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马群星

(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心理干预应用到高血压心脏病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49例。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身体改善情况及相关病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经过一个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病症得到了好的改善与控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优质组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率91.83%高于常规组71.42%,两组患者数值差异明显,P<0.05,有可比性。结论: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身体各项指标改善明显,患者能够自主积极的参与治疗中来,且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该护理举措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 ;高血压性心脏病;应用效果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55-02

引言:

高血压患者是慢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治愈性最低的病症之一,患者在治疗期间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从而在临床中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早期病症中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症状是患者的左室肥厚或舒张功能减退,后期因为种种原因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逐渐减退,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患者之所以出现心力衰竭,69.8%的原因是高血压所引起的,若不加以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冠心病、心房颤动等相关心脏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分析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49例。常规组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日常临床常规护理,血压普遍在150/100mmHg-155-105mmHg,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2-68岁,优质组在常规组护理的举措上将心理干预应用到其中,让患者在一个好的护理举措及修养环境下接受治疗。经资料显示,初次就诊患者的血压值在151/102mmHg-156-108mmHg,年龄在55-70岁,该组患者男女人数比例为26:23。研究期间为了保证两组研究具有可行性,对患者的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与筛选,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得到了他们的大力配合与鼓励,保证了研究进度。

1.2方法

1.2.1常规组:该患者在进行临床护理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每天对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值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根据医嘱每天按时按量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

1.2.2优质组:该组患者在护理中除了要做好常规护理的护理举措,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大多属于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病因大多比较烦躁抑郁。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对患者多一些耐心与引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主动与患者沟通,多聆听患者心理及身体感受,并作出相应的解答回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②将患者病情的起因、不及时治疗出现的危害及日常注意事项等有耐心且专业性的进行一一讲解,使患者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③多鼓励患者将自身感受主动告知护理人员,让患者与护理人员间形成很好的协调关系,主动配合治疗及各项检测。

④除了与患者多进行心理沟通外还需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家属该病症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案,多陪陪患者、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来自家人的关切[2]。

为了让患者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对病房的环境卫生等也需进行时刻的关注,还可根据患者喜好,在治疗修养期间放一些轻柔的戏曲、音乐、评书等。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实施1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对比两组患者身体康复情况人数;②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对比;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取评分制,主要分为两个评分阶段,即1-5比较满意,5-10非常满意;④临床治疗中配合治疗人数,主要包括在没有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干预下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用药,复查时可以配合各项检查这两大方面为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护理结果,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n(%)]

表示记数资料,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用P <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后,患者身体各个症状都得到了控制改善。研究表明,采用心理干预的优质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组,而且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融洽缓和,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治疗康复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组与优质组临床护理状况数据对比表[n(%)]

 

3.讨论

资料表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是患者在治疗期间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导致心脏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从而在临床中形成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其是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因为长时间的拖延治疗或治疗中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当,患者身体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减退,从而引发心房颤动、冠心病等相关心脏疾病[3]。该病症早期发病期间患者多会出现头痛、胸闷等常见病症。随着血压的不断升高,后期症状逐渐转变为动脉血管压力过高,阻碍了心脏血液流畅性,导致心脏因为长期的负荷工作出现心肌肥厚及僵硬度增高,患者最终因为心脏的肺静脉受阻形成肺瘀血。最后心肌在增大中因为血液供血不足而出现氧量增加,导致心衰发作。

该病在临床诊断中主要是借助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等为主治医生提供确证依据。后期临床治疗中主要借助药物及干预护理治疗,但在实际治疗中患者因为长时间受病症的折磨容易出现个人情绪,部分患者会出现抵制医治或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等情况[4]。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沟通交流、鼓励安慰等细节性心理干预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通过对9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组护理结果来看,优质组的49例患者将心理干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来使患者病症改善明显,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该举措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慧.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4):241-241.

[2]姜芬, 崔杰. 心理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4):16-17.

[3]马娇, 马静, 苏琳娜. 浅析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6):00166-00166.

[4]阚媛媛, 亓志玲. 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8(3):76-78.

论文作者:马群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_马群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