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小学语文精品课常态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多方面、多角度,巧妙地分析语文精品课常态化,重构一切对教学有益的资源,不断尝试实用、有效的方法,做到“返璞归真、真实有效”,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阵地。
关键词:精品课常态化 重要意义 钻研文本 参与评课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开放式课程网页”的概念,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无偿提供世界级的优秀课程资源。几年后,中国教育部基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的理念下发了《关于启动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建设工作的通知》,为提高教育质量,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的建设工作。常态课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和新课改的成败。
为此,我从教学实际改革,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精品课常态化?
一、从常态课与精品课对比中认识上好常态课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新课改以来,为了传播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了各级、各类的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与此同时,基层学校也开展了诸如“每人一节精品课”等活动。在此类“公开课”的推动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的精品课层出不穷,公开课催生了大批精品课,而小学语文的精品课侧重点在于教法的选择、模式的创建,最终成果多为精品课例。这些精品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的施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下面对精品课与常态课作比较。
1.精品课
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并且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为了特定教学目的而上的偶然、孤立的一节示范性课程。通常是以观摩课、示范性、评优课等“公开课”的形式呈现,追求的是短时效果,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有人喻此为“年夜饭”、“示范田”。
2.常态课
通常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按照教学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进行的日常教学。往往是“关门课”,追求的是长期效果,具有可行性,有人喻此为“家常饭”、“自留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见,常态课与公开课有很大的差异。大家都知道,教师天天上课,不可能堂堂都上精品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单靠上几节精品课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只有立足常态课,把精品课常态化,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入钻研文本,接轨常态化高效课堂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必须从读开始。
例如我在钻研《翠鸟》这篇文章,首先是朗朗有声地读课文,反复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愿望”、“失望”、“希望”三个词语跃入了我的情感视野:一看,高兴;二看,伤心;三看,高兴,抓住了这三个词,也就领悟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也就水道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地指导。由此可见,深入了解教材,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了然于胸之后,就能把精品课中的一些精髓巧妙地在常态课上灵活运用,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三、积极参与评课,提升常态课教学水平
当前,在精品课的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精品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导作用。为了能把精品课常态化,教师积极参与评课,势在必行。听课者必须胸怀谦卑、感激之心积极参与评课活动,汲取精品课的精髓,以促进自己常态课堂的教学。
如:听了刘老师执教的主体课文《一枚金币》后,我是这样评价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以提高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目的,通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执教者依据这课标精神,课伊始,教师对学生进行本课生字词的听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为了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教师紧紧抓住儿子的做法、语言(第23、26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并让学生想象儿子辛苦的情景,既教给学生学文的方法,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受儿子的心情。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精品课常态化的研究,明确精品课常态化意义,深入钻研文本,认真参与评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进行开展,方能行之有效。
论文作者:郑玲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常态论文; 精品课论文; 学生论文; 公开课论文; 评课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