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医医院 161499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2013年4月~2015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A、B两组,对A组患者使用CT诊断,对B组患者使用MRI诊断,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资料。结果 CT和MRI的诊断关于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率分别是86.7%与100%,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肿块大小和范围、胆管壁浸润、门脉侵犯、淋巴结肿大两组分别检出 30例、26例、0例、8例、11例和30、26、4、8、8例。结论 CT与MRI都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执行方式,MRI相比CT手段,在肝门部肿块大小显示、范围显示、沿胆管壁浸润以及门静脉侵犯、淋巴结肿大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CT;MRI;肝门部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一种临床高发的诱发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最近几年肝门部外科手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对造成阻塞性黄疸的肝门部占位性病变鉴别的诊断和手术前的评估要求也在逐渐提升[1]。所以选择合适有效的检查方式就变得至关重要了。现如今,CT与MRI是进行肝门部占位性病变检查最主要的方式。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的表现,并且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查准确率,以便更好的在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深化临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知,从而加深对影像诊断准确率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经过手术证实,病理特征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60例。本次入选的6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间歇性皮肤和功能黄染、黄疸,中上腹部有胀痛何不适感,且病症有持续加重的趋势,患者体重下降。对所有患者进行APPA检查,结果显示呈阴性,对所有患者开展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和手术结果都显示患者患有肝门部胆管癌。
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患者。A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在33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54.27±5.63)岁;B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区间在40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11±3.27)岁。
1.2方法
A组:手术前为所有患者开展CT扫描动作,对肝胆脾进行平扫,静脉和动脉进行双期强化扫描与延迟扫描。CT能够客观清晰的显示扩张左右肝管间的持续性中断,能够显示准确的肝内胆管扩张症状表现与梗阻表现水平,同时可以表示肿瘤大小与位置、肿瘤与周边组织关系,清楚的表现肝叶的形态变化表现、尾叶与肿瘤之间的关联。强化扫描功能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各项组织的显示状态,CT可以取得人体解剖结构有关的不连续性图像表现,把图像收集个静脉注射造影剂结合在一起,可以利用多种类型图像处理方式清楚的将血管影像状态显示出来[2]。所以CT可以取代血管造影而开展静脉系统有关的各种结构性表现特征。为患者执行75mL~100mL尤维显高压注射器注射,每秒的速度为4mL,持续注射30s后,对患者开展动脉期扫描,之后20min每3分钟扫描一次。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显示出较为清晰的图像,而不会受到身体肥胖或者操作者主观意外以及肠道气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都进行MRI检查,检查包括平扫、动态扫描、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与磁共振门脉成像等。对患者使用SMV1.5T超导性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A肝脏常规扫描,扫描的范围在隔顶指肝部的下端,扫描列是快速小角度的激励成像。使用T1W1加脂肪抑制等方式快速自旋回波T2WI2,扫描形态为横冠状或者斜冠状[4]。MRCP使用2D厚重的T2WI2,层厚大约在30~70mm之间。B肝脏动态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连接患者静脉通道,使用3.0mL/s的12mL流率团注顺磁性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为患者做静脉推注,静脉推注完成之后的15s~20s后,选取患者病灶显示最理想的层面进行扫描动作,前3min内每30s做一次扫描,叮嘱患者扫描时间内不要呼吸,扫描的间隙可以正常呼吸,之后再在20min内每过3min对患者扫描一次[5]。之后追加剂量15mL~20mLGd~DTPA,在推注的5~8s内静脉推注完成之后立刻为患者进行3D-DCE MRA动作,使用冠状面3DFLASH序列开展扫描工作。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做处理,计数使用%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对比使用x?做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诊断准确率和病灶显示情况:两组患者分别使用CT与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A组使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7%,B组使用MRI的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显示,CT有4例患者未能检测出胆管壁浸润,而MRI4例能够清楚检测出,淋巴结肿大,CT检出11例而MRI仅检出8例,两组统计学分析对比病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门区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之中出现概率最高的一种,肝外胆管癌中占比在58%~75%之间。因为肝门区胆管的内径很小,左右肝管的内径仅仅只有0.3cm左右,肝总管内径大约为0.4cm,所以早期会出现胆管梗阻的问题,造成患者有肝内胆管扩张与黄疸的病症[6]。因为其解剖部位和内在组织特征表现比较特殊,此项问题在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开展,也是临床早期诊断的影像学主要难点。所以怎样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检查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7]。
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项配套的设备仪器持续更新,各项现代化的检查技术也被普遍使用在了临床的应用检查中,特别是CT检查与MRI检查更是慢慢的渗透进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辅助检查之中[8]。文中以回顾性的方式分析了我院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与MRI的诊断资料,显示CT表现是低密度的占位性病变表现,而MRI的表现则主要呈现的是肝门部的孤立肿块,存在胆管扩张与管壁的不均匀增厚表现等,T1W1上呈现的瘤体信号都是低和稍低,而在T2W1上表现的瘤体则是高和等高,没有相对清晰的界限,较为模糊,瘤体附近的胆管表现的状态是放射性的,能够明显的在截断位置看到鸟嘴样与杯口形状的变化[9]。
本次研究中,MRI平扫的病灶检出率为100%,而CT检查的准确率只有86.7%。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因素为:CT虽然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是也只是以横断面扫描的形式存在,无法清楚直观的将肝门部的结构做显示,另外对肝门部结构的显示也过于粗糙,对胆管、血管的分辨和肿瘤向管外浸润的生长情况显示难度较大。但是MRI的扫描可以呈多序列多方位的状态,特别是斜冠状位更加可以清楚明显的将肝门部的结构状态显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MRI对胆汁、血管的信号表现也十分灵敏,具备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胆管内外的浸润状况,相比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优势也更加明显[10]。本次研究中CT没能定性诊断的4例管壁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经过MRI的多序列和多层面的扫描,得到了清晰明确的显示,也给出了相对确切的诊断表达。基于此项基础,可以断定MRI在显示病灶沿胆管壁浸润生长方面相比CT优势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使用CT与MRI诊断方式,都可以较好的进行临床肝门部胆管癌的检测。而MRI的检测可以多层面、多序列的进行扫描,可以以一种直观、全面的状态实现肝门部病灶的检查工作。而MRI对血管信号的敏感性程度较高,组织的分辨率也有较高程度的表现,可以从整体层面上将肝内外的情况做呈现,临床应用优势更为凸显。
参考文献:
[1]周鹏.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34-35.
[2]韩雪盈.螺旋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07-208.
[3]Keogan MT,Seabourn JT,Paulson EK,et al.Contrastenhanced CT of intrahepatic and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Delay time for optimal.AJR,2011,169(6):1496-1499
[4]崔勇.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81-482.
[5]曹德生,王正芳,李兴胜,赵毓,吴玉辉.128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05:90-93.
[6]刘学.MRI不同序列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37-38.
[7]袁忠武.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02:110-112+161.
[8]许尔蛟,郑荣琴,郭光辉,等.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01:150-153.
[9]敖丽英.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研究[J].影像技术,2013,05:41-42.
[10]刘学.MRI不同序列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37-38.
论文作者:孙铁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患者论文; 胆管论文; 胆管癌论文; 病灶论文; 方式论文; 冠状论文; 准确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