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以遵义部分农村中学为调查对象,在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村中学义务教育质量;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181-01
1、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流失严重,整体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大幅度增加,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教师队伍,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教师队伍还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城乡结构性失衡等问题,表现为:城市地区教师过剩,农村地区教师则普遍短缺。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的待遇差,条件艰苦,不仅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就是在职的老师多数也都不安心,总想千方百计调离农村,导致学校陷入“培养、发展一个,就流失一个”的尴尬困境,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再加上教师的整体素质比较低,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师资不足、教师培训时间少、流动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农村中学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所增多,但总的来说,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2新课程实施难度大,问题多。
农村中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参与到新课改当中来。但是大多数农村中学由于远离城市,存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学生素质差等问题,使新课改的实施面临很大的困难。应该说,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既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农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上述方面的现实困难,新课程在农村中学进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之间课程实施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师还不了解新课改的真正意义,因而对新的课程观念、内容与新的学习方式,表现出疑惑、甚至排斥的态度,部分课程名存实亡,老师备课不上课,或者在应付检查时才备几节课。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更不用说大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苦读九年后,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不能吃苦,搞二、三产业无门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家长看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的财力有限,绝大多数县镇仅能做到按时发放教师工资,要想拨一部分资金保证新课改工作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靠学校本身的财力更不现实,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最多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但实行新课改确实离不开相当数量的经费。
1.4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调查反映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4.1学校布局不合理和校舍不足。偏远的农村中学在校园建设规划,教学、生活、运动区的布局上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学校周边环境还有安全隐患与污染。这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4.2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资源不能均衡配置,缺乏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工作正常的开展。
1.4.3部分农村中学主管领导对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对常规管理工作抓得不细,缺乏规范性管理。这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4近几年,一方面是中小学在校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加上难以吸引大学生和留住优秀教师,既造成了教师局部缺编或结构性缺编问题日益突出,又使农村中学师资素质不高,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1.4.5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虽然政府部门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影响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农村中学义务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
2.1农村教育投入机制是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源。
农村自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国家确立了“以国务院为领导,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一新体制的实施,使县级政府成为承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但由于县与县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经济困难的县自身财力有限,因此“以县为主”的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我们调查的遵义务川县就是如此,很多农村中学还是负债运行,基本上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很多县根本承担不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重任。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又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经过调整,“以县为主”体制逐步清晰地界定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由各级政府合理分担。
2.2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今天的农村中学,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的典型特点是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及学历结构失衡等。年龄结构失衡是指农村地区中学中老教师偏多,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数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严重;学科结构失衡是指农村中学中专业教师少,能胜任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师屈指可数,一师多科目多年级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教学蜻蜓点水,难以求精。学历结构失衡是指农村地区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特别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同志,几乎都是初高中毕业生,基本上通过补偿教育获得大专文凭,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很少。如此的师资队伍现状,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矛盾。
2.3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给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农村中学通常位于偏远山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先进文化和重要信息的吸收比较缓慢,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都较缺少。其次,农村经济滞后,很难为农村中学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的实验室与阅览室等。不少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但生存的环境、闭塞的文化限制了他们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最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不能给农村学生提供优良的师资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长期以来,政府对城市地区尤其是城市中的重点学校“精耕细作”,而对广大的农村学校基本上实行的是放任自流的“放养”政策,使一些农村中学只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目前工作的重点应着眼于建设与规范公平合理的教育投入机制、尽快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村义务质量监控、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适合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建设等。
参考文献
[1]祝俊初.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015997115736.工人日报,2005-02-24,(5).
[2]李良.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7-19.
[3]陈桂华.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8-11.
论文作者:张卫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农村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中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学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