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其对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农村的生活垃圾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整体面貌提升的重要不利因素,全面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治理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了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机制、设施配套规划思路,并针对性的地提出了垃圾治理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配套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经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若不能规划好生活垃圾的治理路径,将会对整个农村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路径及对策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问题分析
1.1生活垃圾已严重影响农村居住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不但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还直接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破坏农村居住环境。
1.2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规划范围内广大农村垃圾收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环卫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导致农村生活垃圾长时间处在无序堆放和无人管理地步。
1.3农村环卫管理体系缺失
规划范围内由于缺乏成体系的环卫管理机制,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相对缺失,居民的生活垃圾常常肆意倾倒在建筑物前后或是坑边、路旁等。
1.4垃圾治理配套资金不足
许多农村尤其是基层村的垃圾处置设备相对匮乏,而且资金不足,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来就要滞后城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较低,难以像城市一样缴纳垃圾费,而且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更加耗费人力、财力,产生的效益也不明显。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常常会忽视垃圾的处理投入的必要性,导致农村公共环境所需的设施不足。
2、农村生活垃圾设施配套规划探讨
2.1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2.1.1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要求
垃圾中转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以乡镇为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中转站,并按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垃圾中转站的外形美观、操作应封闭、设备力求先进;
(2)其飘尘、臭气、噪声、徘水等指标应符合环境监测标准;
(3)中转站内应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并能够与城镇排水系统相衔接;
(4)中转站应设置相应的防护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地方规定;
(5)垃圾中转站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及环境相协调;
(6)垃圾中转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
(7)垃圾中转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作业区宜选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方便垃圾车辆进出。
2.1.2垃圾中转站布局规划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模标准:按相关标准要求,人口在1-3万人的乡镇,应按日垃圾转运量10至25吨的要求,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乡镇,应按日垃圾转运量大于25吨的要求,建设1至2个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
2.2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备规划
2.2.1垃圾收集车配备要求
(1)道路相对平坦的村庄垃圾收集宜选用人力或电动收集车;
(2)垃圾收集车要求密闭性好、经济实用的车辆,推行垃圾分类地区的收集车内设置隔板,可收集两种以上分类垃圾,实现一车多用;
(3)垃圾收集车的数量需要与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和道路清扫保洁人员数量一致,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处理的地区,垃圾收集车应能满足分类收集的需要。
2.2.2垃圾转运车配备要求
(1)垃圾转运车应选用密闭性好,能够适应逐步推行垃圾分类的趋势;
(2)垃圾转运车的选择应满足垃圾收集(转运)站工艺要求,采用压缩车直运的地区宜选用3-5吨的车辆。
(3)属于国家车辆公告目录及国家税务总局免征目录内的产品,尾气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要求。
2.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通常包括焚烧处理厂处理、卫生填埋、堆肥、沼气发酵、焚烧等四中方法。应通过规划分析,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较具有前瞻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优的处理方式,通过区域设施统筹尽求集中处理。
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规划的思考
3.1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规划
应加强组织管理,加快设置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由各乡镇政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配备或兼任,落实责任到人,接受乡政府领导和县(区)环卫部门的业务指导,负责乡(镇)域的环卫管理、考核、设施设备建设和维护等工作。村级管理人员可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兼任,负责对村庄保洁管理、相关垃圾治理宣传工作。
3.2清运队伍配备标准思考
(1)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规划制定保洁人员定员标准,并依据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各村收集体系的劳动定员应按照定岗定量的原则,根据各乡、村的特点、居住人口分布、技术水平、投资体制、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可参照下表的标准按需配备。
(2)规划以行政村为单位,向各基层村配置保洁人员,也可就近安排人员,负责村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及村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一般每天道路保洁一次,上门收集垃圾一次。
3.3收运路线规划思考
通过专项治理规划,明确收运路线和责任主体。乡镇监督行政村负责下辖各自然村收集部分,以保洁员和农户为操作主体,农户负责收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及垃圾分类工作,存放到统一设置的垃圾集中收集点,再运至乡镇中转站;乡镇及时清运中转站内垃圾,压缩后转运并集中处理,实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具体路线如下:
1)户集路线:将每户的垃圾集中到公共垃圾桶内。
2)村收路线:将各村庄、社区公共垃圾桶或垃圾集中收集点的垃圾统一收集到乡镇垃圾中转站。
3)乡转运路线:乡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转运至县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内集中处理。
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保障措施
4.1落实地方责任
乡镇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调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实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长效目标。
4.2加大资金保障
财政安排专项治理补助资金,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环卫设施设备的维护和运行;乡政府要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足额配套专项资金;乡政府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账户,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
4.3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督查工作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对工作力度大,社会反映好、成效显著地进行表扬,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要限时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整改不力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严格问责,并视情约谈相关负责人。
4.4加大宣传教育
各乡镇广泛发动群众,树立创建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宣传部门要统筹抓好宣传工作,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专栏,制作专题,广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标、任务、意义、成果和先进典型,在规划范围内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宣传教育中提高广大群众思想认识,营造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掀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的高潮。
5、结束语
通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规划和实施工作,农村垃圾将持续“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下一步重点是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实现生活垃圾进一步减量化。现阶段应首先做好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论文作者:肖秋云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垃圾论文; 农村论文; 生活垃圾论文; 中转站论文; 乡镇论文; 设施论文; 环卫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