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精髓观的历史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精髓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是事关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问题。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后,并没有专门地、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问题。但我们认为,应把实践精神、最终以实践的方式改造世界理解为马克思、恩格斯 没有明言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者说灵魂。这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述及其 整个理论体系鲜明的精神特质上得到验证。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中, 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阐明了新世界观的要点。如要求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 活动、实践去理解,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2],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 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3]。他还明确地讲:“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4];“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这里 ,很明显,马克思是把实践当作自己所创哲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 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 的事物。”[6]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实践的精神。
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在捍卫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坚决地反对把马克 思主义当作教条的错误作法,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 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是方法而不是教义。这里面强调的还是实 践的精神。
比较典型的是恩格斯对法国社会主义者杰维尔的批评。杰维尔所著的《卡尔·马克思 的<资本论>》,简述了《资本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但存在绝对化的缺点。 恩格斯分别在1884年和1893年的书信中指出了杰维尔的错误。在1884年2月4日致卡·考 茨基的信中,恩格斯指出:“他的主要错误在于:他把马克思认为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 用的一些原理解释成绝对的原理。杰维尔忽视了这些条件,因此那些原理本身就成为不 正确的了”。[7]在1893年6月6日致菲·屠拉梯的信中,恩格斯以一贯的立场批评了杰 维尔的错误,“杰维尔在许多地方把马克思的个别论点绝对化了,而马克思提出这些论 点时,只是把它们看作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8] 。
恩格斯批评杰维尔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观。在恩格斯看来,马克 思的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是正确的理论,但它只是指导思想,它在运用过程中才有现 实价值,而这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 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 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9]。由于实践总是生动的、具体的、变化的,而 改造世界当然是在具体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本身最为强调的,就是要在具 体的历史条件下,在实践中,在改造世界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继承人,列宁敏锐而准确地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他 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者说灵魂作了凝炼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 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10]
列宁的这个概括是1920年6月12日在《共产主义》一文中作出的。列宁对发表在《共产 主义》这份杂志第6期(1920年3月1日)上的卢·乔的文章与库·贝的文章进行了批评。 他在批评库·贝的同时从正面作出了上述著名的论断。列宁针对的情况是,“库·贝同 志是援引马克思的话来进行批判的,但是这些话所指的情况跟目前的情况不同”[11]。 也就是说,库·贝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了教条,而不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 使用的方法。其实,在这篇文章中,列宁首先批评卢·乔的文章“左”得很,坏得很, 也是指他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要义。“卢·乔的文章左得很,糟得很。文章中的 马克思主义纯粹是口头上的;‘防御’策略和‘进攻’策略的区分是臆想出来的;对十 分明确的历史情况缺乏具体分析;没有注意到最本质的东西”[12]。在列宁看来,“马 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 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查”[13]。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列宁作出“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 髓”的结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新的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观的一次重要 升华。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 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无疑是赞同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观点的。他在其哲学名篇《矛盾论》中 引述了列宁的上述论断,并进一步认为,所谓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要对矛盾的特 殊性做出认真而细致的分析,即既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了解其特殊性,又要了解矛盾 的各个方面。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 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4]。应该讲,这种认识和列宁讲 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高度统一的,并对列宁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对古语“实事求是”的全新诠释有着极为重要的 意义。它用中国语言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明确地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是邓小 平。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1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 义的精髓”[16]。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精髓观上的贡献还在于,他突出地强调了“解放思想”的理论价 值,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提并论,赋予“解放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 、主观能动性的巨大功能,从而使得“解放思想”如同“实事求是”一样,成为具有丰 厚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并反映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全新用语。
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中,产生出又一伟大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世纪之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 内形势均有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江泽民进行了及时的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同时从哲学上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论断。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宣传和弘 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18]。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观的新的精确概括。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提并论,为马 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
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凝结着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解与发挥,体现着马克 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
那么,如何理解这三种马克思主义精髓观的关系呢?
首先,三者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实践精神,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方法,其目的是要求我们 不能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与列宁 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界定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正是如何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套理论。邓小平和江 泽民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要求我们不能从书本出发 ,不能从框框出发,而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事物固有特性来解决问题。这个思想 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
可以说,三者的一致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根本性质上的相 对稳定性的一面,反映着不同发展阶段的马克思主在精神实质上的一致性,反映着马克 思主义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其次,三者有着循序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科学,那么具体如何实践呢?马克思、恩格斯的思 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而列宁把马 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直接表达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丰 富和发展。毛泽东又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对列宁的思想进行了阐发,又 对列宁的思想进行了发展。
邓小平和江泽民则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思想作了整合,提出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 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江泽民的思想既强调实践精神,强调正确处理 主体性(即解放思想)与客观性(即实事求是)的关系,又强调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具体的 问题,这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观问题上具有了全面性。江泽民用与时俱进一语强调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性和创造性,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江泽民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 义精髓观在当今时代的最精确概括。
收稿日期:20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