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用电子仪器已经在许多医院普及了。在医疗、诊断、护理的过程中,医疗电子仪器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在有些地区,医用电子仪器装备情况甚至成了一个判断医院优劣的标准。众多设备在给医疗人员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如何使用、管理和维护好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是各医院都需要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分析影响医用电子仪器正常工作的因素,再从管理和维护两方面入手,粗略地探讨医用电子仪器的管理要点和维护方法。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管理;维护
Discussion Main Points and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lectronic Instrument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level continues to improve,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 has been popular in many hospitals.In the course of medical treatment,diagnosis and nursing,medical electronic instru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In some areas,medical equipment even become a judge the merits of the hospital standard.Many devices provide convenience to medical personnel,but als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insecurity.Therefore,how to use,manage and maintain 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a problem that the hospital need to explore.This study will start with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then discuss 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methods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wo aspects.
Keywords: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Management;Maintain
前言:在医院中,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已经渗入到医院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了。若医用电子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医疗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更有可能发生医疗安全事故。因此,对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可能地延长设备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减少停机时间,保障医疗工作能顺利进行。二是尽可能避免发生由设备原因引发的事故,减少对病人的意外伤害。这第二条对医院尤为重要。安全是任何医疗工作的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环境下,使用任何医疗设备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
1.影响医用电子仪器正常工作的因素
1.1环境因素
医用电子仪器作为一种精密机械设备,它的工作性能受噪声、温度、湿度、空气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医院里的监护病房仪器设备大都工作时间长,象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经常连续开机数日,或更长时间,中心监护设备基本上是从不关机的,长期的连续工作会使仪器发热,缩短使用寿命甚至电线绝缘皮熔化导致短路或发生触电事故。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或雨季,仪器若长期闲置将会生锈发霉,影响仪器的下次使用。电压不稳时使用医用仪器也会损坏仪器[1]。
1.2医疗仪器自身因素
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医疗仪器最重要的技术性能。从设备自身设计、安装到应用过程各个环节都涉及到设备的安全性。有关安全问题包括电气安全、机械结构安全、化学腐蚀、交叉感染等诸多方面。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医疗仪器的电气安全问题,研究了防触电的各种技术措施,如接地、绝缘、陆离、浮地等[2],目前的设备安全性能已经十分可靠,除非发生严重的意外事故,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足以发生危害病人或医护人员的触电事故。仪器设备对病人安全的影响主要应考虑仪器的性能变差或某个元件失效所长生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仪器的错象指示或错误报警使医护人员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耽误了对病人的抢救。另一个需注意的问题是当多样设备连接病人时,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抢救病人是,为减少设备电气之间的相互干扰,采用多种监护手段十分必要。
1.3人为因素
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都需要相应的人员按照医院条例规定去施行。许多医疗事故都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疏忽有关。医疗设备在采购、安装、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有密切联系。采购人员若不了解医疗仪器的规格和使用环境,马虎应付医院交付的任务,或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设备以牟取私利,那设备只能放在医院当摆设,甚至会因使用劣质产品造成安全事故。应用人员若对所使用的仪器,特别是抢救设备的功能、技术性能和特点不熟悉,就有可能在紧急抢救情况下出乱子,延误抢救时机。同时,认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及早发现故障,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
2.医疗设备管理方法
2.1认真做好院内科室的建设规划
在医疗工作中,安全是一个医疗人员和病人都关心的话题。科室建设的总原则是尽一切可能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条件,减少病人的环境和心理压力,同时又要方便医护人员工作,减少差错发生的机会,并为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为病人营造健康、轻松的氛围的同时应尽量处理好以下问题1.重点监护病房的空调系统应是必备的,防止仪器长时间工作发热严重,并要注意通风,保证房间内新鲜空气的补充,有条件者要装备备用中心监护设备。2.每个人床头应有五气供应氧、氮,正压气和双路负压气。若医院没有中央供气系统,重点病区如监护病房,手术室,高级病房等最好也做了局部供气装置。把高压氧气瓶直接推到病床边是不安全的使用压缩机和吸引器即增加病人周围设备连接数量,容易发生电源接线纠纷,又产生噪声,影响病人休息。3.要认真调查医院的供电状况。若供电质量不好电压变化范围过大、经常停电的地区要配备稳压装置如和后备电源发电机。4.电源插座的数量和位置应考虑到今后设备增加的需求。每个电源附近要有独立的接地端子,此接地应严格按安全规范去做,严禁与电源零线混接。
2.2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医疗人员工作行为
采购人员应严格履行医院制定的相关规定,按要求采购医疗仪器。在验收阶段,要仔细检查产品是否有破损,核对装箱清单和实物是否无误。特别要注意主机以外的附件和配件是否齐全,开关和键钮是否灵活。在安装时之前要详细阅读安装和使用手册,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和要求安装调试和校验。如果厂商要求由特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医院应积极配合厂家委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从中学习仪器使用方法。在使用之前,医院要对仪器使用人员做专门培训,邀请专家对仪器使用方法进行现场指导。此外要选配专人对设备进行保管,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每日工作前应用人员要按照医院制定的标准对设备的外环境清扫、整理并对设备本身清洁检查。
3.医疗仪器维护方法
3.1医疗仪器日常维护
医疗仪器日常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仪器能否正常适用于医疗、救疗工作。仪器使用完毕应当将面板旋钮按键的污渍揩擦干净,并盖上防尘布或罩上防尘套,避免灰尘侵入。对有散热风扇的医疗设备每季度要检查和清洁一次设备的通风过滤装置。在除尘方面,至少半年一次对医疗仪器内部的灰尘清洁处理,可以用毛刷、吹风机及吸尘器轻轻去掉机内各种尘垢。平时千万不可乱动机内的可调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特别是高压电源部分,否则将使仪器指标发生变化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甚至不能工作。
3.2医疗仪器常规维护
医疗电子仪器为精密电子仪器,仪器存放和工作的环境要求其温度、湿度适合,通风干燥,切忌潮湿,以避免电子元器件变质损坏。因此,要保持机房通风良好,室内湿度应符合设备使用环境要求,空调机在设备通电前最好先启动15min以上。在清洁机房时,应尽量少用水,清洁设备时最好不用湿布而用干布擦拭。对每台设备的使用、保养与维修情况要进行记录,建立一张使用和性能动态登记卡[3]。
结语:
医疗设备作为医护人员医疗、诊断、护理病人的工具,它的工作性能对医院运作治疗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对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首先认真做好院内科室的建设规划,让科室规划合理,既能满足医护人员与病人的需求又符合医疗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要求,另外还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医疗人员的工作行为,为医疗仪器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在医疗仪器维护方面,不仅要做好仪器的常规维护而且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宝军.医疗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与维护管理[J].电子制作,2016(8):85.
[2]陈文震.医疗电子仪器的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14,12(1):10-12.
[3]尹捍东.常用医疗电子设备验收及使用维护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9):80-82.
论文作者:王洪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医疗论文; 电子仪器论文; 仪器论文; 医院论文; 病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