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成功保管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志梅, 石芸

1例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成功保管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志梅, 石芸

摘要: 总结1例输液港置管8月后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用导管抗生素锁技术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输液港成功保留,并得以长期使用案例。并对该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分享抗生素锁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输液港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抗生素锁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Port,IVAP)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各种高浓度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的输注及输血、血样的采集等,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1]。 IVAP在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有:囊袋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夹闭综合征等, 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导管的留置和使用,甚至会危险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CRBSI的致死率为3.0%,输液港相关感染日发病率为0.21‰ ~ 1.96‰[2-4]。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输液港是不可或缺的输液途径,国内输液港CRBSI常规治疗手段为移除导管,但这将对患者造成生理创伤和经济负担,成功保留导管的案例鲜有报道。2018年10月我院收治1例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经治疗后成功保留导管,治愈感染,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诊断为肝恶性肿瘤、肺继发恶性肿瘤。于2018年2月5日行右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静脉化疗10次。化疗期间,港体周围皮肤无红肿硬结,回血好输液畅,8月20日结束最后一次化疗,之后输液港每四周维护1次。10月20日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入院时血红蛋白70g/L,大便隐血(++++),予禁食、止血、抑制腺体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营养治疗。10月28日患者输液时出现畏寒,最高T38.2℃,予以清热灵口服,温水擦浴后体温降至37.5℃。 10月29日使用输液港输液时再次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8℃,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C反应蛋白105mg/L,予以消炎痛栓塞肛、地塞米松静推后症状消失,当日CT提示肺纹理增粗,排除肺部感染。医生考虑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即予以导管内血及对侧上肢外周静脉血培养检查,暂停输液港通路使用,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医嘱给予哌拉西林4.5g静滴,每12小时一次 ,停用输液港后体温呈下降趋势,最高体温37.3℃。48小时后导管内血培养提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外周静脉血培养阴性。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为万古霉素0.5g静滴,每8小时一次外周静脉滴注,并给与浓度为10mg/ml的万古霉素同频次对输液港封管[5]。 11月3日体温正常,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C反应蛋白36mg/L。11月6日复查导管内血及对侧外周静脉血培养,11 月8 日结果示均无细菌生长,11月12日复查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带港出院, 输液港正常维护与使用至今未再发生CRBSI。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原因

患者肝癌伴肺转移,已行10次化疗,文献指出[6]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恶病质消耗以及放化疗等治疗方式使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CRBSI的高危人群。患者入院时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6%, 血小板74×109/L, 2度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状态是引发感染重要因素。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13.8mmol/L。有研究表明[7]高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血浆渗透压增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体液免疫功能失调增加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2.2 药物因素

禁食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必要手段,为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患者经输液港输注肠外营养(TPN),每日输注时间>12小时。杨梅学者[8]等认为TPN是导管感染的良好媒介,为细菌的入侵和定植提供了新的场所和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能够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具有促红细胞生成的作用[9],是血栓高危因素,易附于导管壁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堵塞管腔[10],因而更易发生细菌感染。

2.3 置管时间因素

该患者置管时间已>180天,大量研究显示[11]导管的留置时间长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置港时间≥90 d 的患者发生输液港相关感染的风险增加。感染一般是在穿刺点沿着注射座移行进入管腔内或通过血液播散,导管相关感染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增加。

3.护理

3. 1 CRBSI的判断

患者经输液港输液后相继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8℃,无尿频、尿急、尿痛排除尿路感染,胸部CT已排除肺部感染。医生考虑CRBSI,在使用哌拉西林之前同时做导管内血和对侧肢体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提示导管血培养MRSA阳性,外周血培养阴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南中CRBSI的诊断标准:带有血管内导管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即为CRBSI。

3.2 抗生素锁技术的护理

3.2.1抗生素锁应用范围 长期静脉通路装置对该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但患者导管血培养提示MRSA阳性, 是否能保留输液港成为患者输液治疗策略的关键点。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建议[12],明确CRBSI后可对IVAP采用抗生锁技术( Antibiotic Locke Tenchnique,ALT)保留导管,避免再次创伤性植入。ALT是将抗生素溶液灌注在导管腔内并保留一定的时间,从而破坏细菌生物膜结构,达到减少和消除导管内微生物定植有效治疗的目的[13]。ALT被国外同仁认为是治疗导管感染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14-15],反复感染无法治愈者建议拔除导管。

3.2.2 ALT溶液配制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万古霉素, ALT的配制浓度是高于100到1000倍的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根据张宏亮[16]等研究中国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值选择5-15mg/L为推荐治疗谷浓度,ALT的配制方法为万古霉素0.5g加入0.9%氯化钠50ml中,配制为治疗谷浓度的1000倍即为10mg/ml。

3.2.3 ALT的使用方法 对输液港常规消毒后置入无损伤针,回抽3ml血液弃去,用0.9%氯化钠20ml脉冲式冲管后,再用10mg/ml的万古霉素溶液3ml进行正压封管, 将药液封闭于导管内。8小时后将导管内的封管液抽出, 重复上述抽回血、弃血、冲封的操作。每次冲封管前的回抽能 减少抗生素进入体内的机会,最大程度避免抗生素耐药情况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4 ALT疗效及病情观察 患者10月31日使用ALT冲封管后半小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在38.1℃-38.6℃,积极对症支持治疗,48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遵医嘱处理寒战、高热和低血压等急性症状。患者经ALT连续治疗7d天后停抗生素, 复查导管血及对侧肢体静脉血培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3.3 正确采集细菌培养标本

当患者怀疑CRBSI之初.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分别采集导管血和对侧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时用70%的异丙醇(酒精棉片)消毒瓶口,先用酒精再用洗必泰清洁穿刺部位,待干。每套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为10-20ml,将血标本分装入两个培养瓶,一个为需氧瓶,一个为厌氧瓶,且培养瓶上需注明采血部位并及时送检。该患者在寒战高热时,抗生素使用前,严格无菌操作下分别采取IVAP导管内、对侧肢体外周静脉血各10ml进行双份血培养。

3.4 CRBSI的预防

患者此次输液港CRBSI因抗生素锁技术治疗成功保管, 且既往有糖尿病史;置管时间已>180天,再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高,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避免再次发生CRBSI尤为重要:(1)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定期回院检查血常规。(2)输注TPN时应现配现用,24小时内输完,连续性输液时每8h冲管一次。(3)严密观察植入处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异常情况,保持输液港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局部清洗时不可过于用力; 避免植入处皮肤受力、摩擦而引起的局部感染。(4)提高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控制。(5)出院后每个月到有资质的医院,由专业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包括输液港的穿刺、冲洗及封管,避免因堵管而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4.小结

对全身抗生素治疗无效、又需要长期保留导管者来说,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17]。目前ALT技术在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感染早期使用ALT技术对于清除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减少更换导管的需要具有显著作用[18]。国外已有较多案例证实抗生素锁技术的有效性,但国内多为对国外文献的综述,而实际临床应用的研究与报道罕见。本案例在IVAP血流感染使用了ALT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CRBSI患者的导管治疗进行临床验证,但抗生素锁应用的药物种类、浓度、频率及方法仍缺少大样本数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陈利芬,何雄霞等.应用循证护理规范植入式输液港维护操作的实践[J]. 中国医学创新,2015,02:72-75.

[2] Wang TY,Lee KD,Chen PT,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related infection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J]. J Formos Med Assoc,2015,114( 11) : 1055 - 1060.

[3] Touré A,Vanhems P,Lombard-Bohas C,et al. Totally implantable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port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cancer: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 Am J Infect Control,2012,40( 10) : 935 - 939.

[4] Yazici N,Akyuz C,Yalcin B,et al.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nd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devicesin children with cancer[J]. Turk J Pediatr,2013,55( 2) : 164 -171.

[5] 敖薪,王娟,刘莲,光玲. 治疗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抗生素锁技术指标的量化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0:4626-4629.

[6] 李艳,李婷,伟珍等.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PICC导管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06:872-875.

[7] 高姗,林江,李福琴等.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09:815-818.

[8]杨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738-2739

[9] 林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小鼠糖尿病心肌病损伤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1-73.

[10] 陈小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临时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2):49-50.

[11] Miller DL,O’Grady NP.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relevant to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or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and maintenance[J]. J Vasc Interv Radiol,2012,23( 8) : 997 - 1007.

[12] 中心静脉通路上海协作组.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2):1029-1033.

[13] 张章,陈宏吉,刘怡宁等.抗生素锁封技术用于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5):373-376.

[14] 王伟华,郑逸华,徐利萍等.万古霉素封管治疗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葡萄球菌感染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22):1839-1842.

[15]Fernandez-Hidalgo N,Almirante B.Antibiotic-lock therpy:aclinical viewpoi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4,12(1):117-129

[16] 张宏亮,温燕,唐双意等.中国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值选择的系统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04):107-111+115.

[17] 冯玉玲,徐伟,于海洪等.8例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94-295.

[18] 李丽,朱玉华,杨少林等.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应用磷霉素抗生素锁技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药品评价,2016,13(21):32-34,50.

论文作者:刘志梅, 石芸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1例输液港相关血流感染成功保管的护理体会论文_刘志梅, 石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