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广济医院老年精神科 江苏苏州 215137)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开展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其中老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本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了文献调研,文献显示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的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对抗精神病药的机制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抗精神病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344-02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精神疾病一直被人们忽略,但是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会伴随一系列心理活动上的异常。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甚至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因此开展老年人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抗精神病药物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两种。本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及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用药方式
抗精神病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
1.1 单一用药
单一用药是指在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仅适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早期使用的抗精神病药主要以氯丙嗪、奋乃静等为主[1],但是因其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并且可引起致命的白细胞缺乏症,老年患者在服用过程中应慎重。现阶段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等,相对于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
王鸽翔[2]对289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149例,占51.6%。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喹硫平、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在王廷玉[3]对198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研究中,单一用药有103例(比例为52.02%)。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氯氮平、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刘秀平[4]对45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进行了调查,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的比例为82.36%,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邓萍[5]等对22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单一用药194例,占全部病例的 86.61%。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利培酮、喹硫平和奥氮平。林永雄[6]的研究中,1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有71例患者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均进行了研究。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奋乃静为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总之,最常用的药物为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及氯氮平。
1.2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包括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合并使用其他精神药物。2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比较多,偶见3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2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两种类型。王鸽翔、王廷玉[2-3]等研究显示,最常用的氯氮平+利培酮、氯氮平+奥氯平、氯氮平+喹硫平。刘秀平[4]的研究显示,最常用的氯氮平+利培酮、奥氯平+奋乃静、氯氮平+奥氯平,其中奋乃静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邓萍[5]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最常用的氯氮平+利培酮、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喹硫平。3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如氯氮平+喹硫平+舒必利[3]。抗精神病药物三药联用情况较少,在治疗老年精神病方面仍需慎重考虑。
合并使用其他精神药物,主要指的是合并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等[4]。刘秀平等人的研究中,43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服用了抗精神病药,合并抗抑郁药有20例,文拉法辛、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分别有7例、6例、6例、1例;合并抗心境稳定剂26例,丙戊酸钠缓释片最多,达到21例;合并镇静催眠药142例,艾司哩仑片的使用频率最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
2.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指传统的、对神经系统有明显副作用的一类抗精神病药,这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肯定的疗效,但对阴性症状疗效较差,不良反应多,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大,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以氯丙嗪为例,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其90%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脑中浓度约比血中浓度高10倍[7]。本药可以阻断多巴胺受体,还可以产生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并可影响下丘脑与脑下垂体的内分泌。其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为主,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2.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具有3个特点,即对精神分裂症有比较好的疗效、较少或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具有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双重阻断作用。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对5-羟色胺受体的结合力都高于对多巴胺D2受体的结合力,在临床上有更好的疗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疗效显著,因为其对具有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起联合拮抗作用,可选择性阻断多种受体,还可以作用在前额叶,主要拮抗5-羟色胺受体,达到治疗阴性症状的作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很少作用于基底节,减少了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8]。
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氯氮平等。以氯氮平为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或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阻断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也很低。同时氯氮平有很强的α肾上腺素能、组胺能和毒蕈碱能受体的拮抗作用。氯氮平亦具有诸多不良反应,比如谵妄、困乏、心脏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和跌倒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虽然较典型抗精神病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并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现阶段研究者多认为有三类潜在受体作用机制为其发展方向,即P物质受体拮抗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拮抗药和神经降压素激动药[9]。
3.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而精神疾病本身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是疾病治疗中的难题。研究表明老年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加,平均年龄不断加大,治疗难度持续上升。老年精神病的存在,不仅影响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严重可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老年精神病进行研究对人类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治疗老年精神病的过程中,主要以单一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及氯氮平。同时也出现很多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伊潘立酮、阿塞那平等。也存在多种抗精神病药联用的情况。同时对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述,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虽然较典型抗精神病药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仍需研究者继续研发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参考文献】
[1]吴烈英.65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1994(4).
[2]王鸽翔.289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24-525.
[3]王廷玉,潘朝霞,何秀贞,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93-194.
[4]刘秀平,苏明杰,赵晓彦.45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1):29-32.
[5]邓萍,王飞燕,钟声,等.22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16):59-61.
[6]林永雄.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454-1456.
[7]郭歆,程泽能.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南药学,2004,2(2):97-100.
[8]倪尉,周和平,项光亚,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3):342-346.
[9]董佳丽,常艳玲,黄震,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5(7):53-56.
[10]付君.四川省三地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现状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杨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抗精神病论文; 药物论文; 老年论文; 非典型论文; 受体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羟色胺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