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倩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CCU 重庆 400042)
【摘要】目的:观察CCU病房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并了解其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病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分别为(78.2±10.1)次/min和(96.1±15.3)次/min,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8.3%,心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5.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0%,死亡率分别为1.7%和5.0%,均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且除死亡率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CCU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心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期;CCU;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98-02
本文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确定最佳护理方式,保证患者的安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其年龄在41岁~78岁之间,平均(62.1±3.2)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其年龄在43岁~79岁之间,平均(60.9±3.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病情监测,用药护理等,在并发症发生后给予针对性处理。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①积极的病情监测:患者入住CCU病房后,连接心电监护设备,观察图心电图动态变化(主要观察ST段、R波、Q波、QRS波群的变化),并对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抢救,避免因室早诱发室颤,进而造成心脏停搏的情况。②临床症状观察:对患者的肤色、面色、皮温等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肌疼痛表现,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等情况要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避免因心肌坏死导致心急排血量剧烈降低诱发严重心肌疼痛,进一步导致神经性周围血管扩张与低血压、尿量减少情况的出现,防止心源性休克[1-2]。同时要求患者饮食上要清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因心肌疼痛刺激迷走神经伴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出现水钠潴留,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结合腹部按摩,促进排便,避免过度用力,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③药物护理和环境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扩血管药物,调节合适的滴速,注意监测其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温馨的环境,保证发病24h绝对卧床休息,对探视人数、时间进行限制,促进心急耗氧量的降低,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④吸氧:患心肌梗死的面积与心肌缺氧程度息息相关,在患病早期及时给予吸氧护理,促进血液中含氧量的提高,对于改善心肌梗死,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都有重要意义。开始时,可维持给药量在4-6L/min(鼻导管吸氧)或者6~8L/min(面罩吸氧),休克解除后,为防止发生氧中毒,可将氧流量减低至3~5L/min;对合并湿啰音的患者,可加入酒精促进肺弥散量的增加。⑤溶栓:患者在发病时间短(<6h)、无溶栓禁忌症的情况可首选溶栓治疗,但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排痰、排便情况,了解有无出血情况,特别是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发现异常要立即处理。同时,在溶栓期间,对其进行积极心电监测,一旦出现室早、室速、室颤、传导阻滞等情况需立即进行抢救[3-4]。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并对其并发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了解两组患者是否有死亡情况发生,计算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分别为(78.2±10.1)次/min和(96.1±15.3)次/min,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8.3%,心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5.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0%,死亡率分别为1.7%和5.0%,均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且除死亡率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CCU病房是专门针对重症冠心病设立的冠心病监护病房[5]。心肌梗死患者是因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引起的心肌持续性、大面积缺血的情况,是一种症状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不仅起病急,而且进展快,梗死范围较大时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甚至是死亡等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7-8]。
本文分别对CCU病房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下的心率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临床症状观察及疼痛护理、用药与环境护理、吸氧、溶栓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也相对较低,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会杰.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3(6):80-81.
[2] 田巧莲,王红.综合性护理在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43
[3] 张敏.心肌梗死护理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9):257-258.
[4] 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7-809.
[5]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
[6] 冯丽钦,陈东玲,展丽元等.PiCCO在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精细容量管理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3-24.
[7] 蔡淑珍,殷丽萍,谢鸿等.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3-14.
[8] 郭希娟,梁涛,张辰等.心肌梗死再梗死后交感风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ICD置入患者的护理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14,24(z1):215-215.
论文作者:许文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肌论文; 分别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休克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