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63000
摘要:幽门螺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是人类胃癌发生的第一类致癌源,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进行。随着这些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从中掌握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关联,并且采取有效的医疗手段,帮助人们对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
1982年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学者首次报道了在人类的胃溃疡患者黏膜当中成功分离,并且培养了幽门螺杆菌[1]。从此之后也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和萎缩性鼻炎以及胃12指肠溃疡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对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2]。近些年来,在医学研究界当中也有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会和其他部位的肿瘤有着紧密的联系,会和结直肠以及米线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联[3]。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部肿瘤
幽门螺杆菌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用的药膜杆菌是导致人体出现散发性胃癌最主要的危险性因素[4]。从生理的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会引起一些慢性活动性的胃炎,同时在级联反应的作用之下,导致大约50%左右比例的胃癌发生[5]。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大多数都会集中在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能否有效地预防胃癌的发生方法[6]。此外也有大量的研究会集中在影响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相关性因素,以及相应的致癌机制当中[7]。本文主要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能够对胃癌进行预防的系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我国有医学研究者在山东省的以上15年随访研究当中发现,接受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当中,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为3%,相比之下,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当中,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为4.6%,相比之下,接受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的胃癌发病率较低,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数据也可以提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治疗并且预防胃癌的发生,使得胃癌的发病率得到下降[8]。国外医学研究者同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一项平均随访时间为8.6年的研究当中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够有效的使得萎缩性胃炎以及肠化生等癌前病变得到逆转。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胃癌的发病率,但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需要获得高质量大样本的验证[9]。但是国外也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为胃癌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在这个转折点之后,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那么在预防胃癌发生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帮助[10]。有学者认为这个转折点是肠化生,并且在分析的结果当中显示,仅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之后出现胃癌风险会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但是已经发生肠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在开展这方面治疗之后他们的胃癌风险和不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数据差异性上,并没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11]。因此目前在医学界当中,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否对胃癌的发生进行预防甚至扭转而前病变存在着争议,此外,对于何时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样也存在着争议。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肿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息肉以及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是近些年来医学研究界的研究热点话题,幽门螺杆菌和结直肠肿瘤的相关疾病在1997年的时候获得了首次的报道,在所报道的研究当中发现,患有结肠肿瘤性病变的患者,特别是结肠腺瘤的患者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比较高的,但是研究并没有证实这种观点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其后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肿瘤间的关系研究,同样也有多次报道存在,但是其中的结果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12]。大多数的研究会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当中的危险性因素,但是这种相关性是否是一个因果性的关系,还需要获得大量的研究来进行证实[13]。幽门螺杆菌具体会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促进结肠肿瘤的发生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答案,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结肠肿瘤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相关,同时还会和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其他胃部病理改变相关[14]。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肝胆肿瘤
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的肝细胞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当中发现,有一种新的螺杆菌属细菌,也就是肝螺杆菌,这种细菌的感染容易造成实验小鼠出现慢性活动性的肝炎,最终出现肿瘤易感的情况[15]。这种细菌的发现,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到肝细胞癌的发病机,除了受到传统的机制影响之外,还有可能会存在着另外的机制[16]。这些年来,干螺杆菌在人类肝细胞当中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也获得了人们的重视,由此可以提示,螺杆菌属细胞感染和慢性肝炎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都会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关性[17]。国内曾经有多项研究发现,肝螺杆菌和幽门螺杆菌有着比较高的同源性,在人类的肝细胞癌组织当中,幽门螺杆菌的基因阳性率达到了55%到72%之间,这样的一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实验的小鼠当中,不仅会诱发他们出现淋巴瘤,同时也有诱发出现肝细胞癌的情况[18]。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流行率和肝细胞癌的病死率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有可能会增加其中一些因子的表达,最终使得肝细胞而出现侵袭和转移[19]。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细胞癌的发生,以及相应的转归,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二者之间的确切机制和相应的意义还需要获得进一步的阐明[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胰腺肿瘤
胰腺癌一种预后比较差的恶性肿瘤,它在早期当中的诊断率是比较低的,切除率也比较低,同时有者病死率高的特点,在发病率方面也呈现着逐年升高的趋势[21]。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和多种因素之间有着关联,例如:患者有吸烟的情况存在,或者存在着高质低纤维素饮食的习惯[22]。此外,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的病史以及慢性胰腺炎,也容易出现胰腺肿瘤,在排除这些因素和遗传因素之外,仍然有一部分胰腺癌的病因尚不能够得到明确[23]。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女性疾病的关系和相应的原理,在医学界当中依然面临着比较多的争议,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胰腺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关联情况,都成为医学界研究当中的热点话题[24]。有国外的医学研究者在分析了117项与胰腺癌危险因素相关的报道当中发现,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女性癌当中最主要的一些危险性因素。在西方的国家当中,用螺杆菌感染和胰腺癌的发生之间,并不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东方的国家当中,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有着密切的关联[25]。由于胰腺癌的预后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胰腺癌发病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阐明是否可以通过根除幽门螺杆预防胰腺癌[26]。
五、结语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先前的研究当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以及胃癌和胃12指肠溃疡等疾病当中的作用,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其他疾病的联系,还缺乏深入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为了提升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消化系统肿瘤方面的质量效果,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已经开始致力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直肠癌以及肝细胞癌等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并且在国内外医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获得了一些研究的成果,但是依然需要设计更好地临床大样本实验,对这些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证实。
参考文献:
[1]刘永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J]. 当代医学,2014,20(33):96-97.
[2] 苏连明,庄彦华,颜彬.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750-751,754.
[3] 王治兰,贾淑娟,陈俊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中HER2 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4):14-16.
[4]张艳.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92-93.
[5]王名法,刘友斌. XPF、p53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 L 型感染的关系[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10):1089-1094.
[6] 张维汉,陈心足,陈志新,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附 125 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0):974-977.
[7] 武鸿美,刘艳辉,林锋,等. 中国胃癌患者 HER2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5):296-299.
[8]詹颖瑛,王武玲,钱江虹,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组织中 P53 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形成关系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131-5133.
[9]Chu YX,Wang WH,Dai Y,et al. Esophageal Helicobacter pylori colonization aggravates esophageal injury caused by reflux[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2):15715-15726.
[10] Herrera-Goepfert R,Onate-Ocana LF,Mosqueda-Vargas JL,etal. Methylation of DAPK and THBS1 genes in esophageal gastrictype columnar metaplasi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6,22(18):4567-4575.
[11]李一鑫,李秀明,李述刚,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91-94,108.
[12] 霍晓灵,秦健,张炜,等.新疆伊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相关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6):1568-1572.
[13]郑荣娟,胡爱萍,李海英,等.结肠息肉、结肠癌患者 HP 感染与血浆胃泌素-17 及环氧合酶-2 的相关性[J].天津医药,2012,40(7):734-736.
[1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15] Rimbara E,Mori S,Kim H,et al. Helicobacter cinaedi and Helicobacter fennelliae transmission in a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2[J]. J Clin Microbiol,2013,51(7):2439-2442.
[16] Fox JG,Wang TC. Dietary factors modulate Helicobacter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in rodent models[J]. Toxicol Pathol,2014,42(1):162-181.
[17] Burkitt MD,Williams JM,Duckworth CA,et al. Signaling mediated by the NF-kappaB sub-units NF-kappaB1,NF-kappaB2 and c-Rel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Helicobacter felis-induced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n C57BL /6 mice[J]. Oncogene,2013,32(50):5563-5573.
[18] He S,Chen Y,Zhao Y,et al.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ein of Helicobacter hepaticus[J]. J South Med Unive,2013,33(9):1295-1298.
[19] Fowsantear W,Argo E,Pattinson C,et al. Comparativeproteomics of Helicobacter species:The discrimination of gastric and enterohepatic Helicobacter species[J]. J Proteomics,2014,97:245-255.
[20] Abidi MZ,Wilhelm MP,Neff JL,et al. Helicobacter canisbacteremia in a patient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J]. J Clin Microbiol,2013,51(3):1046-1048.
[21] 张福星,张思宇,苏国强,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3-126.
[22] 赵相.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病率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3615-3617.
[23] 胡 艳 娟,廖 俞. 慢 性 胰 腺 炎 合 并 幽 门 螺 杆 菌 感 染 患 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006-2008.
[24] 窦 逾 常,王 江 滨. 胰 腺 癌 患 者 幽 门 螺 杆 菌 感 染 的 检 测及临床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2):317-319.
[25] Blase JL,Campbell PT,Gapstur SM,et al. Prediagnostic 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i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an elderly,caucasian population[J]. Helicobacter,2016,21(6):488-492.
论文作者:蒙冠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胃癌论文; 相关性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