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里提到:“人之初,如玉璞。”这句话引申到班级管理中,也就是说:班级之中的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的,他们的后进,很可能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激发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
后进生因为不能很完整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的眼神就较少投注在“后进生”身上,而此时教师的眼神是传播知识的感情通道,这就很容易使那些后进生有被遗忘的感觉,从而大大挫伤了学习的热情,抑制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失落的心理。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
1.备课工作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给后进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找回自信,激发其内在动力,开发其潜在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难度要适中,尤其是使后进生“跳一跳,摘果子”,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课堂训练到位。在教学时,要设计好提问的坡度。对于长于思考的学生,所提问题要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对于缺乏勇气的学生,所提问题可以简单些。后进学生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或模棱两可时,教师就要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提问的角度、难度,使学生排除思维障碍、理清思维线索,从而使其打通思路,充分发挥其才能。
3.及时表扬到位。课堂上教师及时表扬后进生是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有效方式,那些平时不善发言、不敢发言的后进学生,他们偶尔的举手、偶尔的回答若被教师肯定了,往往能使他们摆脱自卑的心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要吝啬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帮助后进生克服内心中的自卑、依赖、厌学、矛盾、戒备
1.排除自卑心理。后进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了自卑心理。其实“后进生”身上也有可贵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引起其进步的心理冲突。对于自卑心理较强的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2.排除依赖心理。部分后进生由于本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家长、老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往往会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的精心照料,学习上离开老师就寸步难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通常课前不去也不会主动预习,课堂上只依赖老师的讲解,不去深入领会消化所学知识,作业只会做见过的,否则便会不知所措。日益严重的依赖思想,不仅使他们失去了主体的地位,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会养成懒惰的习惯,给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依赖心理较强的后进生,我们应该一方面帮他们分析其严重后果,促使他们产生独立自主的欲望;再有意安排一些实践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些力所能及的任务,逐步树立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念。
3.排除厌学心理。后进生的成绩差,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上学就头疼,厌恶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就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能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4.排除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后进生的主要心理特征,表现在心境上:愉快时想努力学习,苦闷时又以“反正已经是这样了”而自暴自弃。情绪起伏较大,自制力差,忽冷忽热,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反复。这种矛盾的心理,一是悔恨心理的作用;二是由于缺乏上进的自信心,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要帮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由于极少甚至没有成功的经验,后进生早已丧失了上进的信心,对于矛盾心理较强的后进生,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进而从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
5.排除戒备心理。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了“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分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些怨恨,多几分关爱。
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后进生只是暂时后进,他们将来同样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我们要抛开偏见,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多给他们信任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奋进的源泉。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其心理,做到对症下药,一定可以调适有度,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事半功倍,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论文作者:孙志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后进生论文; 心理论文; 老师论文; 后进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