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数次非洲猪瘟,急需动物卫生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
引言:
自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多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非洲猪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工作,已成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ASF)的致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家猪和野猪均属于ASF高度易感对象,发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直接接触传染,或经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带毒机体组织等间接性接触传播,各种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节肢动物,软蜱、蚊蝇等)也可携原散播疾病。由于ASFV在动物耐受值范围内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极长,猪场一旦感染发病将长期难以净化,发病场可呈周期性发病、反复发病。传播主要经上呼吸道侵入感染,近代兽医临床研究证明阳性猪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高致病性ASFV,尤其是在口鼻分泌物中浓度更高。经临床观察发现,给猪喂泔水,或生物安全防范及保洁消毒不到位,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严(节肢动物、蚊蝇、鼠类等)的猪场发病风险最高。
2.非洲猪瘟的严重性
2.1病原体对环境的抗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这种病毒的诱惑性非常强。一旦有细胞被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内会出现至少100种以上的病毒去诱导蛋白,致使蛋白发生异变。而且这种病原体还具有吸附猪红细胞的特性,致病毒性非常强,其严重性在目前尚未出现中和抗体。不管是被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接种都不会出现抗体。而且这种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抗性非常强。即使是被冰封多年依然可以保持病原体的活性。这种病原体对干燥的环境或酸性物质都有一定抵抗力,但比较害怕高温,要想杀死这种病原体可以在60°C的高温下进行30min的杀菌即可将其杀死。
2.2传染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传染性非常强。虽然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但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和野猪体液、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里都含有这种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寄生虫传播,且传染性非常强。因为非洲猪瘟可以在猪和寄生虫之间传播,导致这种疾病很难被根除。因为非洲猪瘟还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患有非洲猪瘟的猪没有被发现患病,和病猪接触过的猪群都会感染这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被感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2.3疾病特点
非洲猪瘟有急性发病和潜伏期发病。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猪群会在患病后迅速死亡,甚至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在患病后没有食欲,先是体温非常高,然后体温开始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会有昏迷症状。昏迷一段时间后,病猪心率增加,呼吸急促,体表出血,最终死亡,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死亡率非常高。拥有潜伏期的病猪在患有非洲猪瘟之后会慢慢出现临床症状,患有慢性非洲猪瘟的病猪传染性非常强。因为这些病猪在出现临床反应前会通过一些接触使其他猪群感染这种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只有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才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彻底根除。特别是在2018年诸多地区先后暴发疫情的情况下,各地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确认疫情的地区进行第一时间的封锁,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在封锁区范围的把控上,基层畜牧兽医站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在疫点周围3km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在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情筛查、防控措施准备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要注意对野猪和蜱的监控,最大限度地阻滞疫情传播。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3.1严格控制他国产品入境
目前已查明,导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猪及相关产品的跨区域调运。因此,在研究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技术手段的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入境产品及生猪的检验检疫力度,从根源上切断病原,防治病菌侵入。
3.2严格落实生猪免疫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生猪养殖户的免疫意识不强,甚至为了节省资金故意避开免疫,最终导致疾病肆虐,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容易在当地引起社会恐慌。尽管目前对非洲猪瘟还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疫苗,但定期接种常规疫苗,对提升猪群免疫力,降低染病率也能起到有效作用。动物卫生部门要严格落实免疫制度,深入基层,确保所有养殖户都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落实奖惩。派遣专员到基层地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免疫落实情况,抽样检测,向养殖户普及基本的养殖和疾病防控常识[1]。
3.3宣传科学养殖知识
为了提高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水平,起到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作用,基于当前许多养殖户盲目养殖,一味关注成本的错误化养殖方法,应加强对养殖技术和常识的推广。高温和消毒剂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因此,应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剩余的饲料,不给病菌提供繁殖和生存空间。此外,出入养殖场内的人员和车辆也要严格控制和检查,做到出入消毒。不用来路不明的泔水、剩饭菜喂猪,不允许他人随意进入猪舍。做好防护和隔离,尽量避免野外生猪进入猪舍的情况。对于一些新购进的仔猪,首先要进行隔离饲养,不与其他猪同舍。在出现类似非洲猪瘟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向上通报,不盲目采取措施,更不能忽视。只有基层养殖人员做好防护,具备疾病防控意识和能力才能在根本上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此外,还应大力宣传非洲猪瘟并不会传染人,在发现时不必过度恐慌。
3.4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
为了在出现非洲猪瘟后能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蔓延,卫生防疫部门应建立起完善的动物疾病防控机制,减少问题出现后的反应时间,提高防控效果。在平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技术培训,提升防疫技术水平。对目前防疫技术、采样技术、检测等技术进行评估,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2]。
3.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一些基层地区对动物疾病防控的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陈旧,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新型设备,提升对非洲猪瘟这类严重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
结论:
简而言之,非洲猪瘟来势汹汹,已经在我国爆发数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发展,也为了使养殖户能得到丰厚的经济收益,加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性地对疾病进行防控,通过宣传养殖知识、落实免疫、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经济投入、控制产品入境等,希望能最大程度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直至彻底消灭病菌。
参考文献:
[1]黄水交,等.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8,1:19-21.
论文作者:郭金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猪瘟论文; 非洲论文; 防控论文; 病猪论文; 疾病论文; 养殖户论文; 生猪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