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多元性评价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元性论文,评价论文,模式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在学生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戏言,充分暴露了在目前教学中,教师把单纯的考试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这不仅严重遏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挥,还会造成他们为追求分数死抠书本的学习习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这种评价方式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笔者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究和实践,取得一些成果,初步形成了多元性评价的模式。
一、多元性评价的概念
所谓的多元性评价,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书本、应试为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它的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能并重、智德情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察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评价主体由教师独裁式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由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协调统一的多元性评价模式,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多元性评价的实施
在具体实施多元性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按照下表的程序实行的。
在考察的评价方式中,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完成相关任务。自选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1.历史调查报告
时间:暑假期间
学生 教师
自评 评价
开卷考查(互评,方式自选) 25分 /
过程性 开卷(自评、师评,评价一学期的 10分 10分
学习情况)
评价/ 5分
闭卷(单元)
闭卷(单元)
/
5分
终结性 其中考试(闭卷) /20分
评价期末考试(闭卷)
/
25分
内容:在十六大召开之际,调查一位老党员,结合历史反映党在建国和社会建设上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方法:以调查人物反映历史
要求: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角度立意新颖,并要结合自己的感受。
(1)成绩评定的方式:占学习总成绩的15%,体现鼓励性原则。鼓励有自己独特调查角度的同学,鼓励有深刻感受、分析问题深刻,文笔流畅优美的同学,特别鼓励闭卷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2)把大部分同学的成绩控制在10~14分之间。
(3)对其中特别优秀的同学除给予高分外他们的作品放在学校的橱窗里进行交流展览。
2.布置推理式作业
在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让学生根据教材有关内容,结合以前所学的战争知识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战争发生的规律。然后提问:“第三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可能发生,为什么?”让学生在目前尚无定论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并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写成一份推理式的作业作为考查的依据,分值占学习总成绩的15%。
3.编写历史小报
时间:五一放假期间完成。
由4~5人组成一个编报小组。
要求用电脑进行排版,文章要结合历史知识自己动手撰写。
成绩占学习总成绩的15%。编排优秀的小报在学校橱窗中进行展出。
4.撰写历史小论文
题目自拟
要求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描绘、解释、分析、总结,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除原则问题如台湾问题等外,其他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每人写一篇。成绩占学习总成绩的15%,照搬照抄的不给分。
字数在800字以上。
实施了多元性评价的结果,以两名成绩较差的同学为例进行说明:这两名同学在以前的闭卷考试中成绩一直是50分左右,鲜有及格的情况,实施了多元性评价以后,两人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三、多元性评价的特征
开卷 开卷
开卷 闭卷 闭卷 闭卷 闭卷 总
(互评) (自评)(师评) (单元) (单元) (期中) (期末) 评
90*0.25
85*0.1 90*0.1
60*0.05
50*0.0552*0.2
56*0.25
张××70
=22.5 =8.5 =9 =3 =2.5 =10.5 =14
80*0.25 80*0.1 90*0.1 50*0.05 46*0.25
60*0.2
54*0.25
黄××65
=20 =80 =9 =2.5=1.15
=12 =12
以上这两个同学的例子告诉我们:多元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总之,通过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方式,改变了单一考试的评价方式,建立了过程性评价、开卷性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多渠道、多途径的评价方式,开展了如撰写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编写历史小报、布置推理式作业等灵活机动的开卷评价的方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灵活性。给学生思维活动以更多的思维和推论空间,不拿现成的结论去框和套。同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2.实践性。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编写历史小报、布置推理式开卷式的考查,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主动性。给学生的主体活动赋予更多的动机激励、实践机会和作答空间。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完成。
4.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敢于质疑,富于联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撰写历史小短文,就要求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论。
实践后,进行了多元性评价方式的相关调查,以高一(3)班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部分内容统计如下。(高一(3)班总人数为43人)
调查内容
赞同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喜欢多元性评价的原因
3683.73%
(1)可以提高分数
511.03%
(2)生动有趣
15
34.88%
(3)可以增长见闻
11
25.58%
(4)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 5
11.03%
2.不喜欢多元隆评价的原因
7
16.28%
(1)太麻烦 24.65%
(2)浪费时间,影响其他
课学习 12.33%
(3)原有的考试评价方式 24.65%
很好,不用改
(4)其他24.6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同学对多元性评价有较高的认同感。
四、实施多元性评价的主要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积累和课堂教学的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实行多元性评价模式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性评价中,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成果能受到严格保护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多元性评价中,除单调的考试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开卷式考查方式,使每个学生各自的闪光点都能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能多途径、多渠道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多元性评价中,由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能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创立多元性评价环境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种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