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某大厦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王康名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某大厦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王康名

王康名

身份证号4409231XXXX216481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迅猛发展,社会和消费者对于建筑施工的工艺和施工工程的质量都有了新的需求和要求。建筑工艺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满足了消费者对建筑质量和效益的新需求,是我国建筑技术前进的一大体现。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详细分析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为后续工程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前言:由于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是当今较为常用的建筑技术形式,因此为了提高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效率,对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难点以及相关对策进行探显得析尤为重要。

1 工程概况

某大厦楼高102米,由31层构成,其中地下地极深为两米共三层,且总占地面积11860平房米。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为钻孔灌注桩技术,而主楼与裙楼分别运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与筏片基础技术,其中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是运用直径80厘米、桩长40米进行梅花形布桩,且控制桩距最小处为三米,整个工程混凝土强度均为C35等级。介于主楼在纵向负荷方面压力较大,因此可采取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地基负荷力以及增强大楼桩基负荷力。

2 工程地质情况

通过对施工现场实际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得出地质报告显示,施工地属于较为平坦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并由杂填土、园砾、砂岩、泥岩以及基岩等成分自上而下组成湿陷性黄土主要成分,从而分析得出工程地质较为结构较为稳定,并符合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施工条件。

3 工程施工难点及对策

3.1桩位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由于建筑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导致施工现场基桩分布较为复杂,针对基桩曲线造型以及弧线结构造型数量较多且桩间距离远,又因为施工现场车辆往来频繁,对预测好的桩位点很容易造成破坏。为了确保桩基测量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桩基测量与定位精准无误以及做好桩基测量定点后续保护工作,工程施工队设置测量队对现场桩位位置测量系统工作负责。与此同时,利用经纬仪放线定位结合全站仪对桩基进行定位,从而确保桩基不存在任何因测量技术偏差而导致的桩位不够精准的现象。

3.2施工现场土质条件复杂

某建筑工程基桩属超长型灌注桩且深度在22—25米范围内。因为,工程现场土质条件较为复杂,灌注桩在穿过多层土层后容易出现瑕疵且成孔困难,并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为了

使在多层土层施工中得以保证工程质量主要措施有四: 第一,施工中使用CZ—50N 新型冲击钻机。由于新型CZ—50N为最新重型冲击钻机设备,并具有成孔角度误差小、设备移动简单、单孔成孔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成渣量较少以及设备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被各种复杂地质建筑工程所广泛使用; 第二,为了确保孔壁均匀,在进行打桩孔工程时应适量配合工程操作投放红土;第三,由于土层复杂在表层容易出现塌方,因此采用长护筒加强措施从而避免施工表层塌方而影响工程质量; 第四,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成孔塌陷现象,可使用添加泥浆的方法使成孔速度加快,并加强高孔洞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3后压浆工艺要求高

由于建筑工程复杂、占地面积大、建筑物较高,为了提高单基桩承载能力,在工程中使用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较为常见,且是某建筑工程中重点施工工艺。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经由施工桩顶部施行灌浆,利用灌装机搅拌并压实流经空洞至地下孔壁的浆液,在施工压力作用下浆液在啊孔壁逐渐凝结成型,并达到增强端庄应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过程中,沿桩身自上端范围内开始在施工过程中压住混凝土,从而增强基桩上部承载力和阻力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是一项具有较多优势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成熟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基桩承载力与阻力值,而且能保证建筑整体下沉幅度在最小范围内,且可满足工程质量要求。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在成桩孔成型阶段,利用压力泵、灌浆管将混凝土输送至桩孔底部,通过操控上浆速度,促使桩基底部混凝土出现大面积凝结现象,而造操作过程中流经桩孔壁的浆液则在孔壁表面土层也形成渗透凝结,达到周边土层与工程桩体形成紧密凝固相连目的,进而增强建筑工程内桩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并规避因建筑物过重而造成土层负重超负荷而出现大幅度下沉的消极现象。在桩内压入浆液过程中,桩壁土层与浆液互相渗透并结合凝固,从而提高桩基周边土层密实度与桩基负载能力。此外,桩壁外侧土层被浆液渗入并结合,有利于桩体提升摩擦力,而横向浆液渗透也可达到延伸桩径目的。

5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

5.1压浆管的制作

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为做到丝扣连接、两端封闭效果最好,采用直径为30 厘米压浆管为桩基压浆使用则能保证工程质量最优。在施工中使用压浆管应超出桩体30 厘米,并从超出部分管体钻出间距6 厘米、直径8 厘米每排五个且共五排的桩孔作为浆液喷头连接处。利用高弹橡皮封闭形式,将压浆管顶端做好密闭,而浆液对管底压力将随着压浆管施工进展过程中越来越大,就会将橡皮套顶裂,促使浆液可自压浆孔流至桩基侧壁和桩底。在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中较常用到混凝土,若浆液采取混凝土形式,则需根据工程实际施工进展等客观情况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混凝土堵塞压浆管现象。

5.2压浆管的布放

在压孔杆两侧固定压浆管,并使用两根单次压浆管作为钢筋笼防护。为了确保压浆管顶部可深入桩底,压浆管在布放时应应超出状体30 厘米,且钢筋笼压浆管在用橡皮封堵后,应确保超出地面50 厘米。确保压浆管充分拧紧为下压浆管施工做好准备,并保证压降桩孔与钢筋笼处于固定状态,而后对下导管进行洗孔处理,并填满厚度为60 厘米、规格为45 毫米的鹅卵石,从而避免开孔端被凝结的浆液阻塞而影响建筑工程后续施工。

5.3水泥浆的配制和水泥量的计算

根据工程需求与灌注桩阶段施工的区别,应针对性选择不同浓度浆液,而选取灌注浆浓度主要依据为: 通常先灌入稀浆(水灰比0. 85∶1) 再注入浓浆,从而保证浆液可渗入施工土层中,且有效规避灌孔阻塞现象,可达到建筑物周边地区加固目的,调配水灰比为0. 6∶ 1 的中端浆液,是为了增强浆液在建筑桩体周边土层渗入效果,确保桩体摩擦力符合工程土层需求,灌入水灰比为0. 4∶1的浓浆促使之前出入的浆液可有效完成脱水。为了使浆液灌注符合工程需求达到最好渗透效果,利用中等浓度浆液关注较为科学,因此水灰比0. 4-0. 6∶ 1 的浆液浓度的浆液状态则最为合理,具体浆液水泥量计算公式为: Gr=αpd(桩端)+αnd(桩侧) ,其中: Gr代表渡浆水泥缴,αp代表取1. 5-1. 8 值,α代表墩0. 5-0. 7,d代表桩端直径,n代表桩侧注浆断面数。利用浆液水泥注入量计算公式,应依据工程施工参数而定,若出现突发情况,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质等客观情况进行相应调节,从而确保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得以顺利开展。

5.4注浆

在混凝土凝结之初为注浆最佳时机,避免注浆因时间过快而引起桩体承载力低下而影响技术施工效果,甚至造成损害工程质量。在压浆前应进行试验,保证压浆条件符合施工标准,在注入稀浆同时加固周围土层,利用密度高的浆液对灌注浆进行脱水处理,避免桩底部位出现浆液残留状态。此外,利用检测注浆压力变化来观测压浆过程灌注情况并进行压力调节从而达到工程质量要求。

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施工单位不断完善施工技术,而在建筑工程中利用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则有利于提高建筑主体建筑基桩单桩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值得在社会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骆永照.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技术要点初探[J].四川建材,2014.

[2]沈波.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论文作者:王康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某大厦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王康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