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物质的推断是初三化学复分解反应知识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巩固和运用,是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涵盖了初三化学的主干知识,综合了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典型物质的典型反应、离子共存等相关知识,具有考查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但凡学生学到此节,对酸碱盐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到位,缺乏对化学实验的感性认识,往往丢分较多。
笔者也运用教师演示实验法和总结规律法进行教学,但收效甚微。新课程理念下强调以学生为主,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形象、生动地认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充分地理解沉淀与酸之间的关系,从而成功地走出了这一困区。
一、实验探究法的诠释
实验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这一方法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一)、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下,成功的设计实验,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探究法在“物质推断”复习课中的教学设计
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面对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笔者这一节物质推断复习课的教学可分如下五个阶段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回忆初中化学应记住的沉淀:
碱中的三大沉淀分别是:Cu(OH)2、Mg(OH)2、Al(OH)3
1.硫酸盐中的沉淀分别是:BaSO4
2.盐酸盐中的沉淀分别是:AgCl
3.碳酸盐中的沉淀分别是:BaCO3、CaCO3
这一阶段的温顾,可分别提问每一个学生这些沉淀的颜色和化学式,为下一阶段的分组实验做准备。
(二)、实验直观感知阶段
让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室中桌上现有试剂(FeCl3、CuSO4、MgCl2、Na2CO3、Na2SO4、BaCl2、NaOH、AgNO3、NaCl)进行试剂组合,分小组讨论、找出正确答案、教师讲评、学生自己动手并完成以下实验。
试验的设计思路:
1.找出生成碱中的Cu(OH)2蓝色沉淀的试剂组合;并用试验方法验证该沉淀是否溶于酸;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试剂组合是CuSO4和NaOH;沉淀Cu(OH)2溶于酸;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2. 找出生成硫酸盐中BaSO4白色沉淀的试剂组合;并用试验方法验证该沉淀是否溶于酸;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试剂组合是Na2SO4和BaCl2;沉淀BaSO4不溶于酸;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
3. 找出生成盐酸盐中AgCl白色沉淀的试剂组合;并用试验方法验证该沉淀是否溶于酸;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试剂组合是AgNO3和NaCl,沉淀AgCl 不溶于酸;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
4. 找出生成碳酸盐中BaCO3白色沉淀的试剂组合;;并用试验方法验证该沉淀是否溶于酸;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试剂组合是Na2CO3和BaCl2;沉淀BaCO3溶于酸;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2NaCl+BaCO3↓)
5.总结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能记住能溶于酸的沉淀是Cu(OH)2和BaCO3,不能溶于酸的沉淀是BaSO4和AgCl 。
教师总结:这些沉淀中最重要的沉淀是碳酸盐和硫酸盐的沉淀,这两种沉淀在物质推断题中最容易出现。
(三)、实验反思阶段
在我们的物质推断题中很大一部分关于沉淀部分溶解中应如何理解怎样用化学实验来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中还可利用化学实验室中现有试剂(该试剂需满足沉淀部分溶于酸),学生充担教师角色演示给全体同学看。
在以上实验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知识的内化,很好地理解了初中化学应掌握的八个沉淀及酸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学会了运用实验探究法,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动眼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为今后的物质推断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实验应用创新阶段
运用实验探究法感知得到的结论,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得到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讲解
1、有一包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 NaCl中的三种混合物质组成,把A加到适量的水中,可以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
(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Na2CO3、BaCl2、 NaCl )
(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则A的成分为:(Na2SO4、Na2CO3、BaCl2 )
(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Na2SO4、BaCl2、 NaCl )
规律:BaSO4沉淀不溶于酸、BaCO3沉淀溶于酸
2、分组讨论、解决下题: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由CaCO3、Na2CO3、BaCl2、Na2SO4四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加水溶解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的沉淀部分溶解,则这包白色粉末的组成部分有(3)种,分别是(CaCO3、BaCl2、Na2SO4)、(Na2CO3、BaCl2、Na2SO4)、(CaCO3、Na2CO3、BaCl2、Na2SO4)。
(五)、实验总结阶段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感知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方法:
审清题意,掌握意图;抓住“题眼”找到突破口;用足信息并迁移应用;
笔者通过实验探究课,轻松的解决了困扰学生多日的难题。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你教我学,我学不会,你做我看,我能知道,你让我做,我能记住。” 通过教师自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由学生在设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最终获得解题的方法,这便是化学教学的真正之美。
论文作者:张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溶于论文; 化学方程式论文; 组合论文; 试剂论文; 学生论文; 推断论文; 物质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