-60年代军事文学的繁荣,是以二十世纪上半叶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连绵征战为丰富资源的,80年代的军事文学新浪潮,则是以中越边境战争为其兴奋点的——战争为军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暴露灵魂的舞台,是军事文学繁荣的基本前提。在今日的和平氛围下,军事文学何为呢?这不能不令军旅文坛进行新的探索和选择。
就我之所见,目前大约有如下几种趋向:
周大新、朱秀海、阎连科、柳建伟等河南籍的军旅作家群的崛起。八方风雨汇聚的中州厚土,农业文明积淀弥久的华夏腹地,这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这些作家厚重、大气的禀赋,作家们则用自己对这片热土的真情贯注和热烈抒写作为回报。无论是写军营(如朱秀海《波涛汹涌》)、写历史(如周大新《第二十幕》),还是写乡土(如阎连科的《坚硬如水》)、写现实(如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他们都具有开阔的视野,宏阔的时空,壮怀激烈,酣畅淋漓,是干大活、干重活的人。在艺术风格上,他们不惟新是趋,也不封闭保守,而是谨慎地选取适宜于表现内容的艺术样式。周大新纵写百年风云,柳建伟横贯军营、县城、都市,他们追求的史诗风格、尽管时下为某些新潮人士所鄙弃,却矢志不渝,不改初衷。朱秀海注重心灵世界的发掘,可以称作新的心理现实主义。阎连科则用最洋气的方式讲述最土气的乡土故事,在巨大的反差与张力中求得内在的平衡。
以项小米、裘山山、姜安等为代表的部分女作家群的兴盛。此前并非没有女作家写军营写战争,上述几位作家的创作经历也不算短,女性意识的觉醒,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拓,让她们的创作出现了新气象。不约而同的,她们都是从女性长辈对战争年代往事的诉说中获得了灵感。项小米从“奶奶”深切的痛苦中,感受白色恐怖年代作为革命者家属除了时时冒着杀头坐牢风险之外的另一种苦难(《英雄无语》)。裘山山写出进军西藏艰辛历程中的女兵所经受的身心历练,绮丽险峻的雪域高原、艰苦的生存环境与女性的顽强生命力和敏感多情的心灵历程,苦涩坎坷的爱情往事在追述中忽然变得回味甘甜,儿女们的现实难题让这位母亲感慨万端(《我在天堂等你》)。姜安描写转战陕北的残酷战争中一支孕妇队,她们所经历的战火和跋涉,她们的情感悲欢与心灵蜕变,将战争与性别、恐怖与圣洁、弱小生命的艰难降生与大规模的战地杀戮死亡交织在一起,写出了孕妇——母亲们体验到的这一场战争(《走出硝烟的女神》)。以女性的视角解读历史,解读战争,为军事文学别开生面。对这一动向非常敏感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及时地推出了“军旅女作家长篇小说丛书”(收入裘山山《我在天堂等你》、王曼玲《正午阳光》、黄雪蕻《白云绕家》、丁继东《白楼房》、张慧敏《美丽行旅》),有意识地为军营女作家的创作推波助澜。虽然说,收入丛书中的作品参差不齐,有稚嫩和清浅之嫌,不过,只要假以时日,当会有较大的收获。相映成趣的是此前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诗歌合集《火中之舞》,收入了阮小星、辛茹、谌红英、张春燕等部队女诗人的一批诗作,在诗歌领域中展现了军营女性的风采。
一批军事文学新秀走向成熟。文学的薪火,要靠一代新人承传,文坛的兴旺,新人会带来新的气象。当下的军旅文坛,虽然没有采用“60年代”、“70年代”作家这样的包装,没有大声叫卖,不过,30-40岁的一代人,渐趋成熟,开始挑起军事文学创作的大梁,却是不争的事实。徐贵祥早先曾以《弹道无痕》崭露头角,新近问世的两部长篇小说《仰角》和《历史的天空》,以其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关注和对从农民成长为真正战士的精神历程的独特理解,显示了他的创作实力。以中短篇小说见长的两位武警青年作家,衣向东的特点在于能够从日常、琐碎的军营生活中,不显山不露水地琢磨出人物身上的那种奇气,凌越于有限现实和个人得失之上的超拔之气(《老营盘》、《吹满风的山谷》),温亚军则是在新疆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民情习俗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并且把它与警营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苦水塔尔拉》)。简宁、殷实、曹宇翔、王久辛等人的诗歌创作,渐入佳境,简宁长于形而上的玄思和形式感的营造,殷实精心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融铸,曹宇翔醇厚的乡土风情与炽烈的赤子情怀溢于言表,王久辛在宏阔的历史时空中寻找能够激发军人气概和诗人叹惋的战争与苦难,他们的创作因为远离浮躁和炒作,显得有些寂寞,但是,在韧性的坚守中,诗歌与平庸与流行的抗衡,却是值得我们为之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