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论文_周宁

宁乡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宁乡市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痤疮症状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并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以常规红蓝光的方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加减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于临床痤疮采用中医辨证加减方式的治疗其效果显著,因此予以该症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痤疮;中医;病因病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在生活工作方面压力的增大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目前痤疮的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作为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痤疮又被俗称为“青春痘”,由于通常发病于人们面部极易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程度[1]。而在祖国医学中,以中医药对痤疮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而随着西医技术的普及发展,以红蓝光对该症进行治疗具有见效快与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也存在极易复发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该症治疗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本文则以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以中医病因分析后辩证治疗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21例男性、39例女性,年龄为16-37岁、平均为(25.43±6.14)岁,病程为0.5个月-12年、平均为(4.75±1.24)年;而观察组中24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为17-39岁、平均为(26.72±6.93)岁,病程为0.8个月-14年、平均为(5.19±1.52)年。两组所选取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主要以欧美纳红/蓝光治疗仪予以1次/周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加减方式治疗。其具体方法为:

① 阴虚内热型:若患者面部出现红色或皮色粉刺丘疹的皮疹,或者小脓疱与小结节,同时伴有口干、大便干结、小结短赤与失眠多梦,以及舌红少苔与脉数等症状,则可判定为阴虚内热型痤疮,其治疗主要以清肺凉血与滋阴泻火为目的,其采用中药方剂主要包括:25g的丹参,20g的女贞子、鱼腥草与旱莲草,15g的生地黄、连翘与蒲公英,以及12g的黄柏与知母,另加6g的甘草予以清水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② 冲任不调型:该型痤疮患者主要为女性,其面部出现的肺风粉刺与月经周期具有直接的关联性。通常在月经前患者面部皮疹明显严重,而在月经后则稍有减轻。同时伴有如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红、苔薄黄与脉弦细数等症状,因此对该型痤疮治疗主要以调理冲任与养阴清热为主。所采用中药组方包括:20g的山楂、旱莲草与女贞子,15g的白芍、丹参、鱼腥草、郁金与蒲公英,以及12g的柴胡与5g的甘草,并以1剂/d的剂量以清水煎服;

③ 瘀热痰结型:若患者面部出现以红色或暗红色的结节、囊肿或凹凸不平的瘢痕,以及小脓疱、粉刺与色素沉着等皮损现象。同时伴有舌质红与苔薄黄,以及暗红的瘀点与脉弦滑细等症状,则主要以化瘀散结与养阴清热的治疗目的,选取包括:30g的丹参、20g的旱莲草、女贞子与生地黄,15g的赤芍、郁金、蒲公英与鱼腥草,以及5g的红花与甘草为组方予以1剂/d的剂量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评价指标包括:显效是指患者症状表现消失,面部皮疹消除并经3-6个月随访无复发迹象;有效是指治疗后患者表现症状有明显改善,面部皮疹面积减少超过1/2,以及皮脂溢出现象明显减少;无效则是指患者治疗情况均未达到上述指标要求[2]。

1.4统计学分析

依据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调查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检验。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痤疮属于“粉刺”或“风刺”等范畴,其发病因素与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主要是由于肺热、风热或血热所导致,同时也受到血瘀、湿热及肾阴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月经或生活节奏的不规律而进一步加重[3]。另外,由于青春期正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机,其阳主生发,在人体阳气充盛的情况下为痤疮的发病提供有利的条件。由此可知,关于痤疮的发病也同时与患者机体阳气盛衰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依据《素问·阴阳应象论篇》中所记载“阳胜则热,阴盛则寒”,以及“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可知上述“风”、“热”中的邪皆可为阳邪,是痤疮发病的外在影响因素[3]。另依据《外科启玄》中记载认为肺部易受寒热邪侵,通常痤疮的发病也极易受到肺部遭风邪侵袭,郁阻肌肤等因素的影响[4]。因此,痤疮的发病也同时也与肺脏具有直接的关联性。而依据《黄帝内经》中“女子以肝为先天,而百病皆生于气”,由于目前女性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学习或工作压力,在长期思虑过度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极易造成肝肾阴精不足的症状发生,从而导致冲任失养后月经不调所引起痤疮发病[4]。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所选取痤疮患者中医发病机制的分析发现,以辩证论治,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治疗原则,运用现代医学红/蓝光照射技术结合中医辨证加减治疗的方式,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依据相关研究证实,以中医药对痤疮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抑制毛囊皮脂单位微生物的生长,以及皮脂的分泌等,同时红/蓝光照射治疗主要是对皮肤表层的痤疮丙酸杆菌起到杀灭与消炎的作用。两种方式联合治疗可有效预防痤疮的复发,并起到修复瘢痕的功效[5]。而以辩证加减的方式治疗,不仅可对经红/蓝光照射治疗后面部干燥、潮红与绷紧感等不良反应起到减轻与消除的作用,并可起到减毒增效的功效。而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

综上所述,关于临床痤疮采用中医辨证加减方式的治疗其效果显著,因此予以该症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炜, 张小卿, 吴景东. 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特色[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13(4):739-742.

[2] 罗瑞静, 柴维汉, 彭勇,等. 中医药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 2015,17(21):109-110.

[3] 徐侠,刘涛峰.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3):54-56.

[4] 刘雁, 蔡建伟. 中医药治疗痤疮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1(4):81-82.

[5] 蔡元元, 陈力. 痤疮的中医药辨证治疗[J]. 吉林中医药, 2016, 33(2):144-145.

论文作者:周宁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论文_周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