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学——浅谈本科生自我培养模式论文_胡箐 俞赟丰 刘舒雷 皮珊珊 何凌林 简维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基金课题: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基于“团队化自我培养”的卓越医学生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自我培养的悠远历史,不论是《论语》的三省吾身,还是Frederick·H·Kanfer的自我调整,古今中外对于自我培养的探讨从未停止。通过现代医学教育相关文献的研究,明确了建立自我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亦师亦学,是一种学生团体内的自我培养模式,它对传统的单人自习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使学生在本职身份的基础上,增加了老师的角色。经过小样本试验,这一模式的优势显现出来——它对于师资的需求不多,且结构简单、组建灵活,又能提高参与双方的多种素养和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未来可进行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丰富授课内容、建立合适的考评机制、借助新科技加强联系。

关键词:自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授课

Also Architect Also Learn——On Undergraduate Self-cultivation Mode

Hu Qing Yu Yunfeng Pi Shanshan Liu Shulei He Linglin Jian Weixi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ong history of self-cultivation. No matter it is the three self-examination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or the self-adjustment of Frederick h. Kanfer,the discussion of self-cultivation has never stopped at all times,at home and abroad.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the self-cultivation mode are made clea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Learning as well as being a teacher is a kind of self-training mode within a student group. It has made some changes to the traditional single-person self-study mode,making students play the role of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identity. After a small sample test,the 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are revealed -- it has a small demand for teachers,a simple and flexible structure,an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both parties involved.At the same time,some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optimiza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 enri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s with new technologies.

[Key word]:Self-culti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Student-teaching

Blaise Pascal在《思想录》中写道:“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人的学习始于呱呱坠地,终于青烟黄土,故古人有云:“学海无涯。”亦有谚语曰:“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我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将要论述的是一种主要依存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培养模式。

1.自我培养模式的渊源与意义

在万方数据库检索自我培养一词可追溯至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孙彤教授的《创造性的培养与开发》一文,文中就自我应如何培养创造性进行了探讨。但自我培养显然是一个古今中外从未停止议论的话题,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不断从外界汲取知识实现自我的提高,《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无独有偶,美国伊利诺州大学的荣誉教授Frederick·H·Kanfer提倡自我调整(self-regulation),不断对自我进行发觉、激励及实践等,提高自我效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1]。

进入21世纪,国力日益富强,正如《史记·管晏列传》所言:“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经济条件攀升的同时,人们对于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也日渐突出。以自我培养作为检索词,截至2018年,万方数据库收录相关文献990篇,按年份统计如图1,可见各领域对于自我培养的关注总体呈上升趋势。

图1

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方面较为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以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倡导教师引导式教育,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2]。自我培养虽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但显然没有一种规范、广泛的模式可供参考。以自我培养模式作为检索词,截至2018年,万方数据库收录相关文献2267篇,但其中密切相关的不足20篇,按年份统计不同检索条件文献情况如表1。

表1

细读相关性较高的多篇文献,半数以上多论不同领域的人才需要自我培养何种素质,如:

杨威《服装设计管理人员的自我培养与社会企业培养》[3];宋福南、柴瑞海、朱虹《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4]等等。

还有小部分就目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完善和创新的一些建议,如:

康庄、周顺华《工科研究生团队化培养模式探讨——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为例》[5];余瑜、杨竹等《基于“导师+团队” 制培养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6];龙昭华,刘达明等《浅析小微团队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优势》[7]等等。

论及具体自我培养模式的仅寥寥数篇。

综上所述,自我培养的关注度是较高的,但自我培养模式的探讨又是相对缺乏的,各领域大都对人才需要自我培养的相关素质提出了要求,但一种可以广泛适用的自我培养模式是缺乏的,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正如郭瀚齐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到的:“……探索一个适用性强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可操作的专业能力培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8]。”现阶段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实践和创新阶段,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当代的大环境下渐渐暴露出不足之处,卓越人才培养、团队化、导师+团队、微小团队,各种方案不断被提出和实施,故而顺应时代潮流,亦师亦学的自我培养模式,或可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2.以中约团队为例论述亦师亦学的学生授课模式

2.1来源与组织形式

亦师亦学即又是老师又是学生,这种想法的产生或许来自于孔子之“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学,自学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环,也是自我培养的基础技能,而在我国高中紧抓、大学相对松散这一前提下,课余时间的自我培养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在各大高校,自主自习即是学生自学的基本方式,在自习的过程中,复习的重点顺序、知识框架和重点的梳理,不同学生各有所异,而通过比较和交流我们发现,自习的时间和效率往往是成绩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亦师亦学模式的初衷源于自习过程中的迷茫,尽管老师能在专业知识上传道解惑,但一者师生比例偏小,老师精力有限,二者出于性格和其他因素,许多学生并不愿意或者不敢向老师提问,而日夜相处的同学,距离感就小得多了。

模式的雏形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约团队的常规训练,即团队成员每周一到两次的集中自习,自习开始前由团长讲解和梳理重点科目知识点,再各自复习。随着课业的加重,这种“老师”的角色也分摊到不同的团员中来,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组织形式:

首先在学期初根据课程的难度和重要程度,选取1-2门课程作为本学期常规训练的讲解。根据选择课程的学时和知识量安排2-3名学生负责该课程的常规训练讲解。每次常规训练时长60-90分钟。负责学生在工作日灵活运用团队资料,进行复习、整理、备课。然后在团队制定的常规训练时间中用30-45分钟将本周的课程讲解完毕。讲解结束后,其他学生可向讲解学生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达到解惑释疑的目的,每学期进行课程常规训练讲解人员的轮换(图2)。

2.2优势

通过两年的切实实践,团队成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对每一年的成绩分析以及与部分成员的谈话,总结出了亦师亦学学生授课这一自我培养模式的两大优势:

第一,从整体来看,整个模式对于师资的需求不多,且结构简单、组建灵活,是传统课堂的良好补充,又可丰富单独自习的自学方式;第二,从局部来看,讲解者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更深刻的复习,在讲解过程中进行了记忆的反复加强,并且锻炼了自己的临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听课者在此过程中高效巩固了本周学习的课程,并且在讲解者的引导下,积极思索,锻炼了自身的思考能力,而不固定的讲解者身份可充分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激发团员们的创新学习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团员之间的协作能力。

3.未来可进行的模式优化

因为年级的升高,课业逐渐与实践接轨,团队成员也分散到各地或即将分散,2015级的团员们已不适用于这种模式,但我们将这种模式教给了下一级的学子们,也通过回顾和总结过去的不足,对未来可进行的模式优化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3.1丰富授课内容

现有的模式仅将必修课程作为授课内容,以提高课业绩点为主要目的,而实际上自我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年级、兴趣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低年级可能有英语过级、计算机考证等需求,高年级可能有科研、论文撰写等需求,根据团员擅长的不同方向,通过集体讨论和投票决定每一学期的课外内容,进行授课。

3.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曾采用的月考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参与率也有待提高。但关于授课内容的考试于听课者对于授课内容的复习和查漏补缺有很大帮助,而对讲解者的评价,则于讲解者讲解能力和之后课程水准大有裨益。故应当协调成员时间进行月考,作为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补充,加强团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每学期末匿名收集成员对于讲解者的建议和评价。

3.3借助新科技加强联系

科技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或可借助网络的力量,使授课时间的协调更具灵活性,通过多人视频语音通话或者直播的方式进行假期的授课,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加强学习的持续性,合理利用遗忘周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钟玲.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我培养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2011-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D].广州体育学院,2015.DOI:"".

[2]龙昭华,刘达明,蒋纬昌等.浅析小微团队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优势[J].现代计算机,2017,(19):3437.DOI:10.3969/j.issn.1007-1423.2017.19.009.

[3]龙昭华,刘达明,蒋纬昌,赖桂凤.浅析小微团队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优势[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9):34-37.

[4]郭瀚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04):68-72.

[5]康庄,周顺华.工科研究生团队化培养模式探讨——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19-22.

[6]余瑜,杨竹,冯涛,等.基于“导师+团队”制培养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10):973-979.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4.10.001.

[7]杨威.服装设计管理人员的自我培养与社会企业培养[J].丝绸,2008(09):9-11.

[8]宋福南,柴瑞海,朱虹.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J].编辑学报,2006(01):62-63.

作者简介:胡箐,女,在读本科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简维雄,男,副教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13号湖南中医药大学。

论文作者:胡箐 俞赟丰 刘舒雷 皮珊珊 何凌林 简维雄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亦师亦学——浅谈本科生自我培养模式论文_胡箐 俞赟丰 刘舒雷 皮珊珊 何凌林 简维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