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电站运行的无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_薛垒,

浅谈变电站运行的无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_薛垒,

国网黑龙江东宁市电业局有限公司

【摘 要】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系统巡检等工作的人力损耗,由此实现更经济的电网运行环境;另一方面,无人管理模式需借助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同样能够提升变电运行的可控性,便于变电站故障得到及时的管理。本文基于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实践展开分析,在明确影响因素与优化措施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变电系统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变电运行;无人管理模式;系统创新;实践分析

一、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概述

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提供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变电站工作期间,凭借数据成像及数据处理元件,检修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判定变电运行的状况与潜在隐患,比较传统人工驻守巡查,此种技术能够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技术融入,如此便为实时化监控与管理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更便于变电设备的管理。另外,无人管理模式的落实更实现了系统远程操控的目标,随着大量人工经济成本的缩减,不但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更丰厚的资金收益,并且也更便于后续数字化技术的落实。

二、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实践分析

1. 运行管理制度的构建

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变电运行的结构,并且将技术管理全面交付于数据平台。如此传统管理模式便很难适应当前变电运行的要求,必须提供更先进的技术理念,将地方电网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作为构建核心,确保变电站工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才能为后续电网系统的持续完善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其中,管理制度应该从操作人员与巡视人员管理的角度看待现阶段变电工作难题,而后再根据变电站状况与安全管理要求,细致拟定工作的职责分工,以便无人管理模式具备规范性的优势。

2. 巡视操作部门的建立

变电站人员管理系统的消失势必加重相关巡检工作的压力。在此期间,部分电力企业已经组建了更加专业的巡视操作部门,在变电设备检查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制度更加深入了解变电运行的状况,由此逐步完善变电设备管理资料库,以便为检修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更详细的数据参照。同时,借由专业性的特点,更能够在巡查过程中对部分运行隐患进行校正,降低了变电设备运行故障的概率。但从实际操作状况来看,检修部门的设立虽然具备专业性的优势,但出于工作压力的上升,极易出现检修违章与马虎的状况,并且因为缺少适当的监督管理系统,设备在检修过程中也极易出现疏漏,这便影响了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由此可见,若要持续落实无人管理模式,则仍旧需要提供完善的管理辅助措施,并规范检修人员的操作行为,才能保障设备检修的质量水准。

三、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1. 变电站设备可靠性不足

根据以往变电站故障资料可知,介于外界环境与设备损耗等多方面的影响,电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极易因为继电保护装置反应迟钝、线材局部发热、开关机构漏气等问题影响,造成变电运行故障,使地区电网环境蒙受难以预估的损失。在此种环境下,很多用户对于无人管理模式的落实产生了不信任感,特别是在部分网络信息化技术构建不完善的环境中,此类管理模式的应用无异于增大了电力运行的风险。

2. 系统平台管理水平堪忧

网络信息化技术虽然为变电运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借由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变电管理设备,却同样增加了管理者的操作压力。比较传统变电管理措施,现代智能化与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虽然增强了管理平台与变电设备之间的关联性,以数字化信息满足实时化监控的需求,却也同样需要管理者具备较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并且在网络数据传导方面,部分数据信号极易被非法分子窃取,如此更增大了变电运行的风险,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受到了极大制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变电站无人管理创新优化对策

1.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是根据地方电网构建要求提供的基本权责执行参照,在电力系统不断完善的现阶段,变电运行管理制度更应该贴合地方电网环境需要逐步完善,才能确保变电站功能性不落后,并能够为地区变电运行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根据当前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特点,传统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应作出以下转变。

(1)岗位责任落实

无人管理模式不代表完全脱离变电检修等工作,只是在日常管理中缩减了不必要的监管开支。在此种环境中,变电站巡检工作的质量必须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够提供更详细且真实的检修报告,才能确保变电站运行稳定,并且电网故障发生的概率能够有效降低。所以,岗位责任制的有效落实,能够增强电力企业对变电设备的可控性,并且能够让检修人员更加认真的投入到工作中,如此便有效降低了因为检修人员素质引发的风险。

(2)设备专责制度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方便了检修等工作的开展,通过相关感应元件采集的数据,既能够有效分辨出故障情况与潜在风险,同时凭借信息化管理平台,更可以远程操控部分变电设备,以便满足地区电网功能性的要求。在此期间,变电设备管理应该基于风险判断适当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性拟定设备专责制度,以便设备运行具备持续化的技术保障,并且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被更加细致研究,以便为后续电网系统的逐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加强变电技术人员管理

(1)加强业务训练,增强自身素质。变电站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变电站的操作人员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变电站操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技术,还要对整个无人值守远程监测系统进行了解,熟悉信息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此外,操作员要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上下班,在接班人员未到达时不能擅离职守,增强责任心,确保变电站工作的安全运行。

(2)严查人员的操作专业性,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有必要每月都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度工作计划,例如,对于倒闸操作,实行严格审查,先由调度值班员按照有关规定,拟出操作命令票的内容,在经模拟操作无误后,才能向站端值班员下达操作指令,在操作完毕后,操作人员必须回令。

五、结语

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为变电系统提供更加经济化的管理渠道,为后续电力企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加丰厚的资产底蕴,同时凭借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的落实,更能够改善变电运行管理环境,如此更有效降低了电网故障发生的概率。故而,在论述变电站运行的无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期间,必须明确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拟定优化对策,以此增强变电站工作的可控性,才能为后续变电系统的构建提供更全面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牛志刚. 选煤厂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 科技传播, 2016, 8(14).

[2]袁德斌. 浅析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J]. 技术与市场, 2016, 23(7):276-276.

[3]初家祥, 张丽春. 对变电站实现集中监控管理模式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6, 35(25).

[4]蔡静, 翟仕双. 浅谈华油冀中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11):00003-00003.

论文作者:薛垒,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浅谈变电站运行的无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_薛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