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婴儿的“欺骗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解读婴儿的“欺骗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解读宝宝的“欺骗心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宝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7岁左右孩子说大话,与一些成人的不诚实相比,不应被定义为“欺骗”,他们只是在事实上加一些粉饰、一些扭曲、一些掩饰、一些夸大。孩子说大话,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赞赏,好提高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起源于“想象”的大话,不属于道德的范畴,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小莉妈妈

我女儿小莉今年3岁多了,刚上幼儿园的小班。一天去接她,见她正和小朋友争执,原来叫明明的小朋友说女儿把他的奥特曼玩具拿去了。我一打开她的小包,果然发现了那个玩具。我一边批评她不该拿别人的玩具,一边就要把玩具拿出来还给小朋友。小莉可不干,紧抱着包不放,还连声喊:“我想玩!这是都是我的,不是他的!”说着哇哇大哭,弄得我很是尴尬。

问题分析

“这是我的,不是他的!”小莉的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喜欢,这就是我的了。3~5岁的宝宝,对“我的”、“你的”、“他的”这种物权概念意识还很模糊,孩子心里很想要的东西,就相信它“真的”属于自己,所以,当他拿了别人的东西后,不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爱心提示

看着孩子固执的表情,你可以蹲下来,耐心地提醒:“宝贝,我知道你很想让这个玩具成为你自己的,但这个玩具是姐姐家里的。你可以问问姐姐,愿不愿意让你玩一会儿。”要让孩子分清“幻想”与事实的不同,让幼儿学习和接受“真的”现实。

知识链接

这个时期孩子的认识能力所限对事物的客观性缺乏认识,知识少,经验少。在不能表述所认识事物的时候,就会出现失真的现象,往往把想象当现实,他们往往把自己向往的、想象的东西,当成现实说出来,由此而形成吹牛。

小雨妈妈

周末邻居家的小胖到我们家来玩,两个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突然小雨大声说:“汽车轧在人身上也没关系,我爸爸就被一辆汽车从身上轧过去,轧得像纸片一样薄。当那辆汽车开走以后,我爸爸就又从地上爬起来走路了。”小雨的话让我们感到很好笑,小胖妈妈故意问他是不是真的,小雨一脸认真地说:“当然,我爸爸是警察,所以他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了!”

问题分析

由于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孩子们还不能准确区分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的区别。对他们而言,只要看到的就是真实客观的:看到动画片或者故事里面的警察被车轧成片片,接着又爬起来,就认为这是真的,认为警察都有这种能力。小雨将自己在动画片里看到的场景 “嫁接”到了现实中。

爱心提示

平时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多结交朋友,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尽可能给孩子多创造认识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在孩子看动画片、漫画书或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适当提示,让孩子学会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构的,避免孩子将真实的世界与虚幻的世界混为一谈。对孩子的大胆想象进行鼓励,并且进行引导,切莫因为强调客观真实而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奇奇妈妈

星期天儿子奇奇和军军在谈论五一旅游的事,只听军军说:“这次我妈妈带我去海南,我还游泳了呢!还拍了好多照片呢”“这有什么!我妈妈还带我去了美国、日本,我还和大河马在一起拍照了呢!我们拍了好多张,你看都看不完……”军军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奇奇说得更起劲了:“我妈妈还给我买了电脑可以玩游戏,有电动玩具可以带到楼下玩,还有芭比娃娃、小狗熊……”奇奇还在说个不停。我的天哪,这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能吹?

问题分析

自我表现是人的一种需要,小孩子对这种需要更为迫切。孩子总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羡慕,以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为了表现自己,引起成人和同伴的注意,使自己显得很了不起,但是,孩子大都不知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表现自己,加上现实中攀比现象的影响,常会出现如上述奇奇的炫耀式吹牛。

爱心提示

家长平时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如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和孩子比赛朗诵、拔河、唱歌等,让孩子在比赛中获胜,满足孩子的好胜心理。同时,应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孩子巧妙地去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还可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知道“吹牛”的害处,如会失去小朋友的信任、为圆谎要付出很大代价等,明白吹牛是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链接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在一个充满爱的安全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就自然而然地总是自我肯定。3、4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所做出的成就的时候,他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满意足,也许他值得夸耀的成就在我们看来很简单,只是画完了一幅画,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排在了队伍的第一个,可他却会非常自豪地告诉你:“我画得多有意思呀”或者“那些老师都喜欢我。”不过,如果孩子显得有些过度自我关注,也可能导致极端化。

佳佳妈妈

又到了周末,好多小朋友在广场上跳绳。“阿姨,我会‘插花跳’,你看看我跳的吧!”吴越拉着我来到她面前,说着给我做了个漂亮的动作,吴越熟练的动作吸引了周围的人,我也禁不住鼓起掌来。这时一旁的女儿急急忙忙地跑来大声说:“阿姨,我是我们班跳绳跳得最好的了!”“大家都喜欢听我弹钢琴,我弹得和钢琴家一样好呢!”“我的画在幼儿园里是最棒的,没有人比我更好了!”我很是吃惊,也实在想不通:我的女儿为什么这样爱吹牛呢?

问题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承认,尤其是对3~7岁的孩子而言,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增强,总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特别是他们眼里有权威的大人们的赞扬。由于他们认识水平有限,又希望不比别人差,于是,就夸大事实或无中生有,希望以此得到大人的赞扬,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爱心提示

对孩子的表扬要恰如其分:首先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那样容易让孩子患上表扬饥渴症。表扬是孩子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不可或缺。一个喜欢在同伴面前自夸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不能经常得到表扬的孩子,所以,他们只好通过自我吹嘘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其次也无需刻意夸大表扬,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普遍的做法是,时不时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有多棒,有多出色,父母们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孩子事事都要比别人强的心理,它让孩子不能客观正确地看待和评判自己,这同样会造成他们的自夸,过多、过分的表扬也是有害无益的。所以,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恰当,也不要替孩子谦虚,恰如其分就好,以便于让孩子客观评价自己。

彤彤妈妈

有次我们一家人到超市去,进去不久,便听到许多人在讨论某某中彩票的事情。“哎,不知又是什么人这么幸运,中了500万,如果我们中50万也行啊,这样咱们可以带着彤彤去美国迪斯尼乐园玩。”我自言自语道。谁知第二天,彤彤一进幼儿园,就跑去告诉老师,说我们要带他去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玩。“真的吗?”老师笑呵呵地问,“当然是真的了,是妈妈昨天亲口对我说的。她说如果她的彩票中了500万大奖,就带我去美国迪斯尼乐园玩!”明明认真地说。这孩子,让我真没有面子!

问题分析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孩子有时并不明白大人说话的真正涵义,往往造成误解:妈妈只是说“如果中奖的话”,而彤彤却理解为“爸爸妈妈已经中奖了”。这样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时即使领会了,也会因为词汇量不够,或是表达能力和技巧的欠缺而作出错误的表述。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将此情况当作孩子在吹牛或说谎,实在是冤枉了孩子。

爱心提示

大人平时应当尽可能对孩子讲直白和通俗易懂的话,否则容易造成亲子交流沟通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共同编故事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旦发现孩子因为大人表述不清而造成概念模糊,有错误理解时,应当及时告知孩子实情,并做出合理解释,以免孩子受到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标签:;  ;  ;  ;  

解读婴儿的“欺骗心理”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