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学术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俄罗斯论文,纪要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2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纪念江泽民总书记作出关于加强国外社会主义跟踪研究的批示六周年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当天下午,来自中联部、教育部、新华社、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普京当选总统前后俄罗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新变化,俄罗斯跨世纪的走向及其对世界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主要理论观点作以下综述:
一、普京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
有的专家认为,普京当选总统标志着俄罗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在国家杜马作的施政报告、1999年底在因特网上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以及今年2月发表的致选民的公开信等言论中, 总结了俄罗斯改革和演变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寻找俄罗斯自己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普京认识到,俄罗斯在政治动荡和激进改革中已精疲力竭。十年来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仅相当于中国的1/5。目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式的经济体制有关,但改革中的政策失误和错误是重要原因。90年代俄罗斯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将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不可能进行没有太大代价的真正顺利的改革。“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俄罗斯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俄罗斯复兴和繁荣的战略应以市场改革和民主改革的一切好东西为依据,“只能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方法”。(《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俄总统办公厅主任沃罗申也明确地讲:普京“会继续坚持民主发展道路,坚持市场改革的方针,当然考虑到近十年改革的经验教训,改革的重心应当转移到解决社会问题,摈弃休克疗法。”
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普京政府的主要构想是:第一,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让“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使俄罗斯经济成为“可控制的市场经济”。第二,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第一个过渡阶段,下一步的任务是“向结构改革过渡”。普京明确地说:如果要“摆脱目前的萧条,消除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就应该向结构改革过渡。国有资产部在实施结构改革政策中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第三,在宏观经济体制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包括改变国家预算盘子过小的状况,实行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继续进行税收体制改革,降低税率,扩大税基,减少税收优惠,增加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和财产税,加强税收征管;保持低通胀率和卢布汇率的稳定;建立以国家控股银行为核心、以财务状况基本稳定的银行为基础、以地方“支柱银行”为分支的新银行体系;取缔“影子经济”,打击经营及金融信贷领域的有组织犯罪等。第四,在微观经济体制方面,主张在现有私有化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率。第五,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方面,要按时发放和补发工资和退休金,并提高工资和退休金20%,降低工资所得税,使居民的消费尽快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第六,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循序渐进地实现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主要政策有支持企业和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降低或取消某些产品的出口税;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外资共建俄罗斯的“新经济”;争取让俄罗斯加入国际经济调节体系,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普京还批评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摸索乱碰中前进,缺乏全国性的长远战略,尤其是15—20年或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新政府成立了战略研究中心,开始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在15年内使俄罗斯人均GDP达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现有水平(10000—150000)美元,或英国和法国现有水平(20000—25000美元)。第二,实行积极的工业政策,“优先发展在科技进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同时考虑现有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具体措施包括:刺激对先进工艺和科技产品的需求,扶持出口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扶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非原料部门的发展;提高燃料动力和原料部门的出口能力;利用信贷、税收、国家担保和提供各种优惠等国际通用的办法,筹集推行这些政策所需的资金。第三,推行现代化的农业政策,“把国家扶持和国家调控措施同农村及土地所有制方面的改革有机地联系起来”,支持农业部门和数百万农民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第四,实施合理的经济结构政策,使“各种经济形式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普京认为,俄罗斯经济中应有工业财团和公司的位置,也应有中小型企业的一席之地;天然垄断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和消费的价格,影响整个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因而政府要适当调节他们的活动。第五,加强国家对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领域的投入,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完善社会生活各部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二、俄罗斯的政治局势及发展趋势
90年代以来,俄罗斯社会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党派、各思潮之间斗争激烈。目前俄罗斯有二百多个政党在民政部门登记,其中除少数政党有明确的纲领、严密的组织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外,其他政党和运动都比较松散,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俄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部完整的《政党法》,尚未形成稳定的多党制。2月27日, 普京在“团结”全俄社会政治运动成立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说:“国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政党体系”,还缺少“能够把俄罗斯人团结起来的、有威望的、形成了体系的政党”。
根据基本政治倾向,俄罗斯主要政党可分为左、中、右三派。以俄共为代表的左派政党肯定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叶利饮时期的自由主义改革持否定或基本否定态度,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右翼力量联盟”为代表的右派政党则相反,全部否定或基本否定苏联时期的成就,对叶利饮时期的改革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态度,主张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以“团结”运动为代表的中派政党,不全部否定苏联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但不主张重新回到苏联,与此同时对叶利钦的改革也提出批评,不赞成激进的“休克疗法”和全盘私有化政策,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目前俄罗斯中派政治势力的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普京所支持的、绍伊古所领导的“团结”运动和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领导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2月27 日“团结”由竞选联盟改建为全俄社会政治运动。不久前“团结”运动的政治委员会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将该组织改建为群众性政党的问题。现在“团结”是普京的主要依靠力量,很可能成为新的政权党,但其内部存在各种倾向,参加该组织的许多地方行政长官和企业家都抱有各自的目的,不少人想借此飞黄腾达。最近又传出消息,“团结”在正式建党之前要整顿队伍。属于中左派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按社会主义原则分配。他们要求对私有化结果进行重新审查,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虽然“祖国”和“团结”都属于中派,但在杜马选举中,“团结”把主要矛头指向“祖国”,将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以盖达尔和丘拜斯为代表的右翼政党,在90年代推行自由主义政策,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但他们作为新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一定的作用。普京虽然声称要实行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但他与“寡头”和右翼政党有着紧密的联系,依靠他们的支持。
当前俄罗斯各派政党力量的对比情况是:左翼反对派保持相对稳定;中派力量有所上升,居主导地位;右翼势力明显下降。在政党制度问题上,各派斗争很激烈。普京表示,要在俄国实行“有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俄人民爱国联盟两主席之一亚·普罗哈诺夫在《三党制的俄罗斯》一文中说,俄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党共存的时代将要结束,可能由俄共、“团结”和“右翼力量联盟”三派政党构成俄主要的政治结构。“家园”领导人弗·雷日科夫认为,作为政权党的“团结”既无意识形态,也无纲领,它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政党。他呼吁创立某种民主的替代克里姆林宫的“政党行动方案”。能否顺利推进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遏制腐败现象,解决车臣问题,处理好与东西方国家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等,对普京和中派政党来说是严峻的考验。
三、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演变及其经验教训
从1997开始,俄国面向21世纪的军事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精简军队数量(从三、四百万减少到116 万),提高军队质量;合并军区,减少指挥层次,将以往塔形的指挥体系改建成扁平化的指挥体系,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注重开发军事科技和新式武器,增加军备开支。
与此同时,俄国的军事改革和军事战略也出现过严重失误。第一,对重大军事威胁有过错误判断。苏联资本主义化和解体以后,俄罗斯以为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西方社会,军事威胁不再来自西方,而主要来自国内的民族主义,从而大大收缩对北约的防御,把对俄罗斯有利的军事牌让给了西方。但是,当俄罗斯真诚地想与西方握手的时候,西方却踢了它一脚,以北约东扩来压制俄罗斯,跟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军事态势。第二,俄军事战略变化无常。苏联解体后,俄国起初沿袭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纯防御战略。当时俄对北约东扩不太重视,认为这是让俄国融入西方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但后来北约不断东扩,日益暴露出彻底遏制俄罗斯,不让其重新强大起来的战略意图。从1993年以后,俄罗斯意识到纯防御战略无论对保证俄的国际地位、军事安全,还是维护国家统一都不适合,不得不改行攻防统一的积极防御战略。到叶利钦后期,俄国认为实行积极防御战略还不够,应该采取现实遏制战略,但俄的军费严重下降(从大约1300亿美元下降到92年的50亿美元),实行遏制战略已力不从心。第三,俄罗斯军费的增长和削减的幅度非常大,而且搞雪崩式的转产(平稳转产需要8—10年,而俄只搞了2年),不仅造成军事人才和实施的大量流失,军事投资方面的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着俄罗斯现在和以后的国防建设。
普京上台后,强调要维护俄自身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把恢复和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实力作为今后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确保俄国的核威慑在防止核战争、大规模的常规战争和局部战争、履行同盟者的义务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月14日公布的新国家安全构想, 强调经济是国家安全的关键。3月31日, 普京在俄原子能部部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表示,在核武器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原子能工业仍然是俄战略利益的重要领域,是优先发展的部门,因为原子能能够让俄罗斯获得大国地位。4月21日俄安全会议通过的俄新军事学说,也贯彻了上述指导思想。 对北约,俄罗斯更强调要恢复合作关系,不希望发生严重冲突。普京还表示,如果北约考虑到俄的利益,“把俄罗斯看作完全平等的伙伴的话”,不排除俄有可能加入北约。对中国,普京表示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动摇。俄新军事构想也把中国视为“战略盟友”。
四、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普京政府比叶利钦时期更加注重俄的经济利益、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强调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调整与东西方国家的关系。普京在1999年12月31日晚接任代总统的讲话中就声明:俄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俄的外交政策是同世界所有国家在平等、互谅、友好、互利合作基础上建立关系。3月24 日俄外交新构想出台,其核心思想也是:保护境外俄公民及俄在世界上的经济利益,要更多考虑俄国家利益和经济利益,外交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利益。从总体上看,普京政府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可能更加依赖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外资进入和技术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发达国家靠近; 而且俄偿还1370亿美元外债的压力,也是其受制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原因。 俄政府经济主管卡西亚诺夫明确地讲:俄面临的经济任务繁重,等待西方支持他们“进行市场改革和解决所积累的问题”。
普京把外交的重点放在西欧。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国历来是欧洲国家。俄罗斯现今所选择的社会发展模式与西欧相近。普京也说:俄选择的道路是“西欧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远东还是南方,始终是欧洲人,我们将努力留在我们地理和精神所归属的地方,如果有谁想把我们从这里排挤出去,我们将被逼寻求建立联盟,巩固自己的地位”。随着政权的稳固和国内经济的恢复,俄罗斯有可能扩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在俄美关系问题上,既有保持“伙伴关系”的合作态势,也存在难以消除的分歧与矛盾。在俄美关系中,俄罗斯处于守势和被动地位,将会作妥协与退让,因为它没有实力与美国抗衡。当然,发展俄美关系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既不希望俄强大到与之争霸的地步,也不希望俄过于衰弱或把俄逼到无路可走的绝境。
叶利钦时期,中俄关系有长足的进展,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政府可能会延续和发展中俄关系,而且这种发展还有很大的余地。
五、当前俄罗斯人对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
在叶利钦领导下的十年里,资本主义在俄罗斯野蛮地复辟,不但没有使俄国出现发展的奇迹,反而出现了历史性的衰退。人们在尝够了照搬西方模式的苦果,厌倦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之后,又开始对苏联时期的领导人及其思想,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俄国未来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思考和选择。在总结选举前后,俄各主要党派纷纷亮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除少数右翼分子坚持认为叶利钦时期仿西方的资本主义改革是成功的以外,左翼和中派都不同程度地批评自由主义的改革给俄罗斯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们认为跟在西方模式后面亦步亦趋是没有前途的,因而纷纷打出“走俄罗斯自己的道路”的旗号。“21世纪的俄罗斯”独立学者学会早在1998年就在《怎么办?俄罗斯复兴的理念》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拯救俄罗斯”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即“计划市场双重经济成分”的模式,意在放弃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展市场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也强烈要求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谐,恢复昔日大国的地位。强调社会团结、国家作用、强国意识和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在俄罗斯大有抬头之势。
普京在论述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向何处去时首先指出: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弄清应该从过去和现在吸取那些教训。他不得不承认苏联时期的历史成就和俄共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在他看来,俄罗斯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了不容质疑的成就,同时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又付出了巨大代价,否认这两者中的任何一面都是错误的。他对俄共采取妥协的态度,并在纲领中吸收了俄共等左翼政党的某些主张。他还高度评价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久加诺夫等人在团结俄罗斯人民中所起的作用。“家园”领导人弗·雷日科夫也认为:“新的政治体制将包括俄共,因为大约1/4的公民仍然信奉苏联的价值观”。在列宁诞辰130 周年之际,俄罗斯报刊上登载了大量纪念列宁的文章。在一次对俄罗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家的问卷调查中,第一位是斯大林(占被调查人数的11%),第二位是列宁(占10%),第三位是普京(占6%), 他仅比苏联稳定时期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占5%)高一点。有的文章说, 在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人民心目中,列宁是永久值得纪念的,就像伊凡雷帝、彼得一世、斯大林一样。今天的普京之所以显得有力量,是因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叶利钦—斯大林”的影子。俄罗斯今后将像从前一样具有各种形式和表现的权威统治。这充分表现了苏联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成就对俄罗斯现今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最近一两年俄罗斯左翼和中派学者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和俄罗斯未来道路的争论,也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1998—1999年间,俄著名政论家尤·布尔金先后在《独立报》上发表《论趋同论》和《三个列宁》的长篇文章。他认为列宁具有三重性,即“十月革命的列宁”、“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列宁”、“遗嘱期间的列宁”。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不是从社会主义退却,也不是通向社会主义的阶梯,而是社会主义本身,至少是社会主义的开端。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没有消除“私人买卖利益”、以“资本主义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的40年间,这种社会形态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现在人们可以称他为“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多元社会主义”,或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称它为“人民的资本主义”、“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社会形态。布尔金的这种观点典型地表达了那些希望俄国走既不同于前苏联,也不同于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当即遭到了左翼学者的反驳与批评。有的学者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不是布尔金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本身,而是以让步和妥协的形式进行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也坚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成为社会主义的俄国。
俄罗斯左翼学者想从列宁八十年前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中寻找医治俄国现今疾病的药方。他们的议论是纸上谈兵,还是具有实际影响的政策主张,有待实践来检验。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今天在俄罗斯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只有科学地看待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和实践经验,才能最终实现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标签:俄罗斯军事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苏联军事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列宁论文; 经济论文; 军事论文; 经济学论文; 苏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