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都属于重大市政地下工程,但传统项目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地下空间建设混乱,重建性差。因此,两者的共建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地铁为例,对两者的共建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对先期建设地铁情况下的管廊建设预留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共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共建方案
1地铁与综合管廊共建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各类市政地下管线繁多,而且存在管线数量不清、分布不明的问题。随着新市政建设的不断开展,城市综合设施的不断升级,如果道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将导致马路不断重复开挖、上空电线交叠,既影响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又造成资源巨大浪费,还会存在安全隐患。建设综合管廊是解决地下管线埋设随意性大、分布混乱等问题的重要方案。通过在地下建造1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共设其中。综合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建设综合管廊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弹性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共建方案中,二者统筹规划、同步建设。这样不仅能解决路面反复开挖、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而且,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增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因此,地铁与综合管廊共建不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2地铁与综合管廊共建方案分析
综合管廊断面型式和尺寸需根据入廊管线种类、数量与远期预留需求等情况综合确定。对于最常用的矩形断面而言,其结构高度一般为5m左右,宽度为6~8m。典型综合管廊按断面型式有双仓式综合管廊和单仓式综合管廊。
2.1地下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共建方案
2.1.1综合管廊位于车站主体结构上方方案
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与管廊共建,可将综合管廊设置在明挖车站主体上方。此时,车站需要适当加深,其造价也会相应增加。车站上方覆土一般为3.0~3.5m,管廊覆土需0.5m。在严寒地区还要满足冻土深度要求。如埋深过浅,则管线必将受到低温及道路荷载的影响。受到车站上翻梁的影响,管廊的高度也会受限制,如雨水及污水等重力流管线入廊,则需在埋深较浅处设置泵站,以满足要求。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下车站拱顶结构上方覆土一般厚10m左右,且无上翻梁。如将综合管廊设置在其上方,则可根据管廊需要而采用明挖或盾构等施工方式来实施管廊。而管廊和地下车站为2个独立的主体结构,对地铁的使用及结构无影响。故地铁工期不受管廊施工的影响,还避免了对道路的开挖。此方案中,对地铁和管廊的管理也更便捷。
2.1.2综合管廊建于车站主体结构一侧方案
当综合管廊位于地下车站主体一侧时,综合管廊可与车站结构帮接合建,也可与车站主体结构分离。当综合管廊与车站结构帮接合建时,综合管廊位于车站站台层,与车站主体合建。管廊顶板兼作车站风道及出入口的底板。管廊与车站主体结构成为一个整体:使车站规模(宽度)增加、投资增加;管廊宽度和走向受限,内部布置局促。在地面道路狭窄、建筑物密集条件下。当综合管廊与车站结构分离建设时,管廊对车站结构主体无影响,但管廊只能位于站台层或者设备层,其埋深较大。共建处管廊与车站两端管廊的衔接难度大。
2.1.3综合管廊与车站出入口共建方案
综合管廊与车站出入口共建方案中,管廊可位于附属结构上方,也可位于附属结构下方。普通明挖车站出入口通道上方覆土一般为4.6~5.0m。综合管廊位于附属结构上方时,管廊底板兼作出入口顶板。由于管廊覆土仅为0.5m左右。故管廊会受低温及道路荷载影响,而且,重力流管线入廊需在较高站点设置泵站。因此,如考虑重力流管线入廊,或者管廊断面比较大时,不建议将管廊布置于出入口上方。综合管廊位于附属结构下方时,车站出入口和风道底板兼作管廊顶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方案中,综合管廊的敷设位置不受车站位置、道路荷载及冻土深度的影响,可较灵活地布置在出入口下方。管廊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但此方案中雨污水等重力流管线入廊相对较为困难,需设置泵站。
2.2区间隧道与综合管廊共建方案
根据管廊与区间隧道的空间关系,共建方案可分为共建不共构(结构分离)与共建共构(帮接建设)两种类型。共建共构方案可分为上下结构(管廊在上,地铁在下)与左右结构。结合规划条件,上下结构共建方案可细化为双线地铁+四舱管廊方案、双线地铁+灵活布设管廊方案、单线地铁+灵活布设管廊方案。相应的第一种方案适合明挖法建设,第二种方案可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第三种方案可采用大直径盾构施工。共建还有很多组合方式。当路面较窄时,还可采用明挖法施工单舱综合管廊+单线地铁的上下结构方案。
3管廊建设的预留条件
3.1车站附属结构预留后期穿越条件
地铁车站的结构整体刚度相对较大。因此,后期明挖管廊从车站上方通过时,对地铁运营几乎没影响。当管廊从车站一侧通过时,明挖基坑可能会导致车站偏载;暗挖下穿附属结构时,也可能引起附属结构的裂缝或渗漏,进而影响正常使用。当管廊暗挖通过车站附属结构时,建议将影响范围内的车站结构底板适当加厚(可按1m厚考虑),并考虑结构配筋加强。这样在后期管廊穿越施工期间,即使管廊与车站附属结构间夹土体出现沉降变形,甚至附属结构底板发生脱空,也仍能满足附属结构安全使用的要求。
3.2车站主体结构外侧预留实施条件
当管廊明挖基坑位于地铁车站一侧时,明挖基坑的开挖可能会导致地铁车站结构偏载,影响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1]。此时,需严格控制管廊基坑的水平向位移(主要针对管廊与地铁车站间夹土体)。除了加强基坑围护结构外,为确保既有线安全运营不受影响,也可预先在车站结构外侧施作1排隔离桩(钻孔灌注桩或钢管桩),以将后期管廊基坑开挖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4合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建设主体与投资主体的确定
在地铁和综合管廊合建时,由于建设主体与投资主体常常并不一致。因此,在合建时如何进行设计、如何确定建设规模等问题上难有统一的意见。所以,在合建时应尽力协调各方关系和利益。
4.2工程界面和投资界面的划分
工程涉及很多区域和单位,各单位在建设中往往有自己的工程界面。而投资人也有自己的投资界面。有时会由于建设中发现的新问题而需变更工程界面。可见,投资界面和工程界面的划分很复杂[2]。为此,设计时应尽量实地多方考察和勘测,并在施工时做好综合协调等工作。
4.3建设中多方关系的协调
综合管廊工程和地铁工程均为市政工程,其影响面广,受制约条件又多,面对的部门繁多。工程在实施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和未知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也要尽可能考虑和平衡各方的关系和利益。为此,设计时应尽量预留出可调整的空间。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管廊都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地下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共建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主流方向。其共建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将直接影响未来城市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景观规划等问题,其对未来城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建军,张健君.城市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共建设计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04):47-52.
[2]李锐.地下轨道与城市道路及综合管廊大断面共建[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38(03):466-472.
论文作者:赵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车站论文; 结构论文; 方案论文; 地铁论文; 城市论文; 主体论文; 地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