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_杨永华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_杨永华

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场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61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64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了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论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探讨了今后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模式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程度则成为了当今社会衡量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文章就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讨论,总结并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国初期,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8.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一百多台,农业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这些大型的农用机械就更少了,几乎为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低,综合统计甚至不足百分之一。现建国近七十年,经过举国上下不遗余力的改革和发展,国家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农业机械的实际保有量大幅上升,相比较建国初期,增量至少千倍,有些常用种类的生产机械增量达万倍之多。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更加进一步面向各类经济作物;从单一的种植业模式发展出系统的农业产品加工业、副业、养殖水产业等等;耕作方式也从简单粗放的大田农业转为操作高效、管理便捷的设施农业,不仅着眼于生产过程本身,更注重培养产前+产后的链条。以几种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和玉米等的生产为例,都已实现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其中小麦生产更是一马当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和72.8%)。

1.2农机产品多样化发展

国家本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行和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措施,陆续出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产业政策,使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增加了很多经济作物和蔬菜、果类产品的种植面积。从发展农业机械的角度,传统作业的机械保有量增速必然减缓,而新兴农业产业布局所需求的经济作物机械必然增加。随着近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设施农业的装备及节水效能在全国范围建立了一批示范项目,因其卓越的性能表现,带动了此类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所以农业机械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产品拥有越来越大的附加值空间。

1.3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农机作业真正开始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性跨区域小麦机收割说起。跨区机收的开展,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这样一来,小麦收割效率上来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提高了。这一措施让许多农民实现了小麦收割机械化操作的愿望,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体现,同时,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此举带动其他农业产业作业方式朝着集中的机械化生产推进。此后,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2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

2.1完善农业机械支持政策

2.1.1完善农业机械制度体系

制度并非越多越好,应该是形成完善的体系才更有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业机械制度应该形成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各层次一脉相承,中央地方、各地方之间协调统一,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保证从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服务各环节均有制度的约束与支持,保证管理主体、生产销售企业及使用主体均有制度的依据。

2.1.2强化科技政策支持,保证研发投入

创新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因此,要推动农机企业的集中兼并,聚拢科研力量,培育创新环境,提高科研投入,制定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制定技术分享机制。建立农业机械行业人才发展机制,推出农业机械行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激励人才加入农机行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农业机械化建设。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政策,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工程、生物、信息、环境等技术集成应用。

2.1.3建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

截至当前,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组织已初具规模,随着土地的适度集约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化服务将成为主流。社会服务可以是农机的租赁、农机大户的作业服务、跨区作业、粮食的后加工等,这需要制度的规范、约束、监督,同时需要建立农机社会服务的配套支持政策(如农机租赁金融,农机信贷、农机保险等),这都是对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的支持。

2.2对于产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全国多数地区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上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在畜牧业机械化生产中,如人工草场建设及草质改良,提高乳制品行业安全生产的机械化控制等,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保证和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的效益。

2.3种植科学管理和水土环境保护

日新月异的耕作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也有助于整合农田和水土资源利用。各种少免耕、秸秆覆盖、减轻机械作业对土壤压实等等在不同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下因地因时,合理规划的农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和措施,新型的耕作装备,干旱少雨区的集水、微灌技术,对于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尤为重要。作为传统农业工程学科的重要课题,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驱动下,水土保持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将把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和自动控制在智能化灌溉技术层面的集成作为重点方向。

2.4重视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

近年来,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过去主要集中于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这种现在看来近乎封闭和狭隘的模式,很多时候沦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壁垒,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许多国家都把目光从重视专利工作更多地转向重视标准。专利的影响可能是某个企业,或者是若干企业,强调对专利所有权人的保护。而标准却能实实在在影响一个产业,甚至塑造一个产业,乃至以这种影响力改写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现在各国都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在技术标准中确立某种技术要素或设立某项技术指标,就有可能建立一套属于本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认知力的进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促进,越来越突显。20世纪下半叶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农业机械的技术更迭速度缓慢,而今天,在受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支配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展观念的开放,新的、好的技术大批应用在农业生产设备上。在这个背景下,要谋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要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实施技术创新、牢固技术储备、强调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就是技术专利追求的最高形式。标准在竞争中越重要,标准制定者就越有市场话语权。

结语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且各地区、各环节、各作物之间也有差距,主体及保有量偏低,农机技术含量低,土地集约化水平较低。经过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应该走土地适度集约化的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统筹农民、土地、机械、政策各因素,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职业水平,攻克技术瓶颈,培育企业创新环境,引导企业的良性竞争,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参考文献

[1]杨敏丽,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2):167-170.

[2]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

[3]宗晓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贡献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0.

论文作者:杨永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_杨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