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德育与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关于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文化修养德育与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关于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文化养成德育与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建构——对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以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社会文化论文,环境论文,实效性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12(2007)03-0017-05

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改革学校德育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布局、实践学校德育的文化养成教育、家庭德育的生活养成教育,优化社会文化养成环境,我们课题组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主体人格的特点,设计了专题问卷。问卷由兴趣爱好——个性倾向和社会文化熏陶;价值观念和意志品质——个性特征与文化人格;行为习惯——生活与实践养成的主体品格;学校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熏陶和价值导向;人际交往——交往习惯和能力;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政治思想品质六个部分、76个问题组成。为保证问卷的公正性,我们在石家庄市三所小学、三所中学、一所大专和两所本科院校的小学五年级、初二年级、高二年级、大专二年级、大本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小学300份、中学600份、大学300份,相应收回有效问卷298份、576份、285份,有效率达97.9%。

一、优化社会养成环境,重视健康文化熏陶

从问卷分析看,社会文化生活中,大众传媒即电视、报纸、电影、网络、新闻、广播、通俗书刊、多媒体传媒等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既直接又巨大。当前,一些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上存在着篡改和妄言历史、一味沉溺娱乐、肆意渲染情色等等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受到污染。最受学生欢迎的读物、歌曲和歌手、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扭曲与偏颇,亟待政府有效的制度化管理给与有力的纠正。

(一)加强对文化出版的法制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

关于“最喜爱的课外读物”,小学生单项选择的前六位是“童话”29.19%、“中国四大名著”23.83%、“漫画”21.81%、“杨红樱儿童文学”14.09%、“作文书”11.07%、“十万个为什么”10.07%。初中生单项选择的前六位是“科幻、科普书籍”、“小说”、“中外文学作品”、“漫画”、《读者》、“诗歌、散文”,比例分别是16.15%、15.46%、11.34%、11%、7.9%、7.22%;“名著”、“各类小说”、“文摘类杂志”、“科幻、科普作品”与学习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类书刊”、“儿童文学”,比例分别是20.86%、15.35%、9.54%、8.35%、8.2%、5.96%。高中生前六位的单项选择是《读者》、“青年文摘类”、“小说类”、“文学名著类”、“漫画类”、“学习类期刊”,比例分别占22.46%、14.74%、14.74%、10.88%、9.47%、9.12%;大学生前六位的单项选择是各类“小说”、“科学与专业杂志”、《读者》、“文摘类杂志”、“时装类杂志”、《知音》和《家庭》类杂志,比例是33.68%、17.54%、14.75%、11.23%、7.02%、7.02%。

总体上看,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在爱好和选择上,基本能够远离低级趣味,向往知识、真理、健康娱乐等。但从统计的各种具体读物的名称和内容看,出版物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可供学生选择的、代表时代性先进文化和价值需求的读物并不多。如有关科学探索、自然探秘、民主法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健康人格、优良品行等内容的优秀科学与人文读物稀少。这对出版业如何摆正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的关系,担负起培养青少年健康审美趣味、健康人格的职责,出版更多适合时代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修养要求的作品提出了要求。

(二)提升流行音乐的先进文化内涵、用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哺育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于“最喜爱的歌手或歌曲”,小学生前十位的单项选择是“周杰伦的《七里香》”、“庞龙的《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张蕴涵的《欧若拉》”、“林俊杰的《江南》”、“蔡依林的《爱情三十六计》”、“蔡依林的《看我七十二变》”、“S·H·E的《波斯猫》”、“周杰伦的《我的地盘》”、“周杰伦的《东风破》”,前五位的比例是15.92%、10.73%、10.03%、9.34%、8.65%;初中生前五位的单项选择是“光良的《童话》”、“周杰伦的《七里香》”、“歌手林俊杰”、“歌手蔡依林”、“林俊杰的《一千年以后》”,比例是19.24%、8.25%、7.56%、6.19%、5.84%;高中生前五位的单项选择是“英文歌曲”、“周杰伦的歌”、“光良的《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手光良”,比例是11.93%、8.07%、7.72%、6.32%、5.26%;大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名是“影视插曲”、“歌手刘德华”、“刘德华的《忘情水》”、“歌手周杰伦”、“歌手孙燕姿”,比例是10.53%、8.42%、5.96%、4.91%、3.16%。

从以上选择中,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这些198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生活自由富裕的文化生活,客观上形成了在音乐欣赏方面追逐自由、悠闲、享乐、轻松的旋律和格调的习惯,他们喜爱的歌手和歌曲,大同小异,全部偏重或缠绵或轻快或紧凑的旋律、酣畅淋漓地抒情、夸张和无所顾忌地直抒胸臆等,体现着他们在艺术欣赏方面的特殊爱好。

第二,大学生的选择则不同,他们依然喜爱哪些在自己少儿年时代流行,受自己欢迎的歌手、歌曲。这一方面昭示了他们和中小学弟妹们成长背景中音乐流派和风格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音乐欣赏方面具有怀旧性和留恋“儿时记忆”的特点,即少儿时代“快乐时光”中熟悉的旋律、情调,会非理性地跟随他们的一生,影响着他们的音乐审美取向。从这个视角看,在儿童、少年还缺乏理智和鉴别能力时,用健康、向上、积极、励志,注重高尚精神境界追求的音乐来影响他们,营造健康的音乐审美环境,引导青少年在音乐欣赏方面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习惯,是音乐作品创作者和音乐产品生产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奖励优秀电视产品的生产发行、剔除电视文化中消极落后颓废暴力的内容

关于“最喜爱的电视剧”,小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花姑子”(《聊斋》中的故事)、“大宋提刑官”、“粉红女郎”,比例是9.4%、8.39%、8.05%、8.05%、6.04%;初中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大宋提刑官”、“红苹果乐园”、“西游记”、“海豚湾恋人”、“铁齿铜牙纪晓岚”,比例是6.53%、6.53%、5.5%、4.47%、3.78%;高中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康熙王朝”、“动画片”、“大宅门”、“西游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比例是7.72%、6.67%、5.61%、4.21%、3.78%;大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康熙王朝”、“大宅门”、“大染坊”、“汉武大帝”、“黑洞”,比例是11.23%、5.96%、4.56%、4.21%、4.21%。

把调查情况综合起来看,当前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为了经济效益,一些电视剧的创作者、生产者、播映者,把迎合观众低俗的审美趣味和收视率放在首要的位置,把艺术创作和欣赏应具有的审美、认识、教育价值抛弃了,抛弃了一个文化工作者的社会义务和职责。

第二,在内容传播方面,一些荧屏上演的是帝王将相、勾心斗角,来来往往都是靓男俊女、卿卿我我,对历史的戏说、对鬼怪神圣随心所欲地写意编造、对男女之间各种感情的无选择渲染,腐蚀着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健康的审美和人生追求。

第三,不良的电视内容对学生产生着直接和深刻地影响,以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在班上选举“四大帅哥”、“四大美女”,四年级的孩子就相互递纸条“你喜欢我吗,为什么?”;成年人从中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应付上级心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格分裂等等。这些不良的电视内容对优秀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起到了极其消极的作用。

第四,在学生们喜欢的一些电视剧中,缺少宣传勤奋敬业、关爱别人、积极向上,体现民主法制、表现公平竞争与合作、张扬艰苦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的内容,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主体人格和高雅的审美价值追求、科学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优良的行为习惯及科学的行为方式等都是很不利的。

(四)扶持优秀电视栏目,给予先进文化价值追求强势话语权

“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栏目”,小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项是河北2套的“激情久久”、“动画片”、CCTV-1“非常6+1”、中央台“少儿频道”、CCTV-3“同一首歌”,比例是15.77%、14.09%、11.74%、8.05%、6.38%;初中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CCTV-3“同一首歌”、和河北2套的“激情久久”、CCTV-2“非常6+1”、CCTV-1“新闻联播”、CCTV-2“幸运52”,比例是11.34%、11.34%、9.28%、6.53%、4.12%;高中生单项选择的前五位是CCTV-3“同一首歌”、CCTV-2“非常6+1”、CCTV-5“天下足球”、CCTV-1“新闻联播”、河北2套“激情久久”比例是13.33%、7.37%、7.02%、6.32%、5.96%;大学生单项选择的前五项是CCTV“今日说法”、“艺术人生”、“同一首歌”、“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比例是11.58%、10.88%、9.12%、6.67%、5.96%。

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有着整体差别,小学、中学、高中学生喜爱的电视栏目突出集中在娱乐、科教文化、体育方面;大学生则明显倾向新闻、时政、社会、科教、法制、生活、谈话等栏目和领域,这表明这一群体已经长大成人,开始为走向社会做准备,也反映着他们渴望社会安定、繁荣、祥和的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CCTV-10频道的“百家讲坛”、“人物”、“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都有相当部分忠实的观众,其中既有大学生、高中生,也有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这说明,严肃的内容、话题,深刻的内涵、哲理、思想,高尚的情感、人格,反映执着的人生追求、奋斗的题材,只要切入点好、形式喜闻乐见,就能适应青少年的审美需要,成为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起到构筑优良的文化养成环境,培养青少年关心社会、渴望成功、崇尚法治、立志高远、忠诚爱国、自觉奋斗的优良公民品质的作用。

二、重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塑造青少年优良的公民品质

社会现实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德育环境,社会的道德风气、文化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决定着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走向和质量。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实际结果、最后效果,只有经过社会德育环节的熏陶与“雕刻”,才最终定型。社会德育环境(政治、经济、科学、教育、艺术、道德等的文化表现)的优劣,最终决定着青少年学生的公民道德品质。因此,优化社会的德育环境,给青少年积极有益的影响,展示给他们良好道德行为带来的人格褒奖、精神尊崇、名誉鼓励、政治和经济报偿等,就会促使他们自觉向善,做高尚的人。

(一)在主流文化、大众传媒的价值取向中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崇拜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在初中、高中、大学生中选择“自在快乐的人”的,均占第二位,比例分别是35.74%、36.84%、40.35%。注重快乐成为青少年的一致追求,说明他们这个群体的共同价值取向更具有自我本位、重视享乐的特征。结合这个特性,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价值要求,所以,结合时代特点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进行生活和文化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在潜移默化的长期熏陶与锻炼中,逐步养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宣传和褒奖良好的公共道德品质,培养青少年优良的公共道德修养

当问及“在超市选好一件商品,快到结账口时不想买了,你会如何做”时,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除了选择“把商品放回原处”外,还选择“随手放在货架上”和“其它”的分别占38.83%、41.31%、41.41%。从这一点上看,尊重别人的劳动、做文明公民的意识和道德实践,在部分学生身上还存有不足,反映出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生活养成德育效果仍有待提高。

(三)培养青少年“诚实、信用、合法取利、劳动致富”等价值理念

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如何做”,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除了“主动退还”外,选择“售货员发现了再还”、“默默带走”和“其它”的,分别占37.12%、40.05%、36.39%。反映出他们对“诚实、信用、合法取利、劳动致富”等价值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也告诉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在培养学生优良公民品质方面,有针对性地强化诚信、反欺诈教育势在必行。

(四)引导青少年科学看待两性交往、培养健康文明理性的性心理

当问及“经常和异性同学一起游戏、往来、玩耍”这一问题时,“很少甚至不和异性往来”的,小学生占67.79%、初二生占55.96%、高二生占42.45%、大学生占45.61%。受传统文化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学生中不能和异性自然、正常交往的,超过或略少于一半,这反映出他们在同龄交往方面的障碍乃至基本技能的欠缺,这对青少年正确了解和认识异性,创建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利的。

(五)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友情、结交良师益友、实现相得益彰

当问及“有了困难和心事,首先向谁倾诉”时,选择“首先向朋友或同学”倾诉的,小学生为52.01%、初中生为65.98%、高中生为68.42%、大学生为70.18%;选择“首先向父母倾诉”的,小学生为37.25%、初中生为15.46%、高中生为14.36%、大学生为15.09%;选择“首先向教师倾诉”的,小学生为8.05%、初中生为4.47%、高中生为3.51%、大学为2.11%。学生在面对困惑和心理困扰时,倾诉和寻求帮助的首选对象是“朋友或同学”,而父母和教师均排位靠后,这说明学生更愿意在平等、自愿、信赖、无顾虑、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这给父母、教师的启迪是,获得学生的无条件信赖和依靠,需要站在和他们平等、同步思维、感情相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社会工作者,只有放下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训导说教的架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六)客观公正理解道德内涵、鼓励青少年实践自我道德完善

在“对单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理解”上,认为是“做科学、公正、民主、合法、文明的事”的,初中生为65.29%、高中生为67.02、大学生为64.91%。这些选择,坚定了我们的一个信念,即道德不是抽象的词汇和概念。道德规范中“集体主义”等概念范畴是指示行为方向的文化指令,但它们不是道德价值本身。显而易见,道德不是概念,而是行为价值和行为关系。具体行为是否道德,必须具体考察、立体考核、全面评判,不能简单、武断地用“道德”或“不道德”贴标签。所以,社会德育应当鼓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认真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道德实践,而不能直接要求人做道德上的圣人,追求完美至上的道德表现。

(七)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建构优良高效的信息平台

关于“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时,选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初中生为85.22%、高中生为86.32%;选择“从同学相互聊天中的得知”的,初中生为31.96%、高中生为33.33%;选择“网络”的,初中生为24.05%、高中生为21.05%;选择“从课堂教学”中得知的,初中生为17.18%、高中生为8.77%。电视、广播、报纸对学生了解社会作用最大,网络的影响排在第三位,而课堂教学排在网络之后,作用不大。这说明大众传媒在弘扬正气、倡导理想、彰显优良道德品质和精神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减少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大众媒体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八)引导青少年科学辩证地看待“权力、成功、金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你的人生理想是将来成为……”,大学生排前五位的选项分别是“私企老板”、“政府官员”、“商人”、“教师”、“律师”,比例是22.81%、19.65%、19.65%、17.89%、16.49%;排在第十位的是“工程师”,仅占5.61%。这说明大学生理想的天平、价值观的取向,功利性明显,非常实际,注重实用,突出偏重权、钱的追求和占有,崇尚个人奋斗和个人成功。这是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生价值倾向,即渴望把经济成就、政治荣耀、公众倾慕、社会尊崇集于一体,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经济富裕、别人羡慕、社会重视的基础上,更多地从个人利益、权利的占有层面来确定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大学生的“权力观、金钱观、地位观”给予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正确地理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辨证认识物质占有与精神享受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九)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生活观,合理选择人生目标

对“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大学生前五位的选项分别是“适合自己、发挥才干”、“经济收入高”、“深造机会多”、“工作条件好”、“社会地位高”,比例是80%、36.14%、24.56%、23.51%、16.49%。他们注重个人兴趣、才能与职业的紧密结合,注重职业活动的经济回报,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修养,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设计人生时,表现出来的成熟的一面。但是,毕竟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现代化程度低、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作为有志青年,应当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立足贫苦、克服艰难、勤劳创业、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辉煌”追求,而不应一味耽于对“工作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渴求或空想。我们应教育青少年,坚定的奋斗意志、坚韧的自强精神、远大的理想抱负、注重精神生活的价值观,才是他们应当具备的意志品质和人生追求。

三、加强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制度调控,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

制度建设是保障优良道德文化不断发展的根本措施,制度缺失直接导致不道德、违纪、违法行为和违法社会实践的成本支付过低,使不道德、违纪、违法行为和实践带来的实惠和利益对人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也同时造成道德、守纪、合法行为和实践的成本支付的不合理增加和应有回报的不尽人意。从而使善良、纯洁的道德主体面临悖论选择,即是从恶如流为自己谋取私利、还是从善如流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长期人治的文化心理和人格今天依然非常顽固地占据和制约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致使优良道德行为、不良道德实践都缺少必要的评判机制,缺乏制度调控,没有及时的经济、政治、文化、荣誉、名誉等方面的对等奖惩,使道德实践成为没有外在约束、只依赖内心体验和主体自觉的纯个体的自愿行为,这就造成了优良道德、文化建设的社会制度和主体行为外力约束的缺失。那种使人的主动向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得不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不良道德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舆论贬损,正气得不到张扬,邪气得不到压制的社会风气必须改观。因此,必须健全相关的文化、道德建设立法,健全考评、奖惩制度和机制,使善行得到褒奖、恶行得到惩罚;使公民的实践言行,及时地被社会机构、舆论给予关注和评判,得到社会的奖励或批判,人的道德理性就会逐步健全起来,人的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就会逐渐形成。这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标签:;  ;  ;  ;  ;  

文化修养德育与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关于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的思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