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对目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帮助。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对策;有效运行
一、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通行的管理方式接轨,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管理理念,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以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客户满意度,是现代企业自我发展、开拓市场、迎接挑战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
ISO9000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浓缩了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的管理经验,融合了当今诸多优秀的管理方法,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企业运行的模式加以概括,指明了企业管理的基本流程,同时该制度又兼具相当的弹性,容许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加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用。
ISO9000标准结构严谨,定义明确,规定具体而又实用,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采用,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经济和政府的管理领域。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根据ISO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持续发展,同时还通过体系认证同国际接轨,加强了企业形象,开拓了市场,但也有些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认识存在误区,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有些企业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持有单纯实用的态度,认为贯标认证就是为了获得认证证书,只是形式,不能创造经济效益,因而在通过认证后即把完成生产任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把贯标和日常管理工作分割开来,同时片面地认为贯标是质量部的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重视,没有发挥体系中的领导作用,严重影响了体系的运行开展.
有些企业人员质量意思薄弱,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紧要,质量工作是领导、管理人员的事,不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工作,工作被动不积极,不寻求工作的思考、工作质量的提高,更别提工作的改进创新、工作中不合格的预防了。
2、企业体系策划不充分,操作性差与实际运作方式脱节
有些企业在刚开始依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经验不足,未结合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体系策划,未进行充分的ISO9000系列标准培训,标准方法要求理解不够,体系过程识别不充分,体系要素未能有机结合,致使编制出来的文件有缺陷,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不能真正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甚至有些企业经验不足又为了快速取证,直接选择同行业已通过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模仿和参考,但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修改、完善,致使体系文件操作性差,与企业实际运作方式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这些企业体系文件一旦形成,又很少更新改动,不能随现状的改变而修订,导致体系无法有效运行,与体系建立的初衷背道而驰。
3、信息沟通不畅
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应是过程清楚、职责清晰、权限明确、接口严密、资源适宜的运行系统。目前有些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各种问题:
(1)体系各要素未能有机结合,职责权限不清,接口不清,以致很难依据体系文件履行相关职责,协调工作。部门间责任相互推诿,沟通不畅。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划分,接口严密,但部门没有严格遵照执行,部门间沟通不畅,责任相互推诿。
(3)部门间有沟通,但没有将其信息记录的习惯,造成随意性大,有问题时找不到依据,无法溯源,责任不清等后果。
4、质量管理执行力差,过程质量控制不足,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工作不到位
有些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够,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具体内容,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按体系程序执行,不在管理上下功夫,而是一味应付审核检查,走形式,甚至审核前才临时突击补文件记录。审核一旦结束,又恢复原样。
员工传统习惯根深蒂固,怕麻烦,图省事,随意性强,不愿意严格遵照体系文件办事,不愿意填写质量记录,应付了事。企业对员工日常工作过程和牵涉到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监督;内审、管审流于形式;纠正和改进工作,只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没有从根源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能对企业系统性问题提出完善改进方案。体系没有起到真正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提高作用,更无法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
5、考核体系不健全,奖罚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各部门及岗位在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担任的角色、职责、权限、要求建立全面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考核细则不健全,能不能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有漏项,且奖惩不到位,不公正、不客观、不适度、标准不统一,达不到其激励与警告、督促改正的作用
6、体系运行的过程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不够
有些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没有对体系文件、体系运行效果、质量保证能力、方针目标实现、满足相关方期望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持续的分析评价,并持续改进。企业不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对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不注重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进,以致于企业好的经验得不到推广,错误得不到有效纠正和预防,PDCA闭环不能有效实施,企业体系不能持续改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不强。
三、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
1、充分发挥“领导的关键作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全员积极参与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八项基本原则之一,“领导作用”是企业体系建立和良好运行的有效保障。管理层对体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体系运行发展的深度和持续性。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管理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的有效应用。体系的建立和认证是将国际成熟、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理念导入企业的管理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满足相关方期望,提高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能长期持续发展壮大。管理层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对体系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着坚定推行的决心,做好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体系的职责分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使得企业全员坚定执行体系文件,体系才能正确建立和有效运行,企业才能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长足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保证全员从思想上认识体系将给企业及其各个岗位带来好处,对体系有一个正确、系统、全面的理解,积极主动的参与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企业要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做长期、持久的宣贯工作,达到全员对体系的认同,明确自己在体系中的职责、权限、要求,自觉、自愿严格遵照体系执行,勇于接受监督,并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提高,参与体系的改进。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质量体系,并保持评价和改进
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针对企业特点和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企业必须经过全面细致的体系策划,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考虑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管理习惯,认真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以ISO9000标准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整合企业原有管理体系,与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充分的融合,保持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使其成为体系的一部分,摒弃不适应的制度,补充完善标准要求而自身不足的环节,使体系真正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等的唯一有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体系文件时,要综合考虑各要素的独立性和相关性,不能漏项,要做到过程清楚、接口明确、资源适宜、职责分明、协调有序。体系文件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检查性,体系文件内容及运行要点是:干什么工作必须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执行必须有记录;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作业有标准,问题可追溯,体系有监督,人员有考核,不良有纠正,持续在改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主管部门应适时组织对体系文件的评审,及时发现疏漏或不适宜之处,及时组织人员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其运行有效性。
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对员工总结的各类管理、技术经验,应及时予以评价、组织形成标准化文件,推广使用,增强管理体系的提升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
质量的基础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人。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具有良好素质和熟练技能的员工,按照体系要求,做好工作的每个环节,才能保障体系有效运行。企业要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培训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石。
(1)加强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
企业应持续加强对全员标准和体系文件的培训,达到全员对体系的认同,明确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能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特别是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要求,自觉、自愿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
(2)加强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岗位技能培训
企业要采用內培、外培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工作方法、工作习惯、岗位技能培训,包括对管理人员、内审人员、监督人员、特殊工序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等的培训,要特别注意对骨干力量和后背力量的培养,以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勤思考、勤动手、勤自省、勤学习的好作风,才能不断满足体系的要求,确保产品和体系运行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培训工作在体系的建立和日常运行中至关重要,需要长期坚持。企业要建立好完善的培训机制,做好培训计划,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工作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产品和服务是通过过程实现的,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必须控制过程。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确 保影响产品、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人、环境等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要减少、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首先要理清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然后分析每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对每个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
内审、管审等监视和测量活动是确保体系符合并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因审核的范围、频次、投入的时间、抽取的样本量、审核人员等局限性,为保证体系管理不存在失控和缺失环节,管理更全面、有效,必须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
监督检查工作可分为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定期监督检查是在内审的基础上,根据每月或每季度生产活动中质量控制点的特点,逐点实施检查;随机监督检查是对可能造成体系认证不合格、可能造成系统性问题、不合格项产生的多发区域、环节等进行监督检查。这样通过多种检查活动相结合方式,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系统的总结经验并预防,举一反三,针对系统问题提出完整的改善方案。
5、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
内审和管审是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和改进机制,是发挥体系的增值作用,企业应加强内审和管审工作。
(1)要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素质。内审和管审必须由有足够经验、可以胜任的人员参加。管理人员和内审员应该深入学习培训,真正领悟体系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和审核技能,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改进提高。
(2)做好内审和管审的计划,按期进行,并根据需要增加频次。内审除按标准覆盖所有过程和部门外,对重要职能部门、重要过程应提高审核频次、审核深度。
(3)采用适宜的审核方式。内审可采用集中审核、每月的滚动审核、以及针对重点过程的专项审核等方式。在时间和资源分配上应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上。
(4)必须加大审核力度,保证评审的质量。对内审出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组织开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验证工作,通过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实施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管审不仅要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的总体是否有效,还要通过管审找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可改进项,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形成改进计划,并确保实施,来达到企业的长足发展。
6、完善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考核,奖惩到位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企业要完善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考核,奖惩到位。企业要将体系规定的职责、目标、指标、要求进行逐一细化,制定各部门及岗位的考核标准,做到科学、有据、合理、公正、标准统一、奖罚适度,真正起到促进员工的自我认识、改进与发展,为企业赢得管理与效益的作用。
7、加强体系运行的过程分析,并保持持续改进和创新,加强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推动质量文化建设。
体系认证只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新起点,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使体系总是处在良性循环发展之中,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贵在注重持续改进,企业的发展也难在持续改进。开展持续改进,要做好以下工作:
(1)企业领导层对质量改进要予以足够重视。要将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及每一名员工的目标,并保持一致的行动;对全员进行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2)要定期对体系文件及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进行评价,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改进目标和措施,跟踪改进活动,并将改进予以规范,确保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
(3)各部门要立足本部门工作职责、工作过程、工作环节,积极组织鼓励技术总结、技术改进、积极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早预防。企业要积极开展如质量攻关、QC 小组活动、工艺路线优化、岗位技能竞赛等活动,参加外部培训,参加企业间的交流、竞赛活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提升质量、技术、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全员改进创新积极性,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秀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1,03(9):27-28.
论文作者:胡兰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体系论文; 企业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文件论文; 过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