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石桥小学 2667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才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当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了,就会沉迷于科学课的学习之中,并且愿意为这门课程舍弃自己玩乐的时间,只为钻研出科学的奥秘。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跳出知识本位,注重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科学知识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一、积极营造氛围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对环境依赖性强等特点,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消除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焦虑感和紧张感,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与教师平等、对话式的默契配合,有利于学生主体探究精神的发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一方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大胆发问,敢于探索。 例如,在《被压缩的空气》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对大气、压力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用吸管喝水的动作,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再现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轻松,学生也对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与本课内容结合之后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大气压力把水送入我们口中的?还是自己吸入口中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索相结合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观察、想象、探索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行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如:学生在没有学习《花的构造》一课以前,从平时的生活中,从语文课上,对花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这一课时,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有这四部分构造: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教师给他们讲“完全花”“不完全花”等知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小,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二者统一起来。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基本上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是结合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纪,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而多媒体丰富的资源正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玩心。在小学生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编排课件,融合与教学相关的动画、声音和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遇到难以解释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时,小学生往往会出现抵触心理,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无形的概念化为有形的物体动画,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例如,在“种植养殖技术”的教学中,书上的理论难以理解,比较抽象,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植物生长过程做成动画,或者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音频文件,播放出来,让小学生形象地了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这样本来抽象的“植物生长过程”就形象地展现出来,培养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培养人才带来了局限性,而课外活动正是避免了课堂教学的缺陷,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首先,在传送知识上做了补充。不仅在数量上,扩充了学生知识领域,增加了新的信息,而且在质量上,增添了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已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弥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完全性。其次,在培养能力上做了补充。在丰富课外活动的实践中,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再次,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上做了补充。由于课外活动具有自主、自愿等特点,因而使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为未来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在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论文作者:王夕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知识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