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的新思路_政治论文

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的新思路_政治论文

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新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新理念论文,课堂论文,思想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力图克服形式主义和脱离中小学实际的倾向,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不断更新观念,研究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而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教学新理念则是其改革的首要前提。故笔者就此略述己见,诚请同行赐教。

一、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人以渔”,教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适应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使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成长与发展,以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自主性发展的目标”。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二、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根据其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尽力营造“五动”的课堂教育教学氛围。这就是:

“学生求知主动”——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生动”——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其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则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情况,预期好下一步的指导方案。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自觉创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教育环境,要通俗易懂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渐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落实行动”——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三、建立“一种关系”——互相学习,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应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信息交流达到最优化,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能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重在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要建立这种温馨的师生关系,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爱戴每一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以父母般的情怀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合理而科学的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学生。例如,可尝试将课桌的排列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或“马蹄型”,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也可采用小组讨论或个别辅导等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也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使自己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如此,才能构建思想政治课独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保障本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做到“三个淡化”——淡化“老师说教”“理论灌输”“知识记忆”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作为中学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活动理应回归德育之本——发挥德育育人的本色,通过带头实践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突出其自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素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淡化”。这就是,淡化老师说教,突出主体思想;淡化理论灌输,引导主体发现;淡化知识记忆,指导主体运用。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运用讨论和有效的提问等方式,启发主体的积极思维,使其主动探索、自我选择、自我教育;教师要把讲授法与讨论法、谈话法、问题法等思想教育的方法合理结合,引导学生广泛地、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从“感知→概括”、从“概括→应用”两次飞跃,圆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总之,素质教育观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应是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新作为。

标签:;  ;  

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的新思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