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志远

微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志远

温州市绣山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思维从疑问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是课堂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提问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因为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合理选择提问点,追求精彩而有艺术的提问设计。

关键词:初中 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问题要有趣味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提问也一样,有效的课堂提问时充满趣味性的,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具版图辽阔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版图渐渐变小。我在讲《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像一头肥猪,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就变成了一头瘦骨嶙峋的小猪了呢?

二、问题要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给学生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心求通而未得;“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空白”心理状态。说这种心理状态是“短暂的空白”,就在于“愤”和“悱”这种教学情境并不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开始,它其实是一种“蓄势”,是学习前的一种准备,这正像武术、气功前的“起式”一样。像运动员参加比赛前的踢压腿准备活动一样,目的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奋程度达到高潮,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用设悬念的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三、问题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在提出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人们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

四、问题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内容杂。设计问题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必要时要打破专题范围的限制,使问题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如复习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时,我们可以大胆提问“秦朝的中央机构是什么?唐朝同秦朝相比有何变化”,“美国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遵循什么原则?对比中国唐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有何不同?”通过这两个问题及学生的回答,使同学们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唐代政治制度和美国近代政治制度本质不同的历史画卷,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了一部鲜明的、活生生的历史。

五、善用即时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那么就可以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即时评价是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活动作出的立即反应,它无处不表达着教师对学生的赞美、鼓励和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本着这一教育目的,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对一个人优点、长处的欣赏、赞美,可以使其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而成长中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心理的认同,更需要一种赏识,更企盼得到一声激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运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被认同的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愉快、和谐地发展。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实践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 苏霍姆林斯基 著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2]钟启泉 等 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王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微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文_王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